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攝影

一種拍攝彩色照片的攝影技術

徠彩色攝影(Color Photography),亦稱彩色照相,從前曾叫過“天然色照相”。

概述


彩色攝影,Color Photography,亦稱彩色照相。從前曾叫過無染色照相。大致可以忠實地再現被攝體的色彩。分對攝影集用、大倍率放大量方面有特長的使用彩色負片的負片—正片方式,和對色彩再現的忠實性、幻燈放快、印刷原稿等有特長的彩色反轉片。彩色負片的曬印已由於自動化而降低了成本,與黑白照片看齊了,但尚存在照片的耐久性問題。

原理


基本原理

彩色攝影所用彩色感光片上通常塗有三層感光乳劑,並分別加入了不同性能的光學增感劑,使這種感光片能分別感受紅、綠、藍三種色光。

光學原理

彩色負片經曝光和顯影、漂白、定影后、每一乳劑層中的成色劑就和彩色顯影劑的氧化產物偶合,形成與景物色彩互為補色的負像。再將這負片上的影像在正性的彩色感光材料上曬印或放大,就得到與被攝影物色彩一致的正片或照片。

拍攝注意


畫面構圖

拍攝彩色照片,色彩的配置是畫面構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要注意處理好色彩的基調、色彩的明暗、色彩的對比、色彩的均衡、色彩的變化、色彩的和諧、色彩的節奏和色彩的感情問題。

曝光影響

還要注意正確的曝光對色彩的影響:過度的曝光,會使照片顯得密度低、明度大、色彩不飽和;曝光不足,又會使照片顯得密度高、明度小、色彩同樣不飽和。

光線影響

注意各種光線對色彩的影響:同一物體,在陽光下顯得鮮明、陰暗處顯得晦暗;在烏絲燈下色彩偏紅,在日光燈下色彩偏藍。

光源影響

注意光源角度對色彩的表現力的影響:順光亮度大、明度高,能夠不加修飾地表現被攝物體的本來面目;側光層次豐富,明暗有別;逆光造型效果最好。

發展歷史


公元1873-1903

公元1873年底,德國柏林工科大學教授佛克爾(H.W.Vogel 1834–1898)將火棉膠感光版,浸在苯銨液后,就能感受綠色光,試驗一發表,鼓動了科學家們,尋找其他色彩的感光增添劑。攝影軟片(膠片),最早僅能感應藍色光,再改善可感應紫色光,公元1874年,已可感應黃色光,到公元1881年,更進步可以感應到紅色光。底片到此,已可以對紅、橙、黃、綠、藍、紫等色光有了“色感”,不過,照片的繽紛明麗程度,需要加予改善。

公元1904以後

公徠元1904年,法國魯米埃兄弟(Lumiere August and Louis 1862.1864–1954.1948)發明出真正彩色底片,這是公認“彩色攝影”革命性的大事。魯米埃兄弟,是世界上從未見到,製造攝影器材的偉大發明家。兄弟倆未到二十歲,就創辦一家製造攝影器材工廠,在公元1894年,已年產銷了近二百萬張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