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房直子

日本著名女性童話作家

安房直子(1943年1月5日—1993年2月25日),本名峰岸直子,1943年1月5日生於東京。日本女子大學國文科畢業。日本著名的女性童話作家。

1962年發表《月夜的風琴》走上童話創作之路。成名作為1969年的《花椒娃娃》。獲第三屆日本兒童文學者協會新人獎,從此走上幻想小說創作之路。代表作品有《手絹上的花田》《狐狸的窗戶》《遙遠的野玫瑰村》《山的童話·風的旱冰鞋》等。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安房直子小時候
安房直子小時候
1949年香川大學香川師範學校高松附屬小學入學。直到小學三年級為止。
1950年轉學至高崎市中央小學。
1955年仙台市立片平小學畢業。
1956年轉學至函館市立的場中學。
1958年上田市立第一中學畢業。
1961年進入日本女子大學國文系。

工作經歷

大學畢業后,成為以日本女子大學畢業生為核心而創立的同人雜誌《海盜》的同人。從事編輯工作。

寫作經歷

安房直子生活照
安房直子生活照
1962年在《目白兒童文學》創刊號上發表《月夜的風琴》。開始走上童話創作之路。
此後,在同雜誌的每期上發表作品。
1966年發表《繡球花》。
1969年在《海盜》14號上發表《花椒娃娃》。是她作為童話作家的成名作。
1971年出版《被施了魔法的舌頭》《北風遺落的手絹》。
1972年出版《風與樹的歌》。
1973年出版《手絹上的花田》《白鸚鵡的森林》。
1975年出版《銀孔雀》。
1977年出版《黃昏海的故事》。
1981年出版《遙遠的野玫瑰村》。
1983年出版《花香小鎮》。
1984年出版《山的童話:風的旱冰鞋》。
1985年出版繪本《溫柔的蒲公英》。
1988年出版《兔子屋的秘密》。
1989年出版《喜歡說壞話的女孩》。
1991年在《海盜》復刊第1號上發表《小夜的故事?直到花豆煮熟》。
1992年繼續寫作《小夜故事》系列(該書1993年3月以《直到花豆煮熟--小夜的故事》的書名出版,成為安房直子的遺作。)。
其代表作還有《手絹上的花田》《遙遠的野薔薇村》《誰也看不見的陽台》等。

個人生活


家庭生活

安房直子大學時照片
安房直子大學時照片
父親是藤澤喜久郎。
母親是英子。
養父是成為安房喜代年。
養母是久子(親生母親的妹妹)。
1974年長男亨出生。

情感生活

1968年與峰岸明結婚。

健康狀況

1993年2月25日因患肺炎逝世,享年50歲。

個人作品


《氣球》《變成星星的孩子》《月夜的手風琴》《花椒娃娃》
《被施了魔法的舌頭》《風與樹的歌》《手絹上的花田》《白白的\白白的圍巾的故事》
《狐狸的窗戶》《銀孔雀》《紫丁香大街的帽子店》《夢的盡頭》
《白色的腳印》《白樺餐桌》《狐狸的晚餐會》《嘰里咕嚕山谷的小老鼠》
《藍色的花》《雨天的喇叭》《南島的魔法故事》《沉默的兔子》
《天鹿》《春風的太鼓》《誰也看不見的陽台》《遙遠的野玫瑰村》
《花香小鎮》《風的溜冰鞋》兔子屋的秘密《直到花豆煮熟——小夜物語》
《銀孔雀》《白鸚鵡的森林》《黃昏海的故事》《是誰搖響了鈴鐺》
大陸引進作品
系列作品名稱出版社
《安房直子幻想小說代表作》《花香小鎮》少年兒童出版社
《風與樹的歌》
《白鸚鵡的森林》
《遙遠的野玫瑰村》
《銀孔雀》
《黃昏海的故事》
“安房直子經典童話”《山的童話——風的旱冰鞋》接力出版社
《手絹上的花田》
《直到花豆煮熟——小夜的故事》
《兔子屋的秘密》
《紅玫瑰旅館的客人》
《下頭一場雪的日子》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
《聲音森林》
《兔子劇團之夜》

創作特色


作品特色

安房直子的童話具有十分強烈的性別特徵,帶有陰柔之美。她總是從一個溫柔女性的視點出發,把淡淡的哀愁融入到自己那甘美、詭異的文字當中,寫出一個個單純得近乎透明卻又讓人感受生命的愴痛與詩意的故事。她的作品總是瀰漫出一種靜靜的感覺,像和風、像禪雨……也只有這樣心靜如水的女人,才寫得出那樣一塵不染的作品吧!安房直子介入生活的方式也是頗為女性化的——既然無法沉入喧囂的現實,就不妨毅然決然地選擇深居簡出、遺世獨立。這與其說是消極的逃避,倒不如說是一種主動的撤離和放棄。遠離了燈紅酒綠的生活表象,卻獲得了心靈的自由。這一進一退之間,充分表明了安房直子是一個智者。
安房直子的睿智和澹泊也在作品中充分地展露出來。她童話的情節、氛圍、意境、主題總是充分女性化,充分詩性化了的。悠遠的思念、深摯的渴望、無望的憧憬、徹骨的懷戀……常常是包孕在她魅幻故事中深藏不露的內核,而更深層的意味指向則是施予成長心靈,乃至整個現實人群的審美慰藉和精神補償。
安房直子的童話是現代社會滾滾紅塵中遠離塵囂的空中花園,是嘈雜的金屬打擊樂中悠悠響起的短笛……它寧靜、澄澈如同一弘清泉,錚錚地彈奏著來自異域的清音,滌盪著被世俗浸染的幾乎喪失質樸底色的都市人性。它也如杳如天際的紙鳶,輕飄虛渺間,但那根細細的絲線卻始終牽著人性中最敏感脆弱的神經……在安房直子的世界里,幻想和現實的交界地帶,有一片玫瑰色的海,安房直子引領讀者輕輕一邁步,就升騰起來了。
安房直子的童話不僅是寫給孩子的,更是寫給孩子背後的大人的。寫給那些沉陷於繁忙的事務中焦頭爛額的人們。在人情逐漸淡漠,人性逐漸異化的當代社會,安房直子如同一味清涼劑,讓人心洗去鉛華,裸露出真摯、純然的本色。
安房直子的作品,還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顏色和聲音。安房直子的童話,可以說是一個色彩組成的世界。天空的顏色,樹木的顏色,裙子的顏色,菜肴的顏色,花朵的顏色,房屋的顏色,布匹的顏色,陽台的顏色,這一切都是一個女人的顏色,是一個女人夢的顏色。所以,她賦予了她文字以色彩。這種色彩以恰到好處地表達夢幻的真實性——也就是消解現實和夢想之間的分野——而作為原則的。
在安房直子的筆下,所有的精靈都是以那種“隨風潛入夜”的方式悄然而至,以至於我們都意識不到那是一個樹精、花精或者其它的什麼精。那些動物們都帶著一股靈氣,但很少傷害人類。它們最多是以好奇或者惡作劇的方式出現,對人類充滿信任和熱情。安房直子的世界很小,足以見她的生活並不多麼廣闊。但是,她是那種感覺系統很好的作家,能夠在很細微的地方打出一眼幽深的井水。她的作品有一種淡淡的憂傷的情調,有一種如霧似紗般的夢幻色彩。這種極其柔性化的筆觸和格調,使能夠她和別的一般作家區別開來。
除了《天鹿》等為數不多的幾部長篇之外,安房直子的作品都很短,她的作品絕大多數都是短篇集或是短篇系列。就連她自己也曾公開承認,自己不擅長於寫長篇。所以有人說,安房直子從本質上來說是一位短篇作家。安房直子的短篇,都寫得極其用心、極其精美,猶如一首首空靈雋永的短歌。難怪有作家評論說,安房直子的作品細緻得如同刺繡一般,就連針痕的形狀都與這個人是那般地吻合。
安房直子的許多篇作品都涉及到了死。死,曾經是兒童文學的一大禁忌,長久以來,它以潛意識的形式在我們的身體里沉睡著,而安房直子用一個個奇幻的故事將之具象化了,並用這故事喚醒了我們。她用帶有格林式的童話,寫下了一篇篇甘美而又誘人鄉愁的作品。儘管那幻想中瀰漫著一種無邊的寂寞,卻是那麼的美麗而抒情,一點都不陰冷灰暗。安房直子筆下的死亡,絲毫不給人絕望和恐怖之感,相反,聆聽著她筆下生與死的對話,我們品味到的總是生的希望和對未來的嚮往。死亡在她的筆下從來不會出現激烈決絕的場景,而總是以櫻花飄逝般靜美的方式呈示著感動。或許也正因為如此吧,《狐狸的窗戶》中,那蘭色桔梗染過的手指窗戶中的情景、《白鸚鵡的森林》中女孩水繪看到的棲滿白鸚鵡的橡膠樹才顯得格外真實。這是一種內在的真實,是聳立在人類心靈深處的風景。
安房直子作品的思想及寓意是深刻的,它們不僅描繪出現實的人生,而且讓我們窺見了人生的深淵。西本雞介就指出:“雖然是甘美的幻想故事,但卻與傷感的星堇派童話(指日本明治時代歌詠愛情的浪漫派)及逃避現實的民間童話有著本質區別。幻想的世界沒有停止在憧憬中,而是以深刻而敏銳的洞察力,探討了人究竟是什麼的哲學命題。看上去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架空故事,卻不是荒唐的謊言而是象徵著真實的人生。因此連大人也無法不喚起共感。”

獲得榮譽


獲獎時間作品名稱獎項名稱
1970年《花椒孩子》獲第三屆日本兒童文學者協會新秀獎
1972年《北風遺忘的手絹》成為產經兒童出版文化獎的推薦圖書
1973年《風和樹的歌》獲第二十二屆“小學館文學獎
1982年《遙遠的野薔薇村》獲野間兒童文學獎
1985年《山的童話·風溜旱冰》獲新美南吉兒童文學獎
《春風的太鼓》獲厚生省中央兒童福祉審議會特別推薦
《遙遠原野的村子》獲第二十屆“野間兒童文藝獎”
1991年《直到花豆煮熟──小夜物語》獲第二屆廣介童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