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天山鎮的結果 展開

天山鎮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轄鎮

天山鎮,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地處阿魯科爾沁旗中南部,東與賽罕塔拉蘇木交界,南與天山口鎮和巴拉奇如德蘇木毗鄰,西與雙勝鎮巴林左旗接壤,北與先鋒鄉新民鄉相連。為旗人民政府駐地。 天山鎮行政區域面積532.6平方千米。2018年末,天山鎮戶籍人口32146人。 

清康熙二年(1663年),建查布桿廟。1958年,建立天山鎮公社。1965年7月,分建查布桿廟公社。1966年8月31日,更名紅星公社。1968年3月,建天山鎮。1984年2月,撤銷紅星公社劃歸天山鎮。2006年,崗台鄉、蕎麥塔拉鄉和天山鎮的12村合併為天山鎮,原天山鎮的中心城區分設天山街道。 2020年6月,天山鎮轄32個行政村。 

2018年,天山鎮有工業企業2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0個。

歷史沿革


清康熙二年(1663年),建查布桿廟。
1958年,建立天山鎮公社。
1965年7月,分建查布桿廟公社。
1966年8月31日,更名紅星公社。
1968年3月,建天山鎮。
1984年2月,撤銷紅星公社劃歸天山鎮。
2006年,崗台鄉、蕎麥塔拉鄉和天山鎮的12村合併為天山鎮,原天山鎮的中心城區分設天山街道。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天山鎮轄勝龍、孤山子、團結、楊樹林、西雙山、三家、潘家灣、繼先、興隆堡、河東、房身、東雙山、張家圍子、寶家店、石人溝、疙瘩窩鋪、大石匠溝、漢林、雙廟、雙合興、玉山、富有、三山、太平、於家灣、北崗台、東崗台、前崗台、新平、太平庄、道爾其格、八方32個村;下設64個村民小組。 
2020年6月,天山鎮轄32個行政村。 
天山鎮區劃詳情
楊樹林村寶家店村河東村張家圍子村
西雙山村三山村勝龍村大石匠溝村
潘家灣村富有村房身村石人溝村
繼先村玉山村團結村疙瘩窩鋪村
三家村於家灣村北崗台村新平村
興隆堡村雙和興村東崗台村太平庄村
孤山子村雙廟村前崗台村道爾其格村
東雙山村漢林村八方村太平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天山鎮地處阿魯科爾沁旗中南部,東與賽罕塔拉蘇木交界,南與天山口鎮和巴拉奇如德蘇木毗鄰,西與雙勝鎮、巴林左旗接壤,北與先鋒鄉和新民鄉相連。為旗人民政府駐地。 天山鎮行政區域面積532.6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


天山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鉛、鋅、銅、螢石等。

氣候

天山鎮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炎熱短促,秋季低濕霜早,冬季寒冷漫長。年均降水量30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9月,平均佔全年降水量的70%;年均蒸發量2259毫米,是年均降水量的7.5倍;年均風速3~3.5米/秒,年均日照時數2900小時以上,無霜期年平均120~130天。 

水文

天山鎮境內的主要河流有烏力吉木倫河、歐木倫河,發源於阿魯科爾沁旗罕山及其餘脈淺山區,除河谷平原地區外,大部分地區地下水資源缺乏。 

自然災害

天山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冰雹、霜凍等災害。旱災發生率較高,可謂十年九旱、年年春旱。洪澇年平均0.5次。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1998年8月,造成全鎮15327人受災,其中耕地受災3.57萬畝,倒塌損壞房屋453間,造成財產損失800多萬元。2011年8月發生的洪澇災害造成11708人受災,其中耕地受災1.25萬畝,倒塌損壞房屋227間。造成經濟損失455萬餘元。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天山鎮轄區總人口3200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243人,城鎮化率7%。總人口中,男性16099人,佔50.31%;女性15903人,佔49.69%;14歲以下4879人,佔15.25%;15~64歲23541人,佔73.56%;65歲以上3582人,佔11.19%。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8099人,佔87.8%;其他少數民族3903人,佔12.2%。2011年,人口出生率7.48‰,人口死亡率4.67‰,自然增長率2.81‰。 
2018年末,天山鎮戶籍人口32146人。 

簡介


全鎮總土地面積75.6萬畝,耕地面積為19.6萬畝,其中有效灌溉面積達3.5萬畝,主要種植品種有玉米、穀子、綠豆等:人工草地面積6.1萬畝;其中紫花苜蓿保有面積3.3萬畝;2005年末,各類家畜存欄達到10萬隻。全鎮轄32個村,現有農戶8873戶,農業人口32463人。
天山鎮[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天山鎮]
天山鎮[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天山鎮]
走進阿魯科爾沁旗天山鎮,重點學習的是十七大精神,重點議論的是設施農業,重點謀划的是設施農業,重點建設的也是設施農業。現在天山鎮已落實高標準日光溫室小區8處200棟610畝,冷棚小區4處400畝,項目已落實到地塊、到農戶,發展設施農業勢頭強勁。
天山鎮[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天山鎮]
天山鎮[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天山鎮]
反覆論證定方案。把大力發展大棚蔬菜種植作為天山鎮農業產業調整的一個方向來定位,使大棚蔬菜成為勞務輸出以外農民增收的另一個支柱產業。結合區位特點和基礎條件,天山鎮黨委、政府超前謀划,及早運作,把發展設施農業作為2008年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2008年年初即組織涉農技術人員,經過反覆考察論證,制定出台了《天山鎮2008—2010年三年設施農業發展建設規劃》和《天山鎮2008年設施農業建設實施方案》,提出全鎮2008年發展設施農業1000畝,確定了8個高標準日光溫室建設示範園區,以此拉動全鎮設施農業的長足發展,在全旗起到良好的示範帶動作用。
“四個一塊”籌資金。為充分調動廣大群眾參與建設的積極性,立足於高起點,天山鎮採取旗政府無償投入一塊、鎮政府匹配補貼一塊、貼息貸款扶持一塊、農戶自籌一塊等辦法共同籌措資金。針對旗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又制定多項惠民政策。對2008年建設的日光溫室,每個園區要求佔地50畝以上,每座按建設標準(凈長80米、寬7米)建設的高標準日光溫室,旗政府補貼10000元,天山鎮政府無償匹配資金5000元,鎮政府聯繫兩年期貼息貸款10000元。每棟日光溫室無償投入滴灌設備一套,建設沼氣池一座,投入物資價值2000元。截至目前,旗鎮兩級已到位資金200萬元,即將到位貸款200萬元。在設施農業項目建設中,天山鎮政府共無償投入匹配資金和貸款貼息120萬元。
“請進送出”學技術。實行“請進來”與“送出去”相結合的辦法,黨委、政府組織有關鎮直部門負責人、技術人員、項目村幹部和農戶代表先後到遼寧省北票市、寧城縣一肯中鄉和大雙廟鎮、松山區安慶溝鄉、左旗林東鎮等設施農業發展比較快的市縣進行了參觀考察和培訓學習;積極開展電化教育和遠程教育;聘請旗內外設施農業專家、專業技術人員和農民土專家多層次多角度開展了技術培訓工作。並邀請市設施農業專家、松山區農業局多種經營站站長錢景寬教授講課,舉辦了技術骨幹和農民代表培訓班,提高了技術人員服務水平和農民從事設施農業生產經營能力,使“鎮有一個科技服務小組、村有一個科技指導員、戶有一個科技明白人”,為設施農業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同時,組織有關部門積極研究推廣栽培方式,制定出台了設施農業建設統一的技術規程、建設規格和標準。專門抽調業務骨幹組建專門的技術服務組織,採取副科級領導和鎮幹部包村包小區的辦法,責任到人,深入到生產一線,抓技術指導和服務。

安全生產


二是擬訂大檢查實施方案,明確責任,各司其職。針對天山鎮行業雜、分佈散、勞動密集型企業多等特點,根據企業規模、行業特點、危險程度等分三大塊,每塊都明確負責牽頭單位和配合部門,實行分工負責檢查。各企業也切實強化主體責任意識,認真開展自查自糾。全鎮共組織3個檢查組9人對全鎮96家企業進行了安全檢查,共發現安全隱患39個,當場責令整改19個,發出整改通知單12份,對一時難以完成整改的,一律限期完成整改或作出整改措施,並且於5月25日前進行複查,監督整改結果。存在安全隱患的企業,都主動加大安全生產投入。希捷箱包公司、匯鴻旅遊用品公司等勞動密集型企業都一次投入在10萬元左右,對用電線路進行了徹底改造,並增加了消防栓、消防滅火器等消防設施,改善生產環境,確保安全無事故。

經濟


赤峰阿魯科爾沁旗天山鎮作為全旗的中心鎮,有著發展城郊特色經濟的獨特優勢,鎮黨委、政府用工業化的理念謀划城郊特色經濟的發展,培育城區居民的“菜籃子”、“米袋子”,促進全鎮經濟增長。
阿魯科爾沁旗天山鎮提出以設施農業建設為突破口,加大資金和技術投入,促進大棚蔬菜、大地蔬菜等優勢產業快速發展。2008年,全鎮計劃新建高標準日光溫室蔬菜大棚450畝,新建蔬菜冷棚500畝,新建工廠化蔬菜育苗基地1000平方米。在資金扶持方面,計劃為每棟新建大棚補助建設資金10000元,提供滴灌設施與沼氣池摺合7000元,協調貼息貸款10000元,從而保證了建設資金來源,調動了菜農的積極性。在技術扶持方面,組織菜農外出參觀學習,引進和推廣新型蔬菜栽培實用技術和蔬菜新品種,引導有條件的菜農和經紀人開辦蔬菜低溫貯藏和精細加工,組織全鎮各村菜農成立蔬菜協會,建立技術、信息等資源共享機制,發揮專業協會在推進全鎮蔬菜產業健康發展的積極作用。
2011年,天山鎮財政總收入2050萬元,比上年增長21.6%。 

第一產業

2011年,天山鎮耕地面積32.77萬畝;林地面積23.65萬畝。糧食作物以穀子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7098噸。主要經濟作物有綠豆等。
2011年,天山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年末存欄1.65萬頭;羊年末存欄3.9萬隻;牛年末存欄0.31萬頭。 

優勢產業

內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天山鎮立足地緣和資源優勢,以提高農牧民收入為主要目標,積極發展穩定型高收入農牧業。投資30萬元,建立高標準蔬菜大棚示範小區一處。大棚蔬菜產業是天山鎮的傳統優勢產業。該鎮現有蔬菜大棚2500餘棟,絕大多數坐落在農戶的庭院中,建設水平較低,生產條件簡陋,經濟效益不高。為進一步鼓勵菜農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搞好蔬菜大棚的建設水平;逐步引導蔬菜大棚由庭院走向大田,擴大大棚蔬菜的生產規模。今年,天山鎮已經落實蔬菜大棚建設項目資金30萬元,計劃在繼賢村建設高標準蔬菜大棚示範園1處,新建高標準蔬菜大棚80棟。與老式大棚相比,新式大棚全部採用鋼筋拱架,採光效果好,生產能力強,經濟效益高,一棟200平方米的大棚,年純收入可達10000元以上。這些蔬菜大棚建成投入使用后,每年可使村民人均收入直接增加600元以上,同時,還能在全旗乃至全旗發揮良好的示範和帶動作用。
引資100萬元,建設良種絨山羊繁育中心一處。舍飼養殖業對家畜的品質和個體生產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調查發現,目前,優良品種絨山羊的市場需求量很大,而良種絨山羊的繁育在天山鎮及鄰近鄉鎮尚屬空白狀態,這個鎮飼草料資源相對豐富,具有建設良種絨山羊繁育中心所必須的條件。計劃投資100萬元,利用原蕎麥塔拉供銷原址址,在張家圍子村建設良種絨山羊繁育中心1處,中心建成后,預計飼養規模達到200隻、年出欄達到80隻。

農業建設

阿魯科爾沁旗天山鎮
阿魯科爾沁旗天山鎮
民生工程一:在鎮郊的8個村中全力推進設施農業建設,深入實施菜籃子供給工程。為了打破鎮郊8個自然村人口多、人均耕地面積少這一制約群眾致富難的瓶頸,2008年天山鎮在這8個村落實大棚蔬菜示範設施農業小區8處,總面積為1000畝。為推進設施農業的順利實施,天山鎮為每棟日光溫室大棚提供無償補助10000元,為每棟冷棚提供無償補助5000元,並為每一棟溫室大棚協調貸款10000元,貸款使用年限為兩年,兩年中農戶只需付五厘的貸款利息,其餘貸款利息由政府承擔。現在天山鎮222棟冷棚全部完成並投入使用,169棟日光溫室大棚也已經完成牆體夯築和棚架安裝,預計8月中旬可以投入使用。繼賢村劉村長為筆者算了一筆賬:每棟日光溫室大棚年純收入可達1.5萬元,每棟冷棚年純收入可達0.5萬元。如此算來,僅此一項民生工程天山鎮鎮郊農民年可實現純收入364.5萬元。
民生工程二:扶壯龍頭企業,解決北部山區農民增收問題。天山鎮的北部是以農業種植為主的山區,這裡的群眾靠天吃飯,但這裡生長的穀子卻能磨出優質的小米,每年都有多家外地客商來這裡收購小米。2004年崗台村經紀人王廣利註冊了“阿魯科爾沁旗大金苗米業有限公司”,為了讓該企業茁壯發展成為當地種植業的龍頭企業,從而實現公司和農戶的雙贏,2008年天山鎮政府派出7個工作組,到各村為村民做工作,鼓勵大家種植穀子,並且和企業簽訂銷售合同,經過努力,該地區群眾70%的土地都種植了穀子,種植面積達到了30000畝。
民生工程三:做好生態移民建設,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天山鎮興隆堡村處在地勢較低的平原地帶,2007年汛期的一場洪水導致該村51戶村民受災,財產損失近50萬元,2008年天山鎮黨委、政府積極爭取扶貧資金,對該村的65戶群眾實施生態移民,目前該項目已經到位扶貧資金124.5萬元,已經有52戶村民遷入新居,全部工程於8月份竣工,屆時該村249口人將免受洪水侵襲。
民生工程四:大興水利工程,保證群眾飲水安全,積極推進旱改水工程。天山鎮新平村地處烏力吉沐淪河沿岸,井水雖淺,但是水質高氟,高鹽鹼,這裡的群眾到了50歲大多身體佝僂,骨質疏鬆,到了70歲大多不能站立。該情況引起了天山鎮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2008年該鎮為該村打配自來水井一眼,該村從此吃上了自來水。
民生工程五:積極推進四位一體的沼氣池建設工程,大搞清潔能源建設。如今天山鎮繼賢村、潘家灣村30%以上的農戶都已經用上了沼氣。
民生工程六:做好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工作,增加農民收入。為了提高勞務輸出人員的素質,天山鎮共舉辦農民工實用技術培訓19期,培訓農民3525人次,培養勞務輸出經紀人67人,現在該鎮已經輸出勞動力11562人次,其中有組織輸出3058人,實現收入2800萬元。

社會


醫療衛生

2011年,天山鎮有衛生院2所。專業衛生人員26人,其中執業醫師8人,執業助理醫師6人,註冊護士9人。 

社會保障

2011年,天山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98戶,人數333人,支出116.3萬元,比上年增長5%,月人均291元,比上年增長39%;城市醫療救助39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51人次。
2011年,天山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338戶,人數2293人,支出363.3萬元,比上年增長22%,月人均132元,比上年增長11%;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5人,支出7.7萬元,比上年增長12.3%;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26人,支出27.7萬元,比上年增長10.6%;農村醫療救助34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51人次;農村臨時救濟10人次,支出2萬元,比上年增長40%。
2011年,天山鎮有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57人,撫恤事業費支出78.34萬元,比上年增長10.2%。 

教育

天山鎮黨委堅持先學一步抓督導。天山鎮黨委、天山街道黨委抽調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的精兵強將組建督導組,督導組由鎮黨政一把手任組長,黨委副書記、組織委員、宣傳委員、紀檢委員等為成員,不定期對天山鎮黨委、天山街道黨委所屬開展第二批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6個黨總支、21個黨支部活動開展情況進行督導。在每一階段督導工作開始之前,督導組全體成員都要先學一步、多學一點、學深一些,積極參加旗里組織的各種工作會議和業務培訓,帶頭參加集中學習,利用一切閑暇時間抓好自學,並且督導組成員之間相互學習,交流體會,切實增強了履行督導工作的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
堅持分門別類抓督導。針對天山鎮、天山街道黨委參學單位面廣量大、黨員從業情況千差萬別,廣大黨員素質參差不齊、構成情況複雜等許多實際,天山鎮黨委、天山街道黨委十分注重抓好分類指導,將參學黨員類型區分為黨員領導幹部、黨員環節幹部、普通黨員、下崗黨員、流動黨員、離退休黨員六種情況,並分別制定了不同的學習教育活動督導要求。在進行先進性教育活動動員部署時,又及時明確提出,按照鎮直單位、街道社區、學校、醫院、企業和集體經濟聯合社六大塊進行督導,做到了督導工作區別情況,有的放矢,增強了督導工作的針對性。
堅持突出重點抓督導。督導工作始終圍繞“抓兩頭,促中間”做文章,把督促檢查指導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擺在首要位置來對待,突出抓好黨員領導幹部和各單位、各黨支部班子的學習教育,督導組成員敢於動真碰硬,不留情面,對檢查指導中發現的存在問題能夠當面向涉及到的黨員領導幹部及時指出,並且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好的整改意見和建議;先進性教育活動開展之初,督導組所有同志能夠見勢早、行動快,心中明了第二批先進性教育重點是鄉鎮機關、街道機關、鎮直單位和學校、醫院的黨員,難點是非公有制企業的黨員、集體經濟聯合社的農民黨員、離退休黨員和流動黨員,從而保證了整個層面上督導工作的有序開展。
2011年,天山鎮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73人;小學2所,在校生465人,專任教師14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交通


天山鎮集通鐵路和303國道公路橫跨境內東西,省際通道和魯寶公路貫穿境內南北。
全鎮公路鐵路交通便利,集通鐵路與國道303線橫跨東西,省際通道與魯寶公路貫穿南北;信息通訊設施齊全,程式控制電話與移動通訊網路覆蓋全鎮各地;商貿餐飲網點密布,農牧林業發展平穩,大棚蔬菜、草業綜合利用、旱地雜糧產業正逐步發展為特色優勢產業;粘土和砂石資源相對豐富,建材產業發展迅猛,磚瓦、砂石、水泥等建材遠銷開魯、扎魯特和通遼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