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體性關節病

晶體性關節病

晶體性關節病是一種或一種以上的晶體沉積於關節內或關節周圍組織,導致局部炎性損傷為主要表現的一類異質性疾病。以具有代表性且患病率最高的痛風性關節炎進行介紹。多發生於男性,好發部位常在第一拇趾關節。由於嘌呤代謝障礙,尿酸鹽積沉於軟骨、關節和皮下組織所致。患者可出現夜間發作的急性單關節或多關節疼痛,進行性加重腫脹,伴有局部發熱及明顯觸痛等癥狀。主要治療方法為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晶體性關節病常併發關節畸形、關節功能喪失、腎臟疾病等。及時規範治療,一般預后良好。

就診科室


● 骨科

病因


● 血液中尿酸長期增高是晶體性關節病發生的關鍵原因。人體尿酸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
● 人體細胞內蛋白質分解代謝產生的核酸和其他嘌呤類化合物,經一些酶的作用而生成內源性尿酸。
● 食物中所含的嘌呤類化合物、核酸及核蛋白成分,經過消化與吸收后,經一些酶的作用生成外源性尿酸。

癥狀


● 晶體性關節病患者常可出現多關節疼痛、發熱、紅腫及明顯觸痛等癥狀。
● 突然發作的關節劇烈疼痛,第一次發作通常在非常健康的情況下突然出現。
● 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明顯紅、腫、熱、痛,痛如刀割樣,局部甚至無法忍受覆蓋被單和輕微的震動。
● 大多首發於趾、跖趾關節,多為單側發作,雙側交替出現。
● 隨著病程的延長,受累關節逐漸增多,最後可導致關節畸形和關節功能喪失,出現特徵性的痛風結節或痛風石。

檢查


● 診斷晶體性關節病,主要依據體格檢查及實驗室檢查。
● 體格檢查
● ● 檢查的目的是了解典型癥狀及體征,可初步判斷病情。
● 實驗室檢查
● ● 血常規及紅細胞沉降率、尿常規、血尿酸、關節腔穿刺檢查對於痛風診斷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尿酸鹽的發現,是確診的依據。

診斷


● 醫生診斷晶體性關節病,主要依據美國風濕病協會關於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分類標準(1977)。
● 滑囊液中查見特異性尿酸鹽結晶。
● 痛風石經化學方法或偏振光顯微鏡檢查,證實含有尿酸鈉結晶。
● 具備下列臨床、實驗室檢查和X線徵象等12項中6項者:①1次以上的急性關節炎發作;②炎症表現在1天內達到高峰;③單關節炎發作;④患病關節皮膚呈暗紅色;⑤第一跖關節疼痛或腫脹;⑥單側發作累及第一跖趾關節;⑦單側發作累及跗骨關節;⑧有可疑的痛風石;⑨高尿酸血症;⑩X線顯示關節非對稱性腫脹;⑪X線攝片示骨皮質下囊腫不伴有質侵蝕;⑫關節炎症發作期間關節液微生物培養陰性。

鑒別診斷


● 晶體性關節病需與蜂窩織炎、丹毒、強直性脊柱炎、反應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等疾病鑒別。
● 僅通過癥狀表現不易區別,需到醫院就診,請醫生檢查和診斷。
● 醫生主要通過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等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晶體性關節病的治療原則主要是控制高尿酸血症和治療因結晶沉積所引起的炎症。
● 控制高尿酸血症
● ● 有四個途徑可以降低血尿酸濃度:控制飲食減少尿酸的生成、促進腎臟加快排泄尿酸、抑制尿酸的生成、加速尿酸的破壞。
● 控制結晶性炎症
● ● 這是急性期的對症處理,目的是消除疼痛,保全關節功能。秋水仙鹼是傳統藥物,對緩解痛風癥狀有效。
● 手術治療
● ● 對關節完全損毀者可施行矯形手術,一般施行關節置換術或者關節融合術以消除癥狀。

危害


● 出現多關節疼痛、腫脹、活動障礙等癥狀,會影響患者生活和工作。
● 晶體性關節病可併發關節畸形、關節功能喪失、腎臟疾病等。

預后


● 晶體性關節病的治療效果受多種因素影響,如年齡、是否有併發症、基礎身體狀況等。
● 早期、規範治療,預后較好。

預防


● 盡量避免吃含嘌呤較高的食物,多飲水。
● 每年檢查2次血尿酸,及時發現早期高尿酸血症,及早採取有效措施使血尿酸儘快恢復正常。
● 對高危人群進行血尿酸常規檢測,積極預防痛風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