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的結果 展開
- 英國J.K.羅琳創作長篇小說
- 英美2010年大衛·葉慈導演魔幻片
- 2010年EA開發動作類遊戲
- 動作遊戲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
英美2010年大衛·葉慈導演魔幻片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是由大衛·葉慈執導,丹尼爾·雷德克里夫等人主演的一部魔幻片。
影片根據英國女作家J.K.羅琳創作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的第7部改編,講述了死亡聖器和哈利波特的故事。
影片上部於2010年11月19日上映,下部於2011年07月15日上映。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 劇照
為何哈利要離開德思禮家呢?
哈利的母親莉莉在犧牲之前,給哈利施了一個保護魔咒。這個魔咒可以讓哈利在跟母親有血緣關係的親屬的家裡保持絕對安全,免受伏地魔傷害。確切的說,這個“家”就是在哈利的姨夫德思禮的家,女貞路四號——縱然房子外面圍著一百個伏地魔,也無法進來傷害哈利。但是這個咒語會在哈利年滿17周歲時失效,屆時一切保護都會消除。因此哈利不得不在17歲生日前離開德思禮家,前往陋居。安全起見,鳳凰社成員服用復方湯劑化成哈利的樣子分頭行動,但真正的哈利還是被認了出來,伏地魔和食死徒半途攻擊。在千鈞一髮之際哈利的魔杖突然自動做出反應,向伏地魔發射了超強的魔咒,擊碎了伏地魔所用的盧修斯的魔杖。在付出慘重代價(穆迪犧牲,喬治重傷)后大家終於抵達了陋居。
幾天後魔法部長給哈利、羅恩和赫敏帶來鄧布利多的遺贈——羅恩得到了熄燈器,赫敏得到了一本童話書,哈利得到了他在第一次魁地奇比賽中抓住的金色飛賊。但與此同時他們也獲悉鄧布利多給哈利的另一件遺物——格蘭芬多的寶劍神秘失蹤了。但三人並不知道這些遺物到底有什麼用處。隨後在比爾和芙蓉的婚禮上傳來消息:伏地魔攻佔了魔法部,魔法部部長魯弗斯·斯克林傑死了。哈利三人被迫逃離,輾轉躲入格里莫廣場12號的老房子——原鳳凰社總部。偵查了一個月之後,三人潛入魔法部偷出了一個魂器——掛墜盒,但在幻影移形時不慎順帶牽連進了食死徒亞克斯利,致使後者看見了他們的住處——格里莫廣場12號。三人組被迫在各地逃亡。
雖然成功找到了一個魂器,但他們卻不知道怎樣銷毀它,三人意志消沉。再加上一路赫敏對哈利的關照,受傷的羅恩心中極度不平衡,在與哈利大吵一架后離隊。哈利和赫敏終於決定前往戈德里克山谷。在那裡,兩人遇到一個“老婦人”——著名魔法史專家巴希達·巴沙特。哈利以為她是鄧不利多的老朋友,便跟她回家,想探究格蘭芬多寶劍的下落。誰知老婦是毒蛇納吉尼假扮的,真正的老婦早已被殺。經過一番惡鬥,兩人僥倖逃生。不幸的是在戰鬥中哈利的魔杖被赫敏不慎折斷了,且無法修復。
經此遭遇后,兩人在迪安森林裡宿營。一天晚上,哈利在帳篷外放哨時,突然看見一隻牝鹿守護神,並在它的帶領下找到了格蘭芬多寶劍。劍沉在樹林里冰凍的水潭下,哈利脫了外衣潛到水裡尋找寶劍,但是哈利脖子上的魂器卻用鏈子勒住了哈利,差一點讓哈利溺死在水中。關鍵時刻羅恩現身,救了哈利,並一鼓作氣消滅了魂器,二人組終於還原成三人組。隨後,赫敏提出了下一步的任務:找到盧娜·洛夫古德的父親,討教一路上出現過多次的神秘符號的涵義。
在洛夫古德家中,通過謝諾菲留斯·洛夫古德的敘述,三人終於了解了傳說中的死亡聖器——老魔杖,復活石和隱形衣。然而由於盧娜被魔法部抓走,謝諾菲留斯為救女兒出賣了哈利,三人組經過一番惡鬥后被俘,搜捕隊將他們帶到了馬爾福家,經受審訊、折磨。絕望中哈利拿出了小天狼星送給他的魔鏡碎片向外求救,卻不想多比意外現身。在多比的幫助下他們幸運逃脫,但在幻影移形時多比卻被貝拉特里克斯·萊斯特蘭奇的小刀擊中犧牲。多比被安葬在比爾和芙蓉的新家貝殼小屋旁,而伏地魔終於撬開鄧布利多的墳墓,取走了老魔杖。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中文海報
19年後,哈利和金妮有了三個孩子:詹姆,阿不思和莉莉,而羅恩和赫敏也有了兩個孩子:羅絲和雨果。兩家人在國王十字車站送孩子去霍格沃茨學校,在這裡他們遇見了不少故人。火車徐徐地開走了,哈利摸著前額上的閃電形疤痕。19年了,這塊疤痕再也沒有痛過。一切都好。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備註 |
哈利·波特 | 丹尼爾·雷德克里夫 | 吳磊 | 第一部 |
赫敏·格蘭傑 | 艾瑪·沃特森 | 黃鶯 | ---- |
羅恩·韋斯萊 | 魯伯特·格林特 | 沈達威 | ---- |
貝拉特里克斯·萊斯特蘭奇 | 海倫娜·伯翰·卡特 | 王建新 | ---- |
魯弗斯·斯克林傑 | 比爾·奈伊 | 王瑋 | ---- |
莫莉·韋斯萊 | 朱麗·沃特斯 | 章海虹 | ---- |
金妮.韋斯萊 | 邦妮·賴特 | 葉露 | ---- |
伏地魔 | 拉爾夫·費因斯 | 王肖兵 | ---- |
西弗勒斯·斯內普教授 | 阿倫·瑞克曼 | 劉風 | ---- |
弗農姨父 | 理查德·格雷弗斯 | 胡平智 | ---- |
盧修斯·馬爾福 | 詹森·艾薩克 | 劉家楨 | ---- |
達力·德思禮 | 哈利·米爾林 | 胡平智 | ---- |
赫敏的媽媽 | 米歇爾·菲爾利 | 丁建華 | ---- |
佩妮·德思禮 | 菲奧娜·肖 | ---- | ---- |
德拉科 馬爾福 | 湯姆·費爾頓 | 陳功 | ---- |
納西莎·馬爾福 | 海倫·麥克洛瑞 | ---- | ---- |
蟲尾巴 | 蒂莫西·斯波 | 陳兆雄 | ---- |
亞克斯利 | 彼得·穆蘭 | ---- | ---- |
鄧布利多教授 | 邁克爾·剛本 | 劉彬 | ---- |
魯伯·海格 | 羅彼·考特拉尼 | 程玉珠 | ---- |
弗萊德·韋斯萊 | 詹姆斯·菲爾浦斯 | 海帆 | ---- |
喬治·韋斯萊 | 奧立佛·菲爾普斯 | 海帆 | ---- |
亞瑟·韋斯萊 | 馬克·威廉姆斯 | 余冠廷 | ---- |
金斯利·沙克爾 | 喬治·哈里斯 | 胡平智 | ---- |
蒙頓格斯·弗萊徹 | 安迪·林登 | 程玉珠 | ---- |
比爾·韋斯萊 | 多姆納爾·格里森 | ---- | ---- |
芙蓉·德拉庫爾 | 克蕾曼絲·波西 | ---- | ---- |
尼法朵拉·唐克斯 | 娜塔麗·特納 | 丁建華 | ---- |
萊姆斯·盧平 | 大衛·休里斯s | 張欣 | ---- |
奧利凡德先生 | 約翰·赫特 | ---- | ---- |
馬克西姆夫人 | 弗朗西斯·德·拉·圖瓦 | ---- | ---- |
盧娜·洛夫古德 | 伊文娜·林奇 | 詹佳 | ---- |
謝農費里厄斯·洛夫古德 | 瑞斯·伊凡斯 | 劉彬 | ---- |
克利切 | 西蒙·邁克伯尼 | 劉家楨 | ---- |
納威·隆巴頓 | 馬修·萊維斯 | 楊海音 | ---- |
西莫·斐尼甘 | 戴文·穆雷 | ---- | ---- |
奈吉爾 | 威廉姆·麥靈 | ---- | ---- |
科馬克·邁克拉格 | 弗雷迪·史卓瑪 | ---- | ---- |
拉文德·布朗 | 傑西·卡芙 | ---- | ---- |
張秋 | 梁佩詩 | ---- | ---- |
凱蒂·貝爾 | 喬治娜·雷尼達斯 | ---- | ---- |
帕德瑪·佩蒂爾 | 阿芙珊·阿扎德 | ---- | ---- |
多洛雷斯·烏姆里奇 | 伊梅爾達·斯湯頓 | ---- | ---- |
艾伯特·朗科恩 | 大衛·歐哈拉 | ---- | ---- |
雷·凱特莫爾 | 斯戴凡·羅德里 | ---- | ---- |
斯蓋伯 | 尼克·莫蘭 | ---- | ---- |
多比 | 托比·瓊斯 | ---- | ---- |
馬法爾達·霍普柯克 | 蘇菲·湯普森 | ---- | ---- |
瑪麗·凱特莫爾 | 凱特·弗黎特伍德 | ---- | ---- |
格里戈維奇 | 拉德·舍博德茲加 | ---- | ---- |
詹姆斯·波特 | 安德爾·羅林 | ---- | ---- |
莉莉·波特 | 傑拉丁·薩莫維爾 | ---- | ---- |
麗塔·斯基特 | 米蘭達·理查森 | ---- | ---- |
芬里爾·格雷伯克 | 大衛·勒格諾 | ---- | ---- |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備註 |
哈利·波特 | 丹尼爾·雷德克里夫 | 吳磊 | 第二部 |
羅恩·韋斯萊 | 魯伯特·格林特 | 沈達威 | ---- |
赫敏·格蘭傑 | 愛瑪·沃森 | 黃鶯 | ---- |
伏地魔 | 拉爾夫·費因斯 | 王肖兵 | ---- |
西弗勒斯·斯內普教授 | 阿倫·瑞克曼 | 劉風 | ---- |
納威·隆巴頓 | 馬修·萊維斯 | 桂楠 | ---- |
德拉科·馬爾福 | 湯姆·費爾頓 | 翟巍 | ---- |
阿不思·鄧不利多 | 邁克爾·剛本 | 程玉珠 | ---- |
盧娜·洛夫古德 | 伊文娜·林奇 | 詹佳 | ---- |
拉環 | 沃維克·戴維斯 | 胡平智 | ---- |
盧修斯·馬爾福 | 詹森·艾薩克 | 劉家楨 | ---- |
貝拉特里克斯·萊斯特蘭奇 | 海倫娜·伯翰·卡特 | 王建新 | ---- |
米勒娃教授 | 瑪吉·史密斯 | 丁建華 | ---- |
金妮·韋斯萊 | 邦妮·賴特 | 葉露 | ---- |
萊姆斯·盧平 | 大衛·休里斯 | 張欣 | ---- |
阿不福思·鄧布利多 | 塞倫·希德 | 劉彬 | ---- |
莫莉·韋斯萊 | 朱麗·沃特斯 | 章海虹 | ---- |
金斯利·沙克爾 | 喬治·哈里斯 | 胡平智 | ---- |
海倫娜·拉文克勞 | 凱莉·麥克唐納 | 葉露 | ---- |
納西莎·馬爾福 | 海倫·麥克洛瑞 | 章海虹 | ---- |
奧利凡德先生 | 約翰·赫特 | 桂楠 | ---- |
原著 | J·K·羅琳 |
導演 | 大衛·葉茨 |
副導演(助理) | 湯姆·布朗、格倫·卡羅爾 |
編劇 | 斯蒂芬·科洛弗、J·K·羅琳 |
攝影 | 愛德華多·塞拉 |
配樂 | 亞歷山大·迪斯普拉特 |
剪輯 | Mark Day |
藝術指導 | 斯圖爾特·克萊格 |
美術設計 | 安得烈·阿克蘭斯諾 |
服裝設計 | 瑪麗·菲舍爾 |
視覺特效 | 提姆·伯克、格雷戈·巴特勒 |
角色介紹
哈利·波特
演員丹尼爾·雷德克里夫
這個戴著眼鏡騎著飛天掃帚的小男孩,在出生后的每一分一秒,都在艱辛的成長與頑強的抗爭。他將要面對自己最後的命運——與伏地魔的正面對決。
赫敏·格蘭傑
演員艾瑪·沃特森
雖然是麻瓜出身,但赫敏的魔法實力在霍格沃茨卻是名列前茅,也許她沒有哈利波特與生俱來的靈氣,但她卻有著別人不及的勤奮和好學。當年的小姑娘已經成長為性感的女巫。
羅恩·韋斯萊
演員魯伯特·格林特
羅恩是“魔法三人組”中永遠的配角———他既沒有像哈利那樣在襁褓中就跟伏地魔“對決”的顯赫過去,也沒有能力像赫敏那樣在團隊每次遇到危機時都想出辦法解決,但他對夥伴的忠誠與信任以及多年的默契讓他們最終結果了伏地魔。
伏地魔
演員拉爾夫·費因斯
原名湯姆·馬沃羅·里德爾,被稱為“史上最危險的黑巫師”,一般人不敢說這個名字,而且這個名字在後期被下了咒語保護,一說出就會打破魔法保護,造成魔法擾動,方便食死徒追蹤。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 海報
曲目名稱 | ||
1 The Elder Wand | 10 Bathilda Bagshot | 19 Death Eaters |
2 Farewell To Dobby | 11 Godric's Hollow Graveyard | 20 The Will |
3 Rescuing Hermione | 12 The Exodus | 21 Harry And Ginny |
4 Captured And Tortured | 13 Ron Leaves | 22 At The Burrow |
5 The Deathly Hallows | 14 Fireplaces Escape | 23 Sky Battle |
6 Lovegood | 15 The Locket | 24 Polyjuice Potion |
7 Ron's Speech | 16 Detonators | 25 Snape To Malfoy Manor |
8 Destroying The Locket | 17 Ministry Of Magic | 26 The Oblivation |
9 Hermione's Parents | 18 Dobby |
經歷了前幾部的文戲鋪墊,哈利·波特將在《哈7-下》里迎來與伏地魔的最終決戰,精彩的魔法與特效場面堪稱本片最大的看點。在過往的“哈利·波特”電影裡面,巫師間的戰鬥大多隻為魔杖以及各種咒語,而在《哈7-下》里,正邪兩方的對決也終於演變成為了痛快淋漓的群毆。片中的“霍格沃茨保衛戰”可謂極其宏大,面對伏地魔與大批食死徒的圍攻,麥格教授喚醒了石頭巨人,師生們則共同用一道咒語,在霍格沃茨上空構築起了一道漫天炫目的保護罩。相較這些激動人心的震撼畫面,哈利·波特與伏地魔的終極決戰,更成為了整部電影最宏大的篇章。平均每十分鐘就有一場的魔法大戰,眾多的打鬥場面也讓觀眾大呼酣暢淋漓,“之前幾部‘哈利·波特’電影的遺憾,都在這部《哈7-下》里得到了最壯觀的彌補。”
十年的哈利·波特,從開始到結束,見證一個魔法的時代。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英美2010年大衛·葉慈導演魔幻片]
《哈利·波特》系列小說被翻譯成近七十多種語言,在全世界兩百多個國家累計銷量達四億多冊,位列史上非宗教、市場銷售類圖書首位,而巨大成功的背後就是書籍的靈魂——J·K·羅琳。每一部小說變成電影的改編過程,J·K·羅琳都或多或少的進行了參與,對於這些電影以及最新一作《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J·K·羅琳評價道:“《哈利·波特》陪伴我度過了人生的許多起起落落。這是一個我在火車上突然想到的故事,我一開始並沒有想到日後這個故事所給我帶來的人生的變化。我對電影其實並不是很熟悉,所以當有電影製作方找到我,希望把哈利·波特改編成電影之後,我對他們說,我沒法寫電影劇本,但我願意提供一切來幫助電影完成。所以在這些年來,製作《哈利·波特》的電影也成為我寫書之外的一個重要工作,我會對電影提供一些我的意見,例如魔法學校應該是什麼樣,哈利·波特說一些話時候的語氣,電影要表現的故事情節應該怎麼去取捨。這陪伴我度過了很多年,當去年有一天我呆在片場,看到導演說,拍攝完畢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這對於我來說,是一個時代的結束……我們在製作最後一部電影的時候,之前總是有很多不錯的點子積累下來,因為他們沒法放在電影里,所以我們想某一天總可以放在電影當中,而這是最後一集,再不用就沒機會了。我對導演說,所以這一次,我們把所有的想法,都放進了《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里,它為電影系列做了一個完美的收場。”
從第一集《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起就參與本片編劇工作的斯蒂芬·科洛弗,完整地見證了整個系列的誕生,對於最新的一集,斯蒂芬·科洛弗說道:“這十年來,我的工作重心完全放在了《哈利·波特》系列上面。我所遇到的最大難點在於,原著是一部非常龐大,內容豐富,人物眾多的故事,而電影只有兩個小時,我甚至沒法合理的安排主角的故事推進,連哈利·波特想說清楚都顯得困難,那麼那些配角又該怎麼去處理呢?這是我在撰寫劇本的過程里,考慮得最多的事。不過我感到慶幸的是,幸好最後一集《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變成了兩部,這讓我顯得很從容,有更多的時間來把故事闡述完整。當然,如果是三部曲或者會更好(笑)。目前這樣的狀態我很滿意,最後一集里我不用那麼拚命的去講述主線劇情,我有更多的寫作空間來把故事充實,使無論原著的讀者還是純粹的電影觀眾都能感到滿意。所以這部《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會成為系列的完美結束。”
關鍵詞:宿命與抗爭,友情與愛情
作為系列的終章,整個故事將在《哈利o波特與死亡聖器(下)》中徹底結束,主創們在依依不捨的同時,也開始對劇情和人物進行了剖析。談起哈利·波特這個角色,丹尼爾·雷德克里夫說道:“哈利·波特是一個令人同情的小男孩,他經歷了很多磨難,在這些困境里逐漸的成長起來,直到現在才和伏地魔進行正面的對決。《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被不少人當做一部動作片來觀賞,但要是拿它跟下一集來做比較,那真是小巫見大巫了。等到下一集,因為情節線索已經在這集打好了基礎,剩下的就是全情投入地享受那瘋狂的動作場面了。這次的畫面氣勢磅礴,哈利·波特之前那麼多年的各種怨氣和想發泄的都在這一集理爆發,而他的友情、愛情,還有和母親的故事,也成為了這一集訴求的一個重點。”
雖然《哈利·波特》系列是一部兒童文學,但是電影的整體風格卻在不停的成人化、黑暗化,相較前7部,《哈利·波特》終結篇中黑暗詭異的氛圍也達到了極致,廝殺、逃亡、血腥充斥其中。其實從第五部《哈利·波特與鳳凰社》開始,很多觀眾就反映電影的風格日趨黑暗,童趣漸少。飾演食死徒的尼克·莫蘭曾回憶道:“我拍的那些場景實在是非常非常的黑暗。當我去看片子的時候,他們已經剪掉了一些太過血腥的,我後來問起製片人大衛·海曼,‘哦不,為什麼要刪掉?’他回答說,那明顯就像是在看《電鋸驚魂》。”
對於這一點,本片導演大衛·葉茨也毫不諱言:“的確如此,《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已經不再是像過去那樣適合10歲的小孩子看的電影,它已經和哈利·波特一起長大了。這樣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在故事裡,哈利·波特也在不斷的成長,他必須從童年裡走出來,面對成年世界的兇險殘酷。其實故事已經非常的童話化,但如果我們在表現風格上還跟童話一樣,那麼這樣做對觀眾是不公平的,觀眾必須看到成長之後的哈利·波特,如何從童話走向現實。其實,這部電影只是在大概的氛圍上有一種陰鬱的感覺,我們很嚴格的按照電影尺度進行剪輯,絕對不會有血腥殘忍的畫面出現,這是一個底線。整體來說,《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是一部令我沒有遺憾的作品,我儘力讓這部系列的終章呈現出了我心目里的完美姿態。”
扮演赫敏的愛瑪·沃森,也對本片的影像風格和故事情節大讚不已:“我在看完小說之後,一直在腦海里猜想這個故事會怎樣去結尾,直到我在片場拍攝的時候,心中還是有許多不確定的地方。終於拍完了,那一天我感覺自己就像要退休一樣,赫敏的世界就要離我遠去了。我迫不及待的看了初剪版本,很長,但我每一個鏡頭都不覺得是多餘的,因為那些故事充滿了回憶,而且令我激動感慨,以至於我在看最終影院上映版本的時候非常的不舍,我覺得還有好多好多故事值得放進電影里,讓觀眾看到。這部終章的風格在真箇系列里是最凌厲的,它幾乎讓我對過去熟悉的《哈利·波特》電影刮目相看,尤其是魔法場面,這次的製作規模超出了我的想象。它將是一部我無論將來再經歷什麼樣的事都會永遠銘記的電影。”
國家 | 日期 | 國家 | 日期 |
中國 | 2010年11月19日 | 瑞士 | 2010年11月28日 |
美國 | 2010年11月19日 | 紐西蘭 | 2010年11月28日 |
德國 | 2010年11月27日 | 俄羅斯 | 2010年11月28日 |
埃及 | 2010年11月27日 | 芬蘭 | 2010年11月29日 |
比利時 | 2010年11月27日 | 巴西 | 2010年11月29日 |
希臘 | 2010年11月28日 | 英國 | 2010年11月29日 |
哈薩克 | 2010年11月28日 | 西班牙 | 2010年11月29日 |
阿根廷 | 2010年11月28日 | 波蘭 | 2010年11月29日 |
斯洛伐克 | 2010年11月28日 | 義大利 | 2010年11月29日 |
荷蘭 | 2010年11月28日 | 立陶宛 | 2010年11月29日 |
波多黎各 | 2010年11月28日 | 保加利亞 | 2010年11月26日 |
捷克 | 2010年11月28日 | 日本 | 2010年11月27日 |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英美2010年大衛·葉慈導演魔幻片]
第37屆美國電影電視土星獎最佳奇幻電影,最佳導演,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化妝,最佳特效五項提名。
第 58屆音效剪輯者協會(MPSE)“金捲軸”獎最佳劇情片音樂剪輯,最佳電影對白剪輯2項提名。
第9屆美國電影視覺效果工會獎最佳視覺效果,最佳動畫角色(多比),最佳動畫角色(克利切)三項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