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路

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路

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路(CERN)是為了監測中國生態環境變化,綜合研究中國資源和生態環境方面的重大問題,發展資源科學、環境科學和生態學,於1988年開始組建成立的。從資源環境領域野外站數量分析,可把近50年來野外站的發展分為4個階段。

正文


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路(CERN)是為了監測中國生態環境變化,綜合研究中國資源和生態環境方面的重大問題,發展資源科學、環境科學和生態學,於1988年開始組建成立的。目前,該研究網路由13個農田生態系統試驗站、9個森林生態系統試驗站、2個草地生態系統試驗站、6個沙漠生態系統試驗站、1個沼澤生態系統試驗站、2個湖泊生態系統試驗站、3個海洋生態系統試驗站,以及水分、土壤、大氣、生物、水域生態系統5個學科分中心和1個綜合研究中心所組成。

歷史沿革


中國科學院建院之初,就開始了野外站的建設工作。從資源環境領域野外站數量分析,可把近50年來野外站的發展分為4個階段:
①五十年代──起步階段;
②六十年代──停滯階段;
③七、八十年代──加速發展階段;
④九十年代──穩步發展階段。
中科院於五十年代初就開始建立資源環境科學領域的野外站,於1952年建立煙台海洋生物試驗工作站(該站現已停止工作)。現有野外站中,沙坡頭沙漠研究試驗站和武昌時辰站(后與武昌固體潮基準站合併為現在的動力大地測量實驗站)建立時間最早,均建於1956年。現有野外站中有7個建於五十年代,這一階段可稱為野外站的起步階段。六十年代,野外站建設落入低谷,相關工作基本停滯,十年僅建3個站,這一階段可謂野外站的停滯階段。七、八十年代,野外站數量逐年加速增長,20年內共建野外站61個(占目前野外站的67%),此階段可稱之為野外站的加速發展階段。此階段末,中科院野外站的基本格局已經形成。九十年代,中國科學院更加註重野外站質量的提高,野外站建設轉入穩步發展階段,10年內新建15個站。
在中科院野外台站建設史上,對於台站建設具有深遠影響的主要事件有5件:
①1986年召開的中國科學院第一次野外觀測試驗站工作會議;
②1987年決定實施的野外台站開放制度;
③1988年開始籌建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路(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
④1997年召開的中國科學院第二次野外工作會議;
⑤2001年決定完善和構建資源環境領域體系完整的4大野外觀測試驗站網路。
第一次野外觀測試驗站工作會議明確了野外台站在促進學科發展和服務於經濟建設方面的作用和地位。會議要求:貫徹“開放、聯合”精神,加強綜合試驗研究,建立儀器設備的定期維修和標定製度,保證各項觀測試驗數據和資料的規範化、標準化。這次會議對於野外站建設和工作的制度化、規範化和標準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為開放制度的建立和CERN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
中國科學院於1987年決定採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運行機制和管理辦法,實施野外站開放制度,選取部分站作為開放站,設立開放基金,接受院內外科研人員申請。現已批准15個基礎較好的野外站對外開放(1988、1989、1990、1997年分別批准5、3、3、4個站對外開放)。開放制度的實施,有效地促進了野外站作用充分發揮,促進了學科交叉與發展,也進一步提高了野外站的地位。
中國科學院於1988年開始籌建CERN。CERN現擁有33個生態站、5個學科分中心和1個綜合中心,已成為在國際上具有重要影響的國家級生態網路,與美國長期生態研究網路(LTER Network)和英國環境變化網路(ECN)並稱為世界三大國家級生態網路,是國際長期生態研究網路(ILTER Network)和全球陸地觀測系統生態網路(GTN-E)的發起成員。CERN的建立是野外站建設工作的一次飛躍,它克服了單站監測和研究的局限,使得在我國開展生態學對比研究成為可能,可為國家的宏觀決策提供更全面系統的科學數據。世界銀行貸款項目和國家“八五”大中型基建項目的完成,大大提高了CERN開展監測、研究和示範的能力。
中國科學院第二次野外工作會議於1997年召開,會議建議國家有關部分要像重視實驗室一樣重視野外站,要像建立國家重點實驗室一樣建立國家重點野外站。這一建議得到國家科技部的高度重視並予以採納。科技部從1999年開始開展國家重點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的試點工作,從而使全國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的工作邁上一個新的台階。
中國科學院於2001年決定完善和構建資源環境科學領域體系完整的4大台站網路:CERN、地磁台鏈、特殊環境與災害監測研究網路、區域大氣本底監測研究網路,並通過綜合數據交換中心將4大網路聯為一體,實現數據共享。目前這一工作正在實施。該項任務的完成,必將大大提升中國科學院乃至我國野外監測、試驗和研究的能力,為學科發展和國家建設做出重大貢獻。

組織機構


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路
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路
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路(CERN)設立CERN領導小組(設辦公室)、CERN科學指導委員會和CERN科學委員會(設秘書處)等組織機構,全面負責CERN的運行和管理,以及組織重大科學研究計劃的實施,開展生態環境監測、數據集成和對外服務等業務。

使命


CERN是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生態系統監測和生態環境研究基地,也是全球生態環境變化監測網路的重要組成部分。CERN不僅是我國開展與資源、生態環境有關的綜合性重大科學問題研究實驗平台,她還是生態環境建設、農業與林業生產等高新技術開發基地,中國生態學研究與先進科學技術成果的試驗示範基地,培養生態學領域高級科技人才基地,國內外合作研究與學術交流基地和國家科普教育基地。

科研目標


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路
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路
當前CERN科學研究的主要目標為:
(1)通過對我國主要類型生態系統的長期監測,揭示其不同時期生態系統及環境要素的變化規律及其動因。
(2)建立我國主要類型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及其價值評價、生態環境質量評價和健康診斷指標體系。
(3)闡明我國主要類型生態系統的功能特徵和C、N、P、H2O等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基本規律。
(4)闡明全球變化對我國主要類型生態系統的影響,揭示我國不同區域生態系統對全球變化的作用及響應。
(5)闡明我國主要類型生態系統退化、受損過程機理,探討生態系統恢復重建的技術途徑,建立一批退化生態系統綜合治理的試驗示範區。

研究方向


根據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的總體規劃,結合國際科學前沿、國家需求和自身優勢,突出網路化的特色,準確把握國際科學發展的綜合化、系統化和交叉滲透融合的大趨勢,現階段的主要研究方向為:
(1)我國主要類型生態系統長期監測和演變規律;
(2)我國主要類型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及其對全球變化的響應;
(3)典型退化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機理;
(4)生態系統的質量評價和健康診斷;
(5)區域資源合理利用與區域可持續發展;
(6)生態系統生產力形成機制和有效調控;
(7)生態環境綜合整治與農業高效開發試驗示範。

參考資料


http://www.cern.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