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論壇
21世紀論壇
“21世紀論壇”會議是中國舉辦的,邀請中外知名人士和專家學者圍繞世界發展的大趨勢和全人類共同關心的重要問題開展研討,以增進了解、加深友誼和促進合作的國際會議。
“21世紀論壇”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發起並舉辦。
1995年3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八屆三次會議決定舉辦“21世紀論壇”。1996年9月4日-6日, “論壇”首次會議在北京舉行,獲得圓滿成功。
“21世紀論壇”的宗旨是,圍繞世界發展的大趨勢和全人類共同關心的重要問題, 邀請中外知名人士和專家學者開展研討,以增進了解,加深友誼,促進合作。根據上述宗旨,“論壇”會議提倡:
----著眼於大局,致力於宏觀的、跨學科的研討, 不討論各國、各學科內部或相互之間的具體問題或特定的爭議問題
----圍繞會議主題,與會者暢所欲言,求同存異,互相尊重,不強求一致;
----以尊重事實、崇尚理性的科學態度進行研究與探討, 不通過決議,不發表共同文件。
“21世紀論壇”是由全國政協發起並舉行的國際性論壇,是人民政協開展多邊交往、促進國際合作的舞台,是實踐公共外交、展示中國特色民主政治的窗口。從八屆全國政協開始,論壇每五年舉辦一次,已分別於1996年、2000年、2005年舉辦了三次,受到國內外高度關注。
21世紀論壇徽標
21世紀論壇 | 此徽標系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畫家韓美林先生設計。圖形是2與1的演變,代表21世紀,旁邊翅膀的形狀象徵騰飛向上,表示經濟與文化的交流。 |
21世紀論壇 | 此形狀代表經濟。 |
21世紀論壇 | 鉛筆形狀與兩邊不同顏色代表東西方文化。 |
21世紀論壇 | 對稱兩個橢圓不同的顏色代表東西方政治,下面的英文名稱便於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辨識,使標識具有廣泛的認知和國際性。 |
21世紀論壇 | 整個標誌採用曲線與直線相結合的對稱形式,體現了政治、經濟和文化三者之間自由的交流和論證,更能體現會議的主題。色彩沉穩、典雅,與會議主題十分貼切。 |
2010年會議簡介
2010年9月7日上午9時,由全國政協主辦的“21世紀論壇”2010年會議開幕式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紫金大廳舉行。由全國政協主辦的“21世紀論壇”2010年會議於9月6日至8日在北京舉辦,此次會議主題為“新形勢、新挑戰、新理念——探索合作共贏之路”。
今年(2010年)9月,全國政協將舉辦新一屆“21世紀論壇”,主題是“新形勢、新挑戰、新理念——探索 合作共贏之路”,在這個題目之下還分六個子題目,也就是六個分論壇,包括合作應對挑戰,實現綠色增長;氣候變化、新能源以及國際合作;科技如何引領可持續發展;社會保障的經驗;對話、合作、共贏——中國與世界;亞洲社會對話與有組織公平的作用。
趙啟正指出,21世紀論壇每5年舉行一次,由全國政協發起並主辦,這次是第四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任組委會名譽主席。
趙啟正說,21世紀論壇是全國政協的一個公共外交大舞台,我們將邀請國內外的重要人士,現在已經答應參加的人有很多,例如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德國前總理施羅德、俄羅斯前總理普里馬科夫、奈及利亞前總統奧巴桑喬,還有一些學者,比如寫過《大趨勢》以及《中國大趨勢》的奈斯比特,寫過《人類一次大飛躍——中國的30年》的庫恩先生。
由全國政協主辦的“21世紀論壇”2010年會議將於9月6日至8日在北京舉辦。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擔任本次論壇會議組委會名譽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剛擔任論壇會議組委會主席。
論壇會議組委會秘書長、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趙啟正在20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本次論壇會議以“新形勢、新挑戰、新理念——探索合作共贏之路”為主題。在主題之下還設立了“合作應對挑戰、實現綠色增長”“氣候變化與新能源”“科技引領可持續發展”“社會保障——新挑戰、新機遇、新發展”“對話、合作、共贏——中國與世界”以及“亞洲社會對話與經社理事會和類似組織的作用”等六個專題。
據介紹,本次論壇會議邀請了國內外知名人士和專家學者與會,有6位外國前政要將出席會議並在開幕會上發表演講,來自25個國家和地區、7個國際組織的43位專家學者將作為6個專題的嘉賓發言。
趙啟正介紹說,從目前收到的大會論文看,大會將聚焦世界經濟形勢預測、歐元區改革、貿易不平衡與金融海嘯、全球化與產業轉移、應對氣候變化、科技創新與國際合作等問題。 (來自央視網2010年8月20日)
2010年會議組織委員會
名譽主席: | |
賈慶林 | 全國政協主席 |
主席: | |
王 剛 | 全國政協副主席 |
副 主 席: | |
錢運錄 | 全國政協副主席兼秘書長 |
萬 鋼 | 全國政協副主席,致公黨中央主席,科學技術部部長 |
組委會成員: | (以下按中文姓氏筆畫排序) |
馬 健 | 全國政協委員、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駐會) |
馬燦榮 | 全國政協委員、外事委員會委員,前駐德國大使 |
馬秀紅(女) | 全國政協委員、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商務部副部長 |
王東進 | 全國政協委員、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 |
王玉慶 | 全國政協委員、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原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 |
王勝洪 | 全國政協委員、副秘書長 |
仝廣成 | 全國政協委員、副秘書長 |
盧昌華 | 全國政協委員、副秘書長 |
關呈遠 | 全國政協委員、外事委員會委員,前駐歐盟使團團長、大使 |
劉古昌 | 全國政協常委、外事委員會委員,前駐俄羅斯大使 |
劉克崮 | 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委員會委員,國家開發銀行顧問、原副行長 |
呂鳳鼎 | 全國政協委員、外事委員會委員,前駐瑞典大使 |
孫振宇 | 全國政協委員、外事委員會委員,常駐世界貿易組織代表、大使 |
庄國榮(女) | 全國政協委員、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駐會) |
鄔賀銓 | 全國政協委員、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長 |
吳 焰 | 全國政協委員、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總裁 |
吳思科 | 全國政協委員、外事委員會委員,中國政府中東問題特使,前駐埃及大使 |
張九桓 | 全國政協委員、外事委員會委員,前駐泰國大使 |
張世平(女) | 全國政協委員、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委員,中華全國總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主任 |
張左己 | 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主任,黑龍江省原省長 |
張秋儉(女) | 全國政協委員、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駐會) |
張維慶 | 全國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原主任 |
張福森 | 全國政協常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主任,司法部原部長 |
李 元 | 全國政協委員、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國土資源部原副部長 |
李昌鑒 | 全國政協常委、原副秘書長,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副主席 |
楊勝群 | 全國政協委員、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 |
楊崇匯 | 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 |
陳昊蘇 | 全國政協常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 |
周文重 | 全國政協常委、外事委員會委員,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前駐美國大使 |
林智敏(女) | 全國政協委員、副秘書長 |
武大偉 | 全國政協常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政府朝鮮半島事務特別代表,外交部原副部長 |
鄭新立 | 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
金一南 | 全國政協委員、外事委員會委員,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副主任 |
趙啟正 | 全國政協常委、外事委員會主任,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原主任 |
趙進軍 | 全國政協委員、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外交學院院長 |
徐冠華 | 全國政協常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科學技術部原部長 |
欒恩傑 | 全國政協常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 |
秦大河 | 全國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氣象局原局長,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一工作組聯合主席 |
賈慶國 | 全國政協常委、外事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教授 |
黃 慶(女) | 全國政協委員、外事委員會委員,中國日報社副總編輯 |
黃友義 | 全國政協委員、外事委員會委員,中國外文局副局長、總編輯 |
韓方明 | 全國政協委員、外事委員會副主任,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
裘援平(女) | 全國政協委員、外事委員會委員,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 |
魏建國 | 全國政協委員、外事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秘書長,商務部原副部長 |
秘書處: | |
秘書長: | 趙啟正 |
副秘書長: | 楊崇匯 李昌鑒 盧昌華 王勝洪 仝廣成 林智敏 武大偉 鄭新立 秦大河 王東進 趙進軍 張秋儉 馬 健 庄國榮 夏紀慧(全國政協外事局局長) |
21世紀論壇2010年會議在京開幕。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向會議發來賀信。全文如下:
值此“21世紀論壇”2010年會議召開之際,我謹向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來自世界各國、各地區和各國際組織的代表表示誠摯的歡迎!合作共贏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願望,也是國際社會應對各種挑戰,促進和平與發展的正確途徑。這次會議以“新形式、新理念、新挑戰——探索合作共贏之路”為主題,就國際社會共同關注的重大問題進行研討。對新形勢下提倡新理念、迎接新挑戰、實現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各國相互依存更加緊密,和平、發展、合作的時代潮流更加強勁,中國人民深知,當代中國的前途命運已日益緊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運聯繫在一起,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需要中國。中國將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始終不渝奉行互利共盈的開放戰略,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所有國家發展友好合作,中國人民願同世界人民一道共享發展機遇,共同應對挑戰,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我相信,這次21世紀論壇會議將增進中國人民同各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誼,促進世界各國深化各領域交流合作,共同推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祝會議取得圓滿成功!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
2010年9月7日
中國發展是和平、開放、合作、共贏的發展
全國政協主席、“21世紀論壇”2010年會議組委會名譽主席賈慶林發表主旨演講。賈慶林說,中國的發展是和 平的發展,中國的發展是開放的發展,中國的發展是合作的發展,中國的發展是共贏的發展,中國的發展任重道遠。
全文如下:
9月的北京秋風送爽,景色宜人,在這美好的時間,我很高興出席“21世紀論壇”2010年會議。首先,我謹代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對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出席本次會議的各位嘉賓表示誠摯的歡迎!
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呈現出許多前所未有的特點,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進一步發展,影響和平與發展的因素已然存在,並有所增多,恐怖主義、糧食安全、能源資源安全、公共衛生安全、氣候變化、重大自然災害、跨國犯罪等全球性問題更加突出,發展問題受到了更加廣泛的重視,影響發展的因素也在不斷地增加,圍繞發展理念、發展規模和發展空間的比較和競爭更加激烈,國際體系面臨重大變革,推動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
面對上述新特點和新變化,中國全國政協以“新形勢、新理念、新挑戰——探索合作共贏之路”為主題,舉辦此次會議,深入研討當代世界面臨的一些重大課題,共商和平發展的大計,具有重要的意義。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中國的建設和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各項改革深入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項事業不斷取得新進展,中國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三位,成為全球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是全球具有重要影響的最大新興經濟體。在製造業行業分類的30多個大類中,中國有半數以上行業生產規模位居世界第一,並占這些行業總量比重的40%到50%。其他行業,也都在國際同行業中佔有重要的位置,中國用世界9%左右的耕地成功解決了世界20%左右人口的糧食問題,農村貧困人口在過去30多年間,減少了兩億四千萬人,占發展中國家減貧人數的75%。九年義務教育全面普及,青壯年文盲基本掃除,在校大學生人數從1978年的86萬人,增加到2009年的22852000人,人均預期壽命從1949年前的35歲,提高到73歲,繼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殘奧會之後,中國正在舉辦上海世博會,這是世博會150多年歷史上首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辦。
中國已勝利實現了國家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前兩步戰略目標,正在向第三步戰略目標跨步前進,更為重要的是,經過長期的艱辛探索,我們逐步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發展道路,沿著這條道路13億中國人民正在大踏步地趕上時代的潮流,穩步奔向富裕安康,中國特色發展道路充滿生機與活力。
中國的發展是和平的發展,和平是中國發展的基本前提,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中國人民從現代以後,遭受侵略的切身經歷中深感和平之可貴,為國家發展營造一個和平穩定的周邊和國際環境,作為對外政策的中心任務。中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致力於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和熱點問題,主張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不干涉別國內部事務,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中國奉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不搞軍備競賽,不對任何國家構成軍事威脅,中國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核戰,中國通過自身的發展維護世界和平。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共派出了15000多人次的維和人員參加了18項維和行動,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會國派出人員最多的國家。中國向索馬利亞海域派出了護航艦隊,積極維護國際海上交通安全,中國始終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
中國的發展是開放的發展,開放是中國發展的強大動力。中國從自身發展的經驗教訓中深刻地認識到,絕不能關起門來搞建設,只有改革開放才是強國之路,中國把改革開放作為一項基本國策,不斷地擴大對外開放,加快開展外向型經濟,從建立經濟特區到開放沿海、沿江、沿邊、內陸地區,再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從大規模“引進來”,到大踏步“走出去”,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水平顯著提高,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截至今年3月,外商對華投資企業近69萬家,中國實際使用外資超過了一萬億美元,已連續17年成為吸引外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
今年上半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19.6%,達514億美元。中國對外投資也在不斷擴大,2009年中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和對外工程承包營業額分別達到433億美元和777億美元,中國的發展得益於開放,中國的開放又使中國的發展成果為國際社會所共享。世界銀行的報告指出,中國幾乎所有的製造業和大多數服務業對外資都相當開放,中國正在為所有企業建立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對於依法在中國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中國都一視同仁,給予國民待遇。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決不會關上,今後只會越開越大。
中國的發展是合作的發展,合作是中國發展的鮮明特徵,中國始終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同所有國家發展關係,同發達國家增進互信,深化合作,加強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深化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積極參與多邊事務,承擔相應的國際義務,發揮建設性作用。中國同各國一道攜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在保持自身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同時,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增資500億美元,推動成立1200億美元的亞洲外匯儲備庫,同有關國家和地區簽署了總額達6500億人民幣的雙邊貨幣互換協議。中國倡議成立中非合作論壇,中阿合作論壇,中國—東盟社會發展與減貧論壇、中國—太平洋島國經濟發展合作論壇、中國—加勒比經貿合作論壇等合作機制。推動同有關國家和地區互利合作全面深入發展。中國積極參與國際社會應對各種全球性問題的協調與合作,為應對氣候變化,促進全球公共衛生事業發展,推動國際軍控,裁軍與防擴散進程做出了積極貢獻。無論遇到什麼艱難險阻,中國致力於同各國擴大友好合作的立場都不會改變。
中國的發展是共贏的發展,共贏是中國發展的必然結果,中國在對外交往中,堅持互利共盈的原則,在實現本國發展的同時,兼顧合作夥伴的正當關切,不斷地擴大利益匯合點,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也惠及世界,中國的前途命運同世界的前途命運日益緊密的聯繫在一起,自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年均進口6870億美元的商品,為相關國家和地區創造了1400多萬個就業崗位。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中國在全球率先實現經濟回升向好,2009年總世界經濟增長率的貢獻達到50%,中國經濟每增長1%,中等收入國家的經濟增長將提高0.34%,低收入國家經濟增長將提高2%。
中國的發展不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而是堅持把共同利益的蛋糕做大,為世界的發展帶來更多的機遇。中國絕不做損人利己、與鄰為壑的事情,中國的發展是可持續的發展,可持續是中國發展的有力保證。中國人口多,世界廣闊,迴旋餘地大,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時期,有條件實現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中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城鄉、區域、經濟社會、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中國正著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走中國特色新興工業化道路,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調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中國經濟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將為世界經濟發展開闢更加廣闊的空間。
中國的發展任重道遠,實現發展的目標仍然需要我們長期艱苦奮鬥,中國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取得了歷史性的巨大成就,但中國仍然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目前,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只有3700美元左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30%,排名在世界百位左右。中國的貿易50%屬於低附加值的加工貿易,還算不上是貿易強國。中國的精密儀器、高精度零件、新材料、新能源設備製造等領域,仍主要依賴進口,出口企業中擁有自主品牌的不足20%,自主品牌產品出口占出口總額的比重不足10%,也稱不上製造業強國。按聯合國國際標準,中國還有一億五千萬貧困人口,中國的城鄉區域發展水平還很不平衡,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構性矛盾非常突出,制約發展的短板很多。我們深知,13億中國人民實現共同富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使中國實現現代化還需要幾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們將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努力把中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新的形勢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事業帶來了新的機遇,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合作共贏是國際社會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實現進步的正確選擇,為推動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我願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同舟共濟,全面推動世界經濟復甦。當前,世界經濟正在逐步復甦,但復甦的基礎不牢固,進程不平衡,系統性和結構性風險仍然十分突出,世界經濟運行存在諸多的變數和不確定性。國際社會應當深刻地認識,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的嚴重性和複雜性,繼續發揚同舟共濟,合作共贏的精神,加強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審慎穩妥把握經濟刺激政策退出的時機、節奏、力度。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堅持以對話、協商、妥善處理經貿摩擦,推動世界經濟早日全面復甦,實現長期持續增長。
第二、著眼全局,努力改善全球經濟治理結構。全球經濟治理結構的改善,是世界經濟實現可持續增長的基礎,我們應當本著循序漸進,互利共贏的原則,推進20國集團機制化建設,推動20國集團從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有效機制轉向促進國際經濟合作的主要平台,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發揮核心作用。要繼續推進國際金融機構的改革,加快完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份額調整,推動更多的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人員出任國際金融機構的高管,提高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
第三、共同努力,促進世界平衡發展。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擺脫貧困和落後狀態,是世界經濟實現平衡發展的關鍵,也是世界和平得以鞏固的保障。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危機中受到的衝擊十分嚴重,克服危機影響所面臨的困難也很多,國際社會不應忽視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發展訴求,有責任幫助發展中國家實現充分發展,縮小南北發展差距。當務之急是確保如期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發達國家應該切實兌現官方發展援助承諾、開放市場、減免債務,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的資金和技術支持,提高發展中國家自我發展能力。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金融機構的資源,應優先用於幫助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最不發達國家。
堅持和平發展,實現合作共贏,是中國政府和人民根據時代潮流和自身的根本利益做出的戰略決策,不管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國都將沿著和平發展的道路堅定不移地走下去,中國將繼續和各國攜手合作,為推動世界經濟實現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為促進世界持久和平和共同繁榮而努力。
2010年9月6日 | (星期一) |
09:00 | 與會者報到,領取會議證件和資料 |
地點:北京國際飯店大堂 | |
18:30-20:10 | 歡迎宴會(憑請柬) 地點:人民大會堂 |
2010年9月7日 | (星期二) |
09:00 | 開幕會 |
地點: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紫金大廳(三樓) | |
演講人: 1. 中國國家領導人發表主旨演講 2. 奈及利亞前總統 奧巴桑喬演講 3. 歐盟委員會前主席 普羅迪演講 4. 澳大利亞前總理 霍華德演講 5. 俄羅斯前總理 普里馬科夫演講 6. 德國前總理 施羅德演講 日本前首相 福田康夫演講 | |
12:30 | 午餐 |
專題研討會: 地點: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各分會場 | |
14:00—18:00 | 專題研討會之一:合作應對挑戰,實現綠色增長 |
承辦: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 | |
地點: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一樓5號廳 | |
14:00—15:50 | 第一節:金融海嘯教給我們什麼? |
主持: 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主任,黑龍江省原省長 張左己 布雷頓森林體系再造委員會執行主任 馬克·於 藏(Marc Uzan ) | |
發言: 1. 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鄭新立 2. 日本夏普公司董事長 町田勝彥(Katsuhiko Machida) 3. 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委員會委員,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香港中文大學原校長 劉遵義(Laurence Lau) 4.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地球研究所所長 傑弗里·薩克斯(Jeffrey Sachs) 5. 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新希望集團董事長 劉永好 | |
15:50—16:10 | 茶歇 |
16:10—18:00 | 第二節:化危為機,擴大綠色經濟合作 |
主持: 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商業聯合會會長,商務部原副部長 張志剛 美國斯坦福大學經濟學教授、胡弗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邁克爾·博斯金(Michael Boskin) 發言: 1. 商務部副部長 蔣耀平 2. 歐洲中央銀行董事會成員 羅倫佐·斯瑪基(Lorenzo Bini Smaghi) 3. 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委員會委員,國家開發銀行顧問、原副行長 劉克崮 4. 印度國家應用經濟理事會理事長 蘇曼·貝利(Suman K. Bery) 5. 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委員會委員,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 許善達 | |
14:00—18:15 | 專題研討會之二:氣候變化與新能源 |
承辦: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 | |
地點: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一樓2號廳 | |
14:00—14:55 | 第一節:氣候變化的影響與適應性 |
主持: 全國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原主任 張維慶 發言: 1.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一工作組聯合主席,瑞士伯爾尼大學氣候與環境物理學教授 托馬斯·斯托克(Thomas Stocker) 2. 全國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與氣候變化研究中心主任、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 林而達 3.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二工作組聯合主席,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教授 文森特·巴羅斯(Vincente Barros) 4.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研究員,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一工作組聯合主席 丁一匯 ——互動討論 | |
14:55—16:00 | 第二節: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與國際合作 |
主持: 全國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原主任 張維慶 發言: 1.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三工作組聯合主席,古巴哈瓦那大學經濟系高級教授 拉蒙·馬德魯加(Ramon Pichs—Madruga) 2.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原副校長 倪維斗 3.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亞太區主任 朴英雨(Young-Woo Park) 4.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 潘家華 ——互動討論 | |
16:00—16:15 | 茶歇 |
16:15—17:15 | 第三節:低碳發展模式與低碳消費理念 |
主持: 全國政協委員、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原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 王玉慶 發言: 1. 全國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民建中央副主席,武漢大學教授 王少階 2. 美國環保協會首席經濟學家,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委員 杜丹德(Daniel J.Dudek) 3. 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副理事長,環境保護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原國家環保局副局長 張坤民 4. 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清華大學低碳能源實驗室主任,清華大學原常務副校長 何建坤 ——互動討論 | |
17:15—18:15 | 第四節:新能源開發利用與節能減排 |
主持: 全國政協委員、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原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 王玉慶 發言: 1. 全國政協委員、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國家電監會原副主席 邵秉仁 2. 美國商會21世紀能源研究所副所長 斯蒂芬·奧伊勒(Stephen Elue) 3. 全國政協委員、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委員,台盟中央常委、北京市主委,國家電網公司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 蔡國雄 4.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副所長 戴彥德 ——互動討論 | |
14:00—18:00 | 專題研討會之三:亞洲社會對話與經濟社會理事會和類似組織的作用 |
承辦: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 協辦:經濟社會理事會和類似組織國際協會 | |
地點: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一樓6號廳 | |
14:00 | 主持: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副主席 李昌鑒 |
圓桌會議開幕會發言: 1. 全國政協副秘書長、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副主席 楊崇匯 2. 經濟社會理事會和類似組織國際協會主席、義大利經濟社會理事會主席 安東尼·馬扎諾(Antonio MARZANO) 3. 國際勞工組織北京局勞動關係和社會對話高級專家 李昌徽(Chang-hee Lee) | |
14:45 | 第一節:社會對話與和諧 |
主持: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副主席 李昌鑒 發言: 1. 歐盟經濟社會委員會主席 馬利奧·塞彼(Mario Sepi ) 2.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理事,中華全國總工會研究室主任兼中國工運研究所所長 李濱生 3. 非洲經濟社會理事會聯盟主席、幾內亞經濟社會理事會主席 卡瑪諾(Michel Kamano ) 4. 韓國經濟社會發展委員會規劃部主任(Jeong Kyung Hoon) 5. 全國政協委員、外事委員會委員,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常務理事,香港經緯集團董事局主席陳經緯 ——互動討論 | |
16:15 | 茶歇 |
16:30 | 第二節:亞洲經濟社會理事會和類似組織:挑戰與機遇 |
主持: 經濟社會理事會和類似組織國際協會秘書長 帕特立克·溫杜里尼(Patrick VENTURINI) 發言: 1. 俄羅斯公眾院主席 韋利霍夫(Evgeniy VELIKHOV) 2. 全國政協委員、外事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常務理事,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韓方明 3. 黎巴嫩經濟社會理事會主席 羅傑·納斯納斯(Roger J. NASNAS) 4. 泰國經濟社會理事會主席 歐加·德帕拉軍(Okas Teparagul) ——互動討論 | |
17:50 | 小結:國際協會秘書長 溫杜里尼 |
19:00 | 自助晚餐 |
2010年9月8日 | (星期三) |
專題研討會(繼續): 地點: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各分會場 | |
09:00—13:00 | 專題研討會之四:科技引領可持續發展 (100人,panel discussion) |
地點: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一樓2號廳 | |
承辦: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 | |
9:00—10:30 | 第一節:后危機時期的科技與創新 |
主持: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校長 周其鳳 俄羅斯科學院院長 尤里·奧西波夫(Yuriy S.Osipov) 發言: 1. 中國工程院院長 周濟 2. 德國馬普學會主席 彼得·格拉斯 (Peter Gruss) 3. 中國科學技術部副部長 曹健林 4. 德國西門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羅旭德(Peter Loshcer ) | |
10:30—10:50 | 茶歇 |
10:50—12:10 | 第二節:以科技交流合作應對全球性挑戰 |
主持: 全國政協常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科技部原部長 徐冠華 印度工程院院長 戈埃爾(Prem Shanker) 發言: 1. 全國人大常委、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衛生部原副部長 王隴德 2. 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院長 比約恩·尼爾森(Bjorn O.Nilsson) 3.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袁隆平 4. 巴西空間技術研究院院長 吉爾伯托·卡馬拉(Gilberto Camara) | |
12:10 | 小結:全國政協常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主任 徐冠華 |
09:00—13:00 | 專題研討會之五: 社會保障——新挑戰、新機遇、新發展 |
承辦: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 | |
地點: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一樓5號廳 | |
9:00—9:50 | 第一節:應對老齡化——通過養老保險制度化老年危機為老年紅利 |
主持: 全國政協委員、社會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 王東進 發言: 1. 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亞大學法學和社會科學學院研究員 梅格行(Mel Cousins) 2.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朱玲 3.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社會保障系主任 褚福靈 4.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 楊燕綏 | |
9:50—10:40 | 第二節:平衡效率與公平——醫療保險的新發展 |
主持: 全國政協委員、社會法制委員會委員,中華全國總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主任 張世平 發言: 1. 中歐社會保障合作項目社保基金管理專家,英國特許公共財務及會計學會會員 格雷森·克拉克 (Grayson Clark) 2. 台灣健康保險學會理事長,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 賴美淑 3. 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熊先軍 4.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醫療保險辦公室主任 胡牧 | |
10:40—11:00 | 茶歇 |
11:00—11:50 | 第三節:失業保險——為就業撐起一片藍天 |
主持: 全國政協委員、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總裁 吳焰 發言: 1. 中歐社會保障合作項目國際技術援助專家、副組長 白司迪(Steve Barker) 2.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張車偉 3.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勞動與社會保障系主任 呂學靜 4. 中國勞動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 田小寶 | |
11:50—12:40 | 第四節:快速工業化和城鎮化——中國工傷保險的新挑戰 |
主持: 全國政協委員、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 王東進 發言: 1. 中歐社會保障合作項目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專家 韓標(Bill Birmingham) 2.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 孫樹菡 3. 德國法定工傷保險同業公會總會主席,國際社會保障協會工傷技術委員會主席,歐洲國際康復協會副主席 伯爾樂(Joachim Breuer) 4.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 鄭尚元 | |
12:40—12:50 | 小結:全國政協常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主任,司法部原部長 張福森 |
09:00-13:00 | 專題研討會之六: 對話、合作、共贏——中國與世界 |
承辦: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 | |
地點: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一樓6號廳 | |
09:00—10:50 | 第一節:中國的發展與世界 |
主持: 全國政協常委、外事委員會主任,“21世紀論壇”2010年會議組委會秘書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原主任 趙啟正 發言: 1. 《中國大趨勢:新社會的八大支柱》共同作者 約翰·奈斯比特和多麗絲·奈斯比特(John and Doris Naisbitt) 2. 全國政協常委、外事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 賈慶國 3. 新加坡國立大學法學教授,新加坡巡迴大使,亞歐基金會執行主席 許通美 4.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 金燦榮 5. 比利時布魯塞爾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 古斯塔夫·格拉茨(Gustaaf Geeraerts) 6. 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長 吳白乙 | |
10:50—11:00 | 茶歇 |
11:00—12:50 | 第二節:全球治理與國際合作 |
主持: 新加坡國立大學法學教授,新加坡巡迴大使,亞歐基金會執行主席 許通美 發言: 1.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吳寄南 2. 日本經濟新聞社會長 杉田亮毅 3.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 季志業 4. 巴西原外交部副部長、前駐中國大使 羅伯特·阿布德努爾(Roberto Abdenur) 5. 外交學院副院長 秦亞青( 發言方向:全球治理與世界秩序) 6. 美國庫恩基金會主席 羅伯特·庫恩 (Robert Lawrence Kuhn) | |
12:50—13:00 | 小結: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21世紀論壇”2010年會議組委會秘書長 趙啟正 |
13:05 | 自助午餐 地點:北京國際飯店二層國際廳 |
14:30 | 閉幕會 |
地點: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三樓紫金大廳 | |
程序: | |
1. 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21世紀論壇”2010年會議組委會秘書長 趙啟正主持 2. 每個專題推舉一名代表介紹本專題討論情況 3. 全國政協副主席、“21世紀論壇”2010年會議組委會副主席 萬鋼致閉幕辭 | |
16:00 | 會議閉幕 |
1.奧巴桑喬(Olusegun Obasanjo)奈及利亞
奈及利亞前總統,現任聯合國剛果(金)問題特使
2.普羅迪(Romano Prodi)義大利
歐盟委員會前主席,義大利前總理,現任聯合國——非盟“非洲維和工作組”主席
3.霍華德(John Winston Howard)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前總理,現任國際民主黨人聯盟主席
4.普里馬科夫(Yevgeny Maksimovich Primakov)俄羅斯
俄羅斯前總理、外長,現任俄羅斯工商會主席,中俄友好、和平與發展委員會俄方名譽主席
5.施羅德(Gerhard Schroeder)德國
德國前總理,現任北歐輸氣管道建設公司監事會主席
6.福田康夫(Yasuo Fukuda)日本
日本前首相,現任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
(各專題人員按英文姓首字母排序)
專題一:
1.邁克爾·博斯金(Michael Boskin)美國
美國斯坦福大學經濟學教授、胡弗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2.町田勝彥(Katsuhiko Machida)日本
日本夏普公司董事長
3.羅倫佐·斯瑪基(Lorenzo Bini Smaghi)義大利
歐洲中央銀行董事會成員
4.馬克·於藏(Marc Uzan)法國
布雷頓森林體系再造委員會執行主任
專題二:
5.文森特·巴羅斯(Vincente Barros)阿根廷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二工作組聯合主席,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
6.斯蒂芬·奧伊勒(Stephen Eule)美國
美國商會21世紀能源研究所副所長
7.拉蒙·馬德魯加(Ramon Pichs-Madruga)古巴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三工作組聯合主席,古巴哈瓦那大學經濟系高級教授
8.朴英雨(Young-Woo Park)韓國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亞太區主任
9.托馬斯·斯托克(Thomas Stocker)瑞士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一工作組聯合主席,瑞士伯爾尼大學氣候與環境物理學教授
專題三:
10.孫堆·巴特包勒德(S. Batbold)蒙古國
蒙古國大呼拉爾議員
11.米歇爾·達烏(Michele Dau)義大利
經濟社會理事會和類似組織國際協會秘書長副秘書長
12.鄭敬薰(Jeong Kyung Hoon)韓國
韓國經濟社會發展委員會規劃部主任
13.米歇爾·卡瑪諾(Michel Kamano)幾內亞
非洲經濟社會理事會聯盟主席,幾內亞經濟社會理事會主席
14.金亮秀(Kim Yang Soo)韓國
韓國經濟社會發展委員會公共關係部主任
15.黎伯程(La Ba Trinh)越南
越南祖國陣線中央委員會副主席
16.李昌徽(Chang-hee Lee)韓國
國際勞工組織北京局勞動關係和社會對話高級專家
17.安東尼·馬扎諾(Antonio MARZANO)義大利
經濟社會理事會和類似組織國際協會主席(2009年至2011年),義大利經濟社會理事會主席
18.羅傑·納斯納斯(Roger J. NASNAS)黎巴嫩
黎巴嫩經濟社會理事會主席
19.馬利奧·塞彼(Mario Sepi)歐盟
歐盟經濟社會理事會主席
20.歐加·德帕拉軍(Okas Teparagul)泰國
泰國經濟社會理事會主席
21.韋利霍夫(Evgeniy VELIKHOV)俄羅斯
俄羅斯公眾院主席,物理學家
22.帕特里克·溫杜里尼(Patrick VENTURINI)法國
經濟社會理事會和類似組織國際協會秘書長
23.塞伊阿芒·馮薩克(Sayamang Vongsak)寮國
寮國建國陣線副主席
專題四:
24.亞歷山大·阿希夫(Alexander Aseev)俄羅斯
俄羅斯科學院副院長
25.吉爾伯托·卡馬拉(Gilberto Camara)巴西
巴西空間技術研究院院長
26.戈埃爾(Dr. Prem Shanker Goel)印度
印度工程院院長
27.彼得·格拉斯(Peter Gruss)德國
德國馬普學會主席
28.羅旭德(Peter Loshcer)德國
德國西門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德國商會亞太委員會主席
29.比約恩·尼爾森(Bjorn O. Nilsson)瑞典
瑞典皇家工程院院長
專題五:
30.白司笛(Steve Barker)英國
中歐社會保障合作項目國際技術援助專家、副組長
31.韓標(William Birmingham)英國
中歐社會保障合作項目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專家
32.伯爾樂(Joachim Breuer)德國
德國法定工傷保險同業公會總會主席,國際社會保障協會工傷技術委員會主席,歐洲國際康復協會副主席
33.格雷森·克拉克(Grayson Clarke)英國
中歐社會保障合作項目社保基金管理專家,英國特許公共財務及會計學會會員
34.梅恪行(Mel Cousins)愛爾蘭
格拉斯哥卡利多尼亞大學法學和社會科學學院研究員,中歐社會保障合作項目養老保險專家
35.胡伯濤(Hubert Stueker)德國
中歐社會保障合作項目健康保險專家
專題六:
36.羅伯托·阿布德努爾(Roberto Abdenur)巴西
巴西國際關係研究所董事會成員,巴西前駐中國大使(1989-1993),原副外長
37.古斯塔夫·格拉茨(Gustaaf Geeraerts)比利時
布魯塞爾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
38.羅伯特·庫恩(Robert Lawrence Kuhn)美國
庫恩基金會主席
39.約翰·奈斯比特(John Naisbitt)美國
奈斯比特中國研究院(天津)院長、《中國大趨勢:新社會的八大支柱》作者
40.多麗絲·奈斯比特(Doris Naisbitt)奧地利 《中國大趨勢:新社會的八大支柱》共同作者、約翰·奈斯比特夫人
41.許通美(Tommy Thong-Bee Koh)新加坡
新加坡外交部巡迴大使、,新加坡國立大學法學教授、國際法中心主席,新加坡原駐美國、聯合國大使
42.杉田亮毅(Sugita Ryoki)日本
日本經濟新聞社會長
12月17日電“21世紀論壇”2003年會議12月17日在北京全國政協會議中心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出席開幕式並發表演講。他指出,中國將繼續完善對外開放的各種政策和法律法規,為外商創造更好的投資環境,促進外商投資的健康發展。
賈慶林說,中國實行改革開放25年取得了重大成果,國際貿易總額已名列全球前五位,吸引外資也成為全球最大國家之一。外商投資在中國經濟建設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同時也得到了很好的回報。
賈慶林指出,前不久,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要求大力推進市場對內對外開放,完善對外開放的制度保障,按照市場經濟和世貿組織規則的要求,加快內外貿一體化進程;形成穩定透明的涉外經濟管理機制,創造公平和可預見的法制環境,確保各類企業在對外經濟貿易活動中的自主權和平等地位;依法管理涉外經濟活動,強化服務和監管職能,進一步提高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和便利程度。這將為外商營造更好的投資環境,有利於中國吸收外商投資的健康發展。
賈慶林說,中國的發展和穩定,不只中國人民受益,也會給世界各國,包括發達國家帶來新的商機和更大的市場。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中,我們希望取得共贏。“21世紀論壇”把“投資中國”作為本次會議的主題具有積極的意義。希望中外與會者深入研討,暢所欲言,對中國吸引外商投資的現狀與趨勢提出看法,對有關外商投資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等問題多提建設性意見。
會議開幕前,賈慶林會見了出席本次論壇會議的中外貴賓。
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忠禹主持開幕式。他說,“21世紀論壇”是全國政協在1996年創辦的大型國際論壇,論壇的宗旨是“圍繞世界發展的大趨勢和全人類共同關心的重要問題,邀請中外知名人士和專家學者開展研討,以增進了解,加深友誼,促進合作”。
這次“論壇”會議的主題是“投資中國——世界的選擇和中國的政策”,會議下設四個專題,分別是:“投資中國:現狀與趨勢”“中國吸收外資法律政策”“內地與香港經濟的深度融合”以及“跨國公司:與中國經濟一同成長”。
本次會議由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經濟委員會,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和中國經濟社會研究會共同主辦。來自世界10多個國家的使節、國際組織代表以及中國的專家學者和政府官員、企業家共400多人出席了開幕式。
名譽主席: |
李瑞環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政協全國委員會主席 |
主席: |
葉選平 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吳學謙 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
副主席: |
胡繩 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 朱光亞 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中國工程院院長 |
成員:(以姓氏筆劃為序) |
丁石孫 全國政協常委、科教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民盟中央副主席,北京大學原校長 於洪亮 全國政協常委、外委會副主任,原駐蘇聯大使 王蒙 全國政協常委,文化部原部長 王效賢(女)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 朱訓 全國政協常委、秘書長,地礦部原部長 朱作霖 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台港澳僑聯絡委員會副主任 劉山 全國政協委員,外交學院院長,原駐比利時、盧森堡大使兼駐歐共體使團團長 李鹿野 全國政協常委、外委會副主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總幹事,原常駐聯合國代表、大使 李源潮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 李贛騮 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外委會副主任,民革中央副主席 何祚庥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所研究員 吳蔚然 全國政協常委,北京醫院名譽院長 房維中 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主任,國家計劃委員會原副主任 經叔平 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工商聯主席 錢李仁 全國政協常委、外委會主任,人民日報社原社長 錢嘉東 全國政協委員、外委會副主任,原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常駐代表、大使 唐龍彬 全國政協委員、外委會副主任,原駐瑞典大使 浦山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原院長 |
秘書長: 錢李仁 |
副秘書長: 朱作霖 李鹿野 王勝洪 全國政協外事局局長 |
註:以上均為1996年時任職務。
會議主題:展望二十一世紀世界的亞洲與中國。研討本世紀末、下世紀初,亞洲和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相互關係以及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會議日期:1996年9月4日至6日
會議地點:北京,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大樓
9月3日(星期二) | |
晚 | 全國政協主席、“論壇”組委會名譽主席李瑞環會見並宴請中外方與會者 |
9月4日(星期三) | |
上午開幕式(500人) | 開幕式前李鵬總理會見外方與會者 |
全國政協主席、“論壇”組委會名譽主席李瑞環主持 “論壇”組委會主席葉選平致開幕辭 李鵬總理作重要講話 | |
午餐會 | 1、“論壇”組委會主席葉選平主持 2、“論壇”組委會副主席胡繩發表演講 |
下午貴賓演講(500人) | “論壇”組委會主席吳學謙主持 李光耀、竹下登、施密特、基辛格演講 會後江澤民主席會見外方與會者 |
9月5日(星期四) | |
上午專題討論 | “展望二十一世紀的亞洲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經濟大趨勢” “論壇”組委會委員錢李仁主持 學者發言 學者討論 |
午餐會 | “論壇”組委會主席吳學謙主持; “論壇”組委會副主席朱光亞發表演講 |
下午專題討論 | “展望二十一世紀的亞洲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政治大趨勢” “論壇”組委會委員李鹿野主持 學者發言 學者討論 |
9月6日(星期五) | |
上午專題討論 | “展望二十一世紀的中國” “論壇”組委會委員經叔平主持 學者發言 學者討論 |
閉幕式暨午餐會(100人) | “論壇”組委會主席葉選平主持 舒爾茨發表演講 “論壇”組委會主席吳學謙致閉幕辭 |
貴賓 | |
李光耀 H.E.Lee Kuan Yew | 新加坡前總理,內閣資政 |
竹下登 H.E.Noboru Takeshita | 日本前首相 |
赫爾穆特·施密特 H.E.Helmut Schmidt | 前德聯邦總理 |
亨利·基辛格 Dr.Henry Kissinger |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公司總裁 |
喬治·P·舒爾茨 Hon.George P.Shultz | 美國前國務卿,斯坦福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顧問委員會主席,柏克德公司董事、高級顧問 |
外方與會者(按姓名英文字母順序排列) | |
米爾扎·阿·貝格 Gen.Mirza Aslam Beg | 巴基斯坦退役將軍,國際環境、國家發展和安全研究基金會主席 |
迪克希特 J.N.Dixit | 印席前駐孟加拉、阿富汗、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等國大使,外秘 |
段維誠 Dr.Doan Duy Thanh | 越南前副總理,工商會主席 |
蘿絲瑪麗·芙特(女) Dr.Rosemary Foot | 英國牛津大學亞洲研究中心主任 |
韓升洲 Prof. Harry Harding | 韓國前外長,高麗大學教授 |
穆罕默德·傑哈爾·哈桑 Prof. Mohamed Jawhar Hassan | 馬來西亞戰略與國際研究所副所長 |
哈里·哈丁 Prof. Harry Harding |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 |
斯圖爾特·哈里斯 Prof. Stuart Harris | 澳大利亞澳中理事會前主席,國立大學東亞中心主任 |
埃文·海德 Ivan Head |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
弗蘭克·霍爾姆斯 Prof. Frank Holmes | 紐西蘭政府經濟政策高級顧問,亞洲2000 基金會主席 |
林智聰 Prof. Benito Lim | 菲律賓大學亞洲中心教授 |
弗·彼·盧金 Amb. V. P. Lukin | 俄羅斯前駐大使,國家杜馬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 |
松永信雄 Amb. Nobuo Matsunaga | 日本前駐美大使,外務省顧問 |
阿蘭·佩雷菲特 Dr.Alain Peyrefitte | 法國前部長,法蘭西學院院士 |
強·提拉育 Prof. Khien Theeravit | 泰國朱拉隆功大學亞洲研究所顧問 |
米哈伊爾·L·季塔連科 Dr.Mikhail L. Tiarenko | 俄羅斯科學院院士,遠東所所長 |
埃茲拉·F·沃格爾 Prof.Ezra F. Vogel | 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主任 |
尤素夫·瓦南迪 Prof. Jusuf Wanandi | 印度尼西亞國際戰略研究中心指導委員會主席 |
黃朝翰 Prof. John Wong | 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東亞研究所所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