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8條詞條名為草場村的結果 展開
草場村
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義和鎮草場村
草場村現位於義和鎮政府住地東南10公里處。全村區域面積約4000餘畝,其中耕地面積1870畝。2006年全村總戶數224戶,,其中男性357人,。
解放后,村民生活有很大改善,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隨著經濟的發展,村民收入不斷增加,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全村有 40%戶住上磚瓦房, 100%戶有電視機,50%戶有電冰箱70%戶用上洗衣機,有 80%戶安裝了固定電話,90%的戶有手機,40%戶有摩托車,40%的戶有三輪車,轎車12輛,客貨車14輛,少量家庭購入電腦8台。
1952年創辦草場小學,1985年擴建小學,學校佔地面積 7000平方,建築面積400平方,校舍16間,設小學班5個。1987年將該村適齡學生轉至義和就讀,入學率達到98%,1990年建幼兒園1處。
隨著農村經濟的較快發展,1992年村投資3萬元,建造了黨員電教室。
1968年實行合作醫療,建衛生所,備有常有藥品,陳米美、崔寶德任衛生員,“文革”時稱“赤腳醫生”合作醫療參保率達到85%。
村內體育設施配備情況,村民參加鄉及鄉以上體育比賽情況。
60年代,國家開始提倡計劃生育。70年代起,計劃生育堅持“晚”、“稀”、“少”的生育政策,實行結紮節育措施。自80年代起,在村民中進行“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的宣傳教育,並嚴格貫徹落實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積極採取措施,控制人口的盲目增長。1985年在村規民約中,特別列入計劃生育內容。1990年村成立計劃生育協會,實行協會會員聯保開展計生服務活動。對獨生子女戶的獎勵和補助措施每戶每年120元。(補充協會工作情況、對獨生子女戶的獎勵補助措施)。經過2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的效果。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以下。2006年,全村育齡婦女171人,全年出生數8人,出生率佔全村人口的10‰,獨生子女領證率100%。年死亡數5人,人口自然增長率4‰呈負增長。
1992年開始實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到2006年,全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180人,占村人口的25%,參加其他保險150人,占村人口20%。自2002年起,村民就醫實行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村民參加合作醫療保險達到95%。全村五保戶4戶,重殘貧困戶2戶,每年救濟1萬多元;75歲以上老人22人,每人每年補助金額960元。最低生活保障戶7戶,13人生活最低生活保障金每年11000元。
特別是1984年建區以來,該村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1988年該村推行“雙田制”改革,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與土地少的矛盾,發展農業與發展第二、三產業的矛盾,在發展農業生產的同時,該村充分發揮優勢,鼓勵群眾發展養殖業,勞務經商,走上了致富道路,人均純收入由1984年的260元增加到2006年人均純收入4000元。
1941年6月,草場村成立馬如來為會長的婦救會(婦女抗日救國聯合會)。1949年12月改稱婦代會,1959年1月改稱婦女大隊,1967年1月改稱婦代會?,1984年起,婦代會主任由村民委員會委員兼任,主要負責婦女、衛生、計劃生育等工作。婦代會在黨支部領導下,帶領婦女群眾在維護婦女兒童權益、推進計劃生育、振興農村經濟方面發揮了半邊天作用。
多年來在上級婦女組織的帶領下,我村婦代會多次開展創建五星級文明戶、五好家庭、好媳婦、好婆婆及計生服務活動。(各村補充在上級婦女組織的帶領下,組織開展的一系列活動。)
1922年5月,在黨的直接領導下,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在廣州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抗日抗爭時期,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發展成為抗日救國的青年團體。1941年3月,草場村成立青救會(青年抗日救國聯合會),孫秀章為會長。抗日戰爭勝利后,為適應新形勢和新任務的需要,黨中央在1946年10月提議建立民主青年團。1949年4月,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告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正式成立。1957年5月,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召開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把團的名稱改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草場村團組織自成立以來,在黨的領導下,團結廣大青年始終站在革命和建設的前列,在新民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以及現代化建設的不同歷史時期,充分發揮了生力軍和突擊隊的作用,為黨培養和輸送了大批新生力量和工作骨幹。
1947年以來,該村團組織在上級團組織的帶領下積極配合黨組織,對農民進行“減租、減息”分配土地。劃分階級成分,恢複發展生產。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時期,通過學雷鋒活動,團組織帶領廣大青年團員學習雷鋒精神、無私奉獻軍擁屬,為集體為各人做好事不留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團支部在上級團組織的帶領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科技為先導,帶領該村廣大群眾科技致富。(各村都在上級團組織的帶領下,組織開展的一系列活動,如:1963年的學雷鋒活動等。)
7、河南省伊川縣高山鎮草場村
河南省伊川縣高山鎮草場村草場村位於高山鎮西南丘陵地區,距離鎮政府5公里,全村9個村民組450戶1864人,耕地面積2000畝,現有民營企業3家,曾被評為市級文明村。草場村東連坡頭村,北接王忠窪村,西接宜陽縣白楊鎮。民營企業年產值約8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