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虛

表虛

表虛,中醫所說的表虛是按、衛、氣、營、血由外及里分的,表就是衛是人體外面的一層。表虛一般情況話容易自汗,發熱出汗微惡寒,是指病情最輕的一種。

簡介


● 英文名稱:Exterior Deficiency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基礎理論—病機

古籍摘選


● 表虛者,或為多汗,或為肉戰,或為怯寒。(《景岳全書·傳忠錄》)

名詞解釋


● 衛氣虛而感受外邪的病理變化。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所謂表虛,主要指衛陽不足,不能固攝肌表,見畏寒或汗出。表證有汗出者也稱為“表虛”,常由外邪襲表,腠理不固,營衛之氣不和所致。

表與表證

● 表與里是相對而言的,表指身體淺表的部位,皮毛、肌腠、經絡在外,為表;臟腑、氣血、骨髓在內,為里。表證指六淫、疫癘等邪氣,經皮毛、口鼻侵入機體的初期階段,正(衛)氣抗邪於膚表淺層,以起病時見惡寒發熱為主要表現。
● 表證的臨床表現為惡風寒,或惡寒發熱、頭身疼痛、噴嚏、鼻塞流涕、咽喉癢痛,微有咳嗽氣喘,舌淡紅,苔薄,脈浮。
● 表證見於外感病的初期階段,一般為感受外邪所致。外邪有六淫、疫癘之異,故不同疾病表證的表現可有差別。表證的共同特徵一般有惡寒,或惡寒發熱並見,脈浮,內部臟腑的癥狀則不明顯。
● 表證具有起病急、病位淺、病程短的特點,是正氣抗邪於外的表現,故不能簡單地理解為皮膚等淺表部位的病變,皮毛的病變不一定是表證。

表虛

● 表虛除了具有上述表證的癥狀外,還具有汗出、惡風的特點。
● 外邪襲表,正邪相爭,阻遏衛氣的正常宣發、溫煦功能,故見惡寒發熱,又因風性開泄,以致衛外不固,營不內守則汗出,汗出肌腠疏鬆,則惡風;外邪束表,經氣鬱滯不暢,不通則痛,故有頭身疼痛;肺主皮毛,鼻為肺竅,皮毛受邪,內應於肺,鼻咽不利,故噴嚏、鼻塞、流清涕,咽喉癢痛;肺氣失宣,故微有咳嗽氣喘;病邪在表,尚未入里,沒有影響胃氣的功能,舌象沒有明顯變化,故舌淡紅、苔薄;正邪相爭於表,脈氣鼓動於外,故脈浮。

治療

● 表虛治宜解肌發表,用桂枝湯等方。常用藥物有桂枝、芍藥、生薑、大棗、甘草等。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 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鄭洪新。中醫基礎理論.4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 [3] 李經緯。中醫大辭典.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
● [4] 鄧鐵濤。中醫診斷學.5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