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削
詞語
刻削,漢語詞語,意思是雕刻;形容(山石或樓台)稜角分明,崢嶸峭拔;苛刻,嚴酷;侵害;剝奪;節儉;剪裁;刪節;指造語工巧,文筆峻拔。
目錄
(1).雕刻。《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凡刻削者,以其所以削必小。”
(3).苛刻,嚴酷。《史記·秦始皇本紀》:“剛毅戾深,事皆決於法,刻削毋仁恩和義。”《舊唐書·唐臨傳》:“比來有司多行重法,敘勛必須刻削,論罪務從重科。”平心《論康熙帝的歷史地位》一:“康熙帝比順治統治者更深刻地察覺到,前朝君臣的腐敗和刻削,怎樣加速了明政權的崩潰。”
(4).侵害;剝奪。《史記·孝景本紀》:“至孝景,不復憂異姓,而鼂錯刻削諸侯。”《南史·恩倖傳·沉客卿》:“客卿每立異端,唯以刻削百姓為事。”《資治通鑒·唐懿宗咸通九年》:“節度使刻削軍府,刑賞失中,遂致迫逐。”清·梁章鉅《退庵隨筆·政事一》:“官司自俸廉而外,一思展拓,何一非侵漁刻削之端。”
(5).節儉。唐·韓愈《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監胡良公墓神道碑》:“樂為儉勤,自刻削,不幹人,以矯時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