聲帶息肉
聲帶息肉
徠聲帶息肉是發生於聲帶固有層淺層的良性增生性病變,也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慢性喉炎。聲帶息肉好發於一側或雙側聲帶的前、中1/3交界處邊緣,為半透明,白色或粉紅色表面光滑的腫物,是常見的引起聲音嘶啞的疾病之一。聲帶息肉多為發聲不當或過度發聲所致,也可為一次強烈發聲之後所引起。聲帶息肉多見於職業用聲或用聲過度的患者,也可繼發於上呼吸道感染。聲帶息肉最主要的臨床癥狀為聲嘶,通過喉鏡檢查可以做出臨床診斷。確診為聲帶息肉后通常需要手術切除。
● 耳鼻咽喉科
● 用聲過度或用聲不當
● ● 常見於教師、演員、歌唱家等職業用聲者,長期持續高聲講話,音調過高或者過長時間的演唱等均可導致聲帶息肉。
● 上呼吸道感染
● ● 急、慢性喉炎,鼻炎、鼻竇炎、咽炎,肺、氣管、支氣管炎等均可成為聲帶息肉發生的誘因。
● 接觸刺激性致病因子
● ● 如高溫作業、粉塵作業、化學工業等均可產生大量的刺激性物質,引起聲帶息肉。有研究指出,吸煙可刺激聲帶黏膜,使血管擴張,引起聲帶息肉。
● 內分泌紊亂
● ● 更年期婦女,雌激素水平改變可能會引起聲帶息肉。甲狀腺功能減退或亢進也與聲帶息肉有一定關係。
● 胃食管反流
● ● 胃內容物反流刺激喉部黏膜引起的慢性炎症也是引起聲帶息肉的原因之一。
● 聲帶息肉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聲嘶。
● 聲帶息肉早期程度較輕,聲音稍粗糙或基本正常,主要是發聲易疲勞,用聲多時發生,呈間歇性聲嘶。
● 聲帶息肉經常於發高音時出現聲嘶,並伴有發音延遲、音色改變等。
● 確診聲帶息肉主要依靠各種喉鏡檢查。喉鏡檢查可見一側或雙側聲帶前、中1/3交界處有半透明、白色或粉紅色的腫物,表面光滑可帶蒂,腫物的基底部也可能比較大。帶蒂的息肉有時隨呼吸上下運動。
● 醫生診斷聲帶息肉,主要依靠臨床癥狀及各種喉鏡檢查。
● 主要是較長時間聲嘶,其程度與息肉大小及部位有關,通常息肉大者聲嘶重,反之聲嘶輕。
● 息肉長在聲帶遊離緣處聲嘶明顯,長在聲帶上表面對發聲的影響小,基底部比較大的息肉可引起失聲。
● 聲帶息肉巨大者可以堵塞聲門引起吸氣性喉喘鳴和呼吸困難。
● 喉鏡檢查可見一側或雙側聲帶前、中1/3交界處有半透明、白色或粉紅色的腫物,表面光滑可帶蒂,腫物的基底部也可能比較大。帶蒂的息肉有時隨呼吸上下運動。少數患者可出現整個聲帶瀰漫性息肉樣變。
● 聲帶小結
● ● 聲帶息肉和聲帶小結之間主要靠臨床肉眼形態進行鑒別。典型的聲帶小結為雙側聲帶前中1/3交界處對稱性結節狀隆起,晚期呈灰白色小隆起,表面光滑,有堅實感,約半個米粒大小。
● 聲帶囊腫
● ● 囊腫呈半球形,表面光滑,灰白色、微黃或淡紅,囊壁一般很薄,觸之可有波動感,通過頻閃喉鏡檢查可以區別。
● 喉乳頭狀瘤
● ● 是喉部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可單發亦可多發。腫物呈蒼白、淡紅或暗紅色,表面常呈桑椹狀或僅粗糙不平如絨毛,帶蒂者常隨呼吸氣流上下活動,通過病理檢查可進行鑒別。
● 喉結核
● ● 多位於喉的後部,表現為喉黏膜蒼白、水腫、伴多個淺表潰瘍,如蟲蝕狀。可伴低熱、咳嗽等全身癥狀。胸片、結核菌素實驗、痰培養等有助於鑒別。
● 診斷為聲帶息肉后通常需要手術切除。此外還有一些其他治療方法。
● 手術方法有多種,可視息肉大小、部位等具體情況而定。常用的方法有通過局麻在電子喉鏡下切除術,或通過全麻在顯微支撐喉鏡下切除術。
● 適當聲帶休息,糾正不良的發聲習慣。
● 限制吸煙、飲酒和食用辛辣及刺激性食物,避免咖啡、濃茶等,還要避免接觸刺激性氣體、粉塵等致病因素。
● 局部給予理療和霧化吸入治療。
● 有基礎疾病的,要給予病因治療。如胃食管反流病,要抑制胃酸分泌。
● 聲帶息肉不能正常發聲,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及工作。
● 較大的聲帶息肉會阻塞喉腔造成呼吸困難,嚴重者還會造成窒息。
● 聲帶息肉會併發慢性喉炎等疾病。
● 聲帶息肉如果病程拖延時間過長,可能引起惡變。
● 若經治療好轉后,患者仍暴露於用聲過度、用聲不當、吸煙等危險因素中,則聲帶息肉可再次出現。
● 術后要避免可能致病因素,也要積極治療原發病。
● 聲帶休息、發聲訓練、改變不良的用聲習慣可在一定程度上預防該病的發生。
● 避免吸煙、飲酒、食用辛辣食物以及接觸其他刺激性致病因子。
● 注意預防上呼吸道感染,減少聲帶息肉發生的誘因。
● 有基礎疾病的要積極治療,比如控制好胃液反流,避免誘發聲帶息肉。
● [1] 韓東一,肖水芳。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
● [2] 孫虹,張羅。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第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 [3] 黃選兆,汪吉寶,孔維佳。實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