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九首

元末明初高啟的詩作

徠高啟是元末明初的著名詩人,“吳中四傑”之一,前人稱其《梅花九首》“飄逸絕群,句鍛字煉”。這九首梅花詩,首首讀來都有孤獨高傲而無凄涼抑鬱、憐梅惜梅卻不神傷心碎的特點。歷朝歷代詩人詠梅之作眾多,相比之下,高啟寫梅獨攝其魂,確有不俗之處。

作品原文


其一
瓊姿只合在瑤台,誰向江南處處栽?雪滿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來。
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自去何郎無好詠,東風愁寂幾回開。
其二
縞袂相逢半是仙,平生水竹有深緣。將疏尚密微經雨,似暗還明遠在煙。
薄瞑山家松樹下,嫩寒江店杏花前。秦人若解當時種,不引漁郎入洞天。
其三
翠羽驚飛別樹頭,冷香狼籍倩誰收。騎驢客醉風吹帽,放鶴人歸雪滿舟。
淡月微雲皆似夢,空山流水獨成愁。幾看孤影低徊處,只道花神夜出遊。
其四
淡淡霜華濕粉痕,誰施綃帳護春溫。詩隨十里尋春路,愁在三更掛月村。
飛去只憂雲作伴,銷來肯信玉為魂。一尊欲訪羅浮客,落葉空山正掩門。
其五
雲霧為屏雪作宮,塵埃無路可能通。春風未動枝先覺,夜月初來樹欲空。
翠袖佳人依竹下,白衣宰相在山中。寂寥此地君休怨,回首名園盡棘叢。
其六
夢斷揚州閣掩塵,幽期猶自屬詩人。立殘孤影長過夜,看到余芳不是春。
雲暖空山裁玉遍,月寒深浦泣珠頻。掀篷圖裡當時見,錯愛橫斜卻未真。
其七
獨開無那隻依依,肯為愁多減玉輝?廉外鍾來月初上,燈前角斷忽霜飛。
行人水驛春全早,啼鳥山塘晚半稀。愧我素衣今已化,相逢遠自洛陽歸。
其八
最愛寒多最得陽,仙游長在白雲鄉。春愁寂寞天應老,夜色朦朧月亦香。
楚客不吟江路寂,吳王已醉苑台荒。枝頭誰見花驚處?裊裊微風簌簌霜。
其九
斷魂只有月明知,無限春愁在一枝。不共人言唯獨笑,忽疑君到正相思。
歌殘別院燒燈夜,妝罷深宮覽鏡時。舊夢已隨流水遠,山窗聊復伴題詩。

註釋譯文


徠其一

詞句註釋

瓊姿:謂瑰麗的姿容,通常只用於梅花。
“雪滿山中”句:出自東漢袁安卧雪之典。
“月明林下”句:出自隋朝趙師雄在月夜林中逢美人飲酒、醒來在大梅樹下之典。
漠漠:密布之貌。

白話譯文

梅花應該是那天上的神物,不知是誰將它放到江南,使其處處可見。
大雪滿山的時節梅花如一位高人隱士獨卧於其中,在月光朗照的夜晚,它又像一位美人獨舞。
寒冬時依傍著蕭瑟竹子的稀疏的影子,初春時又蓋住了一片又一片苔蘚的青草之香。
自南朝詩人何遜創作了詠梅佳作以後就沒有人能比得上,寂寞守了這許多年,又開了幾回呢?

作品鑒賞


詩人首先以疑問的方式起句,但又不見回答,寓答案於疑問之中,襯托出梅花的不俗氣質和靈秀仙骨。詩人認為像梅花這樣具有瓊玉般姿容的花種只應留在上天神仙居住的瑤台之上,卻不想仙家卻將它栽向了山林秀美、人傑地靈的江南,從而突出了梅花的神奇身份。與高啟同為明代詩人、寫過“梅花香自苦寒來”佳句的韓冕曾正面作詩去言說“梅花本是神仙骨,落在人間品自奇”,而高啟則是用疑問去襯托。用意雖同,但表達方式迥異,以疑問起句更有韻味,更能吸引人的關注與思索。
“雪滿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來”是為人傳誦的名句。詩人以高士、美人作比,又以雪滿山中和月明林下作為背景來映襯高士、美人,進一步突出了梅花孤傲高潔與清秀典雅的品格與風度。此兩句是在寫梅的風骨與氣節。聯想清代有學者曾竭力尋找出這兩句當中的典故,說“雪滿山中”出自東漢袁安困雪家中卧之典,“月明林下”出自隋朝趙師雄於月夜林中酒肆與梅花化作的美女相互飲酒之典。其實,這兩句沒有典故的限制反而會使梅花的品格顯得更為聖潔與超逸。此兩句分別構成了一幅美得令人心痴的意境,又何須什麼典故來支撐呢?這兩句的意境也對後世產生了影響,曹雪芹《紅樓夢》中寫《終身誤》的曲子,有“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之句,其構思恐怕也是受到高啟詩句的啟發。
五六句,詩人進一步用竹來烘托梅的清俊身影,用苔掩殘香表達對梅之高尚品格的尊重。松竹梅乃“歲寒三友”,蕭蕭竹聲中更顯寒梅的固守清貧;漠漠青苔心甘情願地承載著殘梅的零落花瓣,並將殘梅的清香融化在它的軀體中,使香保持得更久長些。
七八句則借抬高南朝詩人何遜的詠梅佳作來表現他的自負,告訴世人只有他高啟才是梅地地道道的知己啊!
高啟之前寫梅之詩已眾多,但他卻能脫出前人的窠臼,用多方譬喻與襯托的手法寫出梅的氣節,突出梅的風骨與魂魄,這是很難得的。他的這種譬喻也對後世產生了影響,曹雪芹《 紅樓夢》中寫《 終身誤》的曲子,有“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之句,其構思恐怕也受到高啟詩句的啟發。

作者簡介


高啟(1336-1374)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傑”,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傑”,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元末隱居吳淞青丘(今江蘇甪直),自號青丘子。后因觸怒皇帝,被朱元璋腰斬。高啟曾為之作《上樑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為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