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管癌

肛管癌

徠肛管癌是指發生於齒狀線以下至肛門開口部位的惡性腫瘤。多見於老年婦女,發病率約3倍於肛周惡性腫瘤。該病的發生是遺傳因素、慢性炎症刺激、免疫狀態和病毒感染等多因素作用的結果。分為上皮細胞腫瘤(如鱗狀上皮癌、基底細胞癌、腺癌等)、非上皮細胞腫瘤(如肉瘤、淋巴瘤等)和惡性黑色素瘤。鱗狀細胞癌最多見,約佔2/3以上。臨床表現無特異性,多為無痛性便血、黏液血便或大便次數增多。本病治療以手術為主,放療、化療為輔的綜合治療。本病預后差,患者術后應根據其組織學類型、細胞分化程度、手術病理分期和殘餘灶大小決定放、化療方案。

就診科室


● 腫瘤外科或腫瘤科、普通外科

病因


● 肛管癌的發生是遺傳因素、慢性炎症刺激、免疫狀態和病毒感染等多因素作用的結果。
● 遺傳因素
● ● 可能與11號染色體長臂(11q22)或3號染色體短臂(3p22)突變有關。
● 慢性炎症刺激
● ● 慢性肛瘺和炎症性腸病的肛門部癌發病率明顯升高。
● 吸煙
● ● 男、女吸煙者發生肛管癌的危險性增加。
● 病毒感染
● ● 免疫缺陷患者中,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患者的肛管和肛門部癌的發生率增加,肛門部尖銳濕疣、男性同性戀者與肛管癌密切相關。

癥狀


● 無特異性,與直腸癌、直腸息肉、痔、肛瘺和肛周濕疹的臨床表現相似。
● 肛管上段腫瘤:便血和疼痛為主。
● 肛管下段腫瘤:初期無疼痛和瘙癢,形成潰瘍后出現排便時疼痛,伴里急后重和便不盡感。
● 腫瘤浸潤括約肌可出現肛門失禁。
● 肛門周圍腫瘤多以出血、疼痛、瘙癢及分泌物增多為主要表現。

檢查


● 由於臨床表現無特異性,診斷多依靠直腸指檢、內鏡檢查。
● 直腸指檢
● ● 直腸指檢可觸及隆起型固定腫物,對於該病可以做出初步的診斷。
● 內鏡檢查
● ● 可以清除地看到腫瘤的位置、大小及周圍組織的情況。內鏡檢查可同時取病理活檢,肛管癌確診以組織病理學檢查為準。

診斷


● 醫生診斷肛管癌,主要依靠臨床癥狀、直腸指診、實驗室檢查和內鏡檢查。

癥狀、體征

● 直腸癌早期癥狀不明顯,最初多為無痛性便血、黏液血便或大便次數增多。

直腸指診

● 目前仍是診斷直腸癌最基本、最重要和最簡單的方法。直腸指診可觸及隆起型固定腫物,質硬、固定和壓痛,易出血。

實驗室檢查

● 糞隱血試驗:此方法簡便易行,且由於80%~90%的直腸癌有便血,此試驗可作為直腸癌普查初篩的常規檢查,但陰性結果亦不能完全排除腫瘤。
● 血清癌胚抗原(CEA)檢測:CEA檢測特異性較差,有一定的假陽性和假陰性,不適合普查和早期診斷,但對估計預后、觀察療效及複發有一定幫助。

內鏡檢查

● 內鏡檢查可同時取病理活檢,肛管癌確診以組織病理學檢查為準。

鑒別診斷


● 肛管癌有時單從癥狀很難與其他疾病相鑒別,必須去醫院接受正規檢查后才能確診。
● 本病需要與直腸癌、直腸息肉、痔、肛瘺和肛周濕疹等相鑒別。
● 可通過內鏡檢查,特別是活檢后病理學檢查進行診斷。

治療


● 根據腫瘤的部位、有無周圍組織器官浸潤和淋巴結轉移確定治療方式。包括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
● 局部切除術
● ● 僅適用於早期肛管癌,表現為腫瘤表淺、直徑小、活動性好、無遠處轉移和局部浸潤、細胞分化較高。
● 經腹會陰聯合切除術
● ● 適用於腫瘤直徑較大、固定、細胞分化差、有周圍組織器官浸潤者。須作人工肛門。
● 放療和化療
● ● 在該病治療中具有重要地位。放療和化療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危害


● 惡性程度較高,大多數病人發現腫瘤時已於中晚期,預后差。
● 惡性腫瘤易轉移。直接蔓延、腹腔種植和淋巴轉移是卵巢惡性腫瘤的主要轉移途徑。即使原發部位外觀為局限的腫瘤,也可發生廣泛轉移。
● 會給患者的心理造成沉重的負擔。
● 給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

預后


● 預后取決於腫瘤的生物學特性和進展程度,其中以腫瘤直徑大小和是否浸潤肌層最為重要。該病腫瘤直徑較小,但細胞分化差、易浸潤周圍組織器官、早期發生淋巴和血行轉移、惡性程度高、預后差,5年生存率約為50%。

預防


● 注意合理調整飲食結構
● ● 飲食要多樣化,避免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素食譜,少食用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暢,防止大便秘結。
● 注意肛管周圍清潔
● ● 尤其肛門有局部病變的情況下,痔瘡、肛乳頭瘤、潰瘍病、肛瘺,尤其是肛瘺,反覆炎症刺激和反覆不衛生的刺激會導致癌症發生。所以必須要注意肛門局部衛生,每天解完大便以後用清水清洗肛門,可以達到比較好的預防肛腸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