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位於廣州市越秀區文明路213號,創建於1912年,前身是明代羊城勝跡“南園”,後為清代廣雅書局藏書樓,其中的“抗風軒”為孫中山早年從事革命活動的秘密據點。該館歷史悠久,典藏豐富,在海內外聞名遐邇。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是被國務院批准的首批國家重點古籍保護單位。2018年5月被評定為國家一級圖書館。

2018年12月,被中國圖書館學會公布為2017年全民閱讀優秀組織。

由於疫情影響,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於2020年3月19日起適度有序地恢復開放服務,

歷史沿革


中山圖書館文明路總館門口
中山圖書館文明路總館門口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簡稱中圖或省圖,文明路總館位於中國廣州市越秀區文明路213號,北鄰廣州圖書館,東鄰廣東省博物館(前址),成立於1912年,是中國大型綜合性公共圖書館之一。而位於廣州市文德路81號的孫中山文獻館是中山圖書館的舊館址(即廣州市立中山圖書館舊址),現為省圖書館少兒部。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創建於1912年,是廣東省級綜合性公共圖書館、國家一級圖書館,也是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廣東省分中心、廣東省古籍保護中心、全國圖書館聯合編目中心廣東省分中心所在地。總館位於廣州市文明路,毗鄰的文德分館位於廣州市文德路81號。1986年,鄧小平同志題寫了館名。
近百年來,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藏書量從解放前的幾萬冊增加到迄今六百多萬冊,從傳統的手工卡片檢索到計算機的網路化、數字化管理,逐漸形成了鮮明的辦館特點:一、豐富的館藏典籍,以地方文獻為特色;二、優質的讀者服務,以免費開放,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需求為特徵;三、先進的技術手段,以實現數字化信息資源共享為目標;四、積極的文獻開發,以建立地區文獻信息中心為方向;五、創新的服務模式,以廣東流動圖書館、聯合網上參考諮詢為抓手;六、深入的古籍保護,以推動全省古籍保護利用為宗旨。
2003年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改擴建工程由廣東省政府正式立項,分兩期建設,總投資5億元,建築面積近十萬平方米。2010年12月30日,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改擴建首期工程竣工並對外開放。新館推出“讀者卡”與自助借還服務,引入觸幕閱讀報刊系統、3d特色館藏資源展示系統、掌上圖書館等服務手段,以嶄新的服務面貌,歡迎讀者免費共享廣東公共文化建設的新成果。
中山圖書館的藏書印
中山圖書館的藏書印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的前身是清末的廣雅書局的藏書樓(即現位於文德北路81號的孫中山文獻館),民國元年(1912年)創辦,初名為廣東省立圖書館。民國16年,旅居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古巴等地的華僑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集資興建了廣州市中山圖書館,民國22年落成。1955年,廣東省立圖書館和廣州市中山圖書館合併,改名為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1986年,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整體搬遷到文明路213號新館后,原館改稱為孫中山文獻館。
2006年12月10日,經廣東省政府立項,投資了5億元人民幣的中山圖書館擴建工程正式動工興建,按照計劃,工程的一半為中山圖書館目前的位置,另一半為將搬遷至珠江新城新館的廣東省博物館位置。整個擴建項目將於2007年完成一期工程建設,預計2010年全部完成。改造后的圖書館各館加起來的總佔地面積將達到6.8萬平方米,建築總面積達到103,599萬平方米,將成為中國最大的省級公共圖書館。屆時,中圖的最終藏書量將可達800萬冊,讀者座位將增至4000個,日均接待讀者可達1.5萬人次。
為配合擴建工程,位於文明路的中圖正門從2006年12月起封閉。先只開放了位於德政中路的西門給讀者進出。2007年開始,中圖貼出告示,暫時關閉了電子閱覽室,而且部分閱覽室的開放時間亦相應縮短,中間部分時段更出現閉館的情況。目前原文明路總館的各項服務全部轉移到桂花分館,其他業務的分佈在大學城特藏部閱覽室(普通古籍、地方志、叢書、影音古籍)、桂花分館(中文圖書、期刊外文圖書、期刊)、文德分館(廣東地方文獻、民國平裝書、期刊),而文明路總館則保留提供各種數字資源,包含古籍與解放前報紙縮微資料。文明路總館預計在2009年10月份完成建設。
持續五年、作為十一五規劃重大項目的首期擴建工程於2010年完成,圖書館並於2010年12月31日舉行竣工暨開館儀式,讀者可使用羊城通電子卡等電子卡借閱圖書。
1912年7月,廣東圖書館在廣州府城文明門外聚賢坊今文德路62號廣雅書洞內布告開館。
1916年3月,廣東圖書館被當局撤銷所藏圖書僅作古物封存。直到次年的7月才恢復。並定名為廣東省立圖書館。
1933年10月19日,廣州市市立中山圖書館,為當時廣州最壯觀的公共圖書館。數月後,當局以廣東省立圖書館與廣州市市立中山圖書館相距甚近,下令將廣東省立圖書館,併入廣州市市立中山圖書館。
1941年11月11日,廣東省立圖書館正式向讀者開放。
1950年7月,廣東省立圖書館易名為廣東人民圖書館。
1955年5月,廣東人民圖書館與廣州市中山圖書館正式合併為廣東省中山圖書館。簡稱中山圖書館。
故稱原廣東人民圖書館為南館,原廣州市中山圖書館為北館。
1971年3月,關閉數年的圖書館重新開放。
1981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同意中山圖書館遷建新館
1986年11月12日,新館落成揭幕。1988年,北館改稱孫中山文獻館。
2002年,廣東省中山圖書館更名為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2003年,中山圖書館改擴建工程正式立項。
2010年12月30日,改擴建首期工程竣工。
2011年4月,全國首個省級捐贈換書中心、廣東省捐贈換書中心在中山圖書館建成。 
2019年7月23日,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改擴建二期工程竣工驗收。 

館藏實力


館藏資源
截至2017年底,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藏有普通文獻861.18萬冊(件),其中紙質文獻847.01萬冊(普通圖書689.75萬冊,含外文圖書27.07萬冊)、視聽文獻11.71萬件、縮微製品2.46萬件。期刊約2.46萬種88.59萬冊,報紙約2545種21.54萬冊。電子文獻(含電子圖書、電子報刊、視頻資料庫等)合計約864.47萬冊(件)。 
● 古籍文獻
截至2017年底,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藏有古籍文獻3萬多種47萬冊,其中善本3千餘種3萬多冊,普通古籍近3萬種20多萬冊,金石文獻3萬餘冊(件),叢書650餘種10萬餘冊。
截至2016年,該館共有172部善本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館藏中有清史文獻和民國文獻,包括清史資料、晚清民國報刊、民國平裝書和影印清代民國文獻等。 
● 外文書刊
據2020年4月該圖書館官網顯示,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收藏外文圖書20多萬冊,外文報刊資料近20萬冊,以及多個外文電子資源資料庫,其中包含有劍橋期刊回溯資料庫、ProQuest歐美博碩士學位論文資料庫、新東方多媒體學習庫(鏡像)、環球英語多媒體資源庫、外刊資源服務系統、Country Report(國家報告)(國圖)、Emerald回溯期刊資料庫(國圖)等。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 地方文獻
地方文獻(2張)
截至2017年底,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館藏廣東地方文獻10餘萬
種40多萬冊,包括廣東地方志、族譜、廣東史料、粵人著述、報紙、期刊、輿圖等,較具特色的有廣東新舊地方志2600餘種,新舊族譜900餘種,孫中山文獻4000多冊(件)和舊廣東輿圖等。 
● 微縮文獻
據2020年4月該圖書館官網顯示,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已完成2400種,約210多萬拍縮微膠片的數字化掃描工作,包括古籍善本937種、約46萬拍;民國時期的期刊968種、約85萬拍;解放前報紙490種、約60萬拍;新中國成立后的報紙5種、20萬拍。已建成約110萬拍縮微文獻全文資料庫,其中有館藏書目資料庫、縮微文獻全文資料庫、館藏縮微文獻目錄檢索等資料庫。 
支撐保障
據2020年4月該圖書館官網顯示,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覆蓋主幹為萬兆、桌面達千兆的有線網路和無線網路,網際網路總出口帶寬300M,存儲總容量超過280TB,伺服器90多台,終端600多台/套。數字圖書館應用覆蓋PC門戶、移動門戶、觸摸屏、RFID自助借還設備、簡訊平台以及微信、APP、微博等網路用戶終端。自主開發NFC自助借書客戶端,在圖書館界率先為讀者提供基於手機NFC功能的自助借閱書刊服務。 
2017年,共接待進館讀者468萬人次,平均每天服務讀者約156萬人次;其中外借服務接待讀者38.7萬人次,閱覽服務接待讀者365.6萬人次,參與讀者活動61.3萬人次。書刊借還約255萬冊次,其中外借109萬冊次、續借38.5萬冊次、歸還107.6萬冊次;辦理各類讀者卡24521個;舉辦講座、展覽、培訓等讀者活動913場,其中展覽80場、講座66場、培訓65場、 播放中外文電影共26場、其他活動676場。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組織體系


隊伍建設
截至2017年12月,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有職工265人,其中正高級職稱10人,副高級職稱50人,中級職稱138人,初級職稱67人;其中研究生學歷35人,大學本科以上174人,大專學歷47人。 
機構部門
據2020年4月該圖書館官網信息顯示,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設有業務辦公室、中文借閱部、中文報刊部、外文部、特藏部(廣東省古籍保護中心)、少兒部、參考諮詢部、信息部、研究輔導部(廣東圖書館學會)、網路資源部(文化共享工程省級中心)、采編部、《圖書館論壇》編輯部、廣東省中心圖書館委員會辦公室、黨委辦公室(監察室)、人事科、財務科、物業科、保衛科、改擴建工程指揮部辦公室19個機構部門。 

建設成果


開發成果
● 文獻開發
2017年,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出版《決策內參》52期,逾400萬字;《文化內參》12期,逾39萬字;《港澳文化信息》12期,逾42萬字;《省長輿情月刊》改為《省長新聞報道彙編》季刊,出版4期,約18.6萬字;《人大工作參考》出版9期,約50萬字;《議政參考》出版共9期,約90多萬字;編輯出版《圖書館論壇》12期,刊發論文251篇,紙本發行約3.4萬冊,網路發行到19個國家和地區;編輯出版《廣東圖書館園地》4期,寄發1200冊;編輯出版《館情通報》6期,約16萬字;編印《讀者活動推介》12期,約5萬字;編印《樂齡新知匯》12期,免費發放2400冊。 
古籍開發
2017年,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完成《廣州大典總目》《八編清代稿鈔本》《中山文獻》《東莞歷史文獻叢書》《永安月刊》等項目的出版;參與《廣州大典》資料庫的安裝與上線、《民國時期廣州文獻書目調查和民國時期出版物總目錄》編纂工作;《民國廣東年鑒叢編》《華南抗戰史料彙編》《近代華僑報刊大系》(第二、三輯)《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藏容庚先生稿抄批校本叢刊》《廣州大典曲類》等書稿編輯校對。 
學術期刊
《圖書館論壇》創刊於1981年2月,廣東省文化廳主管,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主辦。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為ISSN1002-1167,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為CN 44-1306/G2,月刊,每年出版12期,每月10日出版。《圖書館論壇》1995年、1998年、2002年、2006年、2012年連續被評為“全國優秀圖書館學期刊”,榮獲廣東省“第二屆優秀社會科學期刊”“特色期刊”等稱號。 
所獲榮譽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先後獲“全國文明圖書館”、“全國文化系統先進集體”、“廣東省文明窗口”、“受讀者喜愛的圖書館”等稱號。 
2017年3月,廣東省文化廳授予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2016年度廣東省文化廳系統消防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2017年10月,中國圖書館學會授予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全民閱讀“優秀組織獎”稱號。 
2020年11月20日,入選“第六屆全國文明單位”名單。 

現任領導


姓名職務
王惠君館長
倪俊明、李毅萍、徐玉蘭副館長
(表格參考資料來源: )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形象標識整體是一個圓形的徽章,圓形徽章中間是1912代表著圖書館的創建時間,圍繞著徽章內圈是繁體的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字樣和圖書館英文名字;中間的圖形屬於嶺南特色的建築標誌,典藏文化載體的現代演繹,是廣東文化大省文脈傳承的文化象徵。
願景使命
願景:傳承嶺南文化精粹,發現圖書流動之美,構建均等互聯體系,引領時尚閱讀潮流,打造智慧服務生態。 
使命:完善廣東省信息資源保障與協調機制,建設廣東總書庫;為全省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撐;著力構建覆蓋全省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地方基層公共圖書館提供業務輔導和交流平台,協調各系統圖書館工作;為公眾提供各種便利的信息獲取途徑和豐富的公共文化活動。 
文化活動
截至2017年12月,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舉辦的文化活動中有34個持續三年以上的活動品牌,如粵讀越精彩、中山講堂、中圖展覽、世界閱讀日粵港澳創作大賽、廣東省英語口語大賽、廣東省英語電影配音大賽、廣東省盲人詩歌朗誦大賽、樂齡俱樂部、中圖健康有約、星星樹’英文閱讀會”、星星的家’少兒系列講座等。 

讀者服務


開館時間
服務窗口服務時間
總服務台
辦卡處
周二-周日:9:00-17:00
中文圖書借閱區
中文期刊借閱區
中文報紙閱覽室
視障讀者服務中心
周二-周日:9:00-21:00
外文圖書借閱區
外文報刊借閱區
政府信息公開專區
台港澳文獻閱覽室
廣東省捐贈換書中心
周二-周日:9:30-16:30
古籍、地方文獻閱覽室、
縮微文獻閱覽室
周一-周五:8:30-12:00,14:00-17:30
逢周一閉館、周二至周日:09:00-21:00開館時間
溫馨提醒:圖書館逢每周一閉館整理內務,節假日開放時間另行通知。 
借閱須知
1、提倡文明閱讀,做文明讀者,請自覺遵守該館規章制度。
2、尊重文獻的知識產權,請勿私自拍攝、刻錄文獻資料或下載數字資源。複製文獻等行為以合理使用為原則,侵犯他人知識產權者責任自負。
3、讀者可憑該館有效讀者卡借閱規定冊數的書刊,借期31天。所借書刊在借期內如無其他讀者預約借閱,方可續借一次,續期31天(自續借操作執行日期加31天計算)。借書當日對所借書刊提出續借請求無效。如該書刊逾期,則不能續借。
4、讀者逾期歸書刊,須繳付0.10元/冊/天的逾期費用,逾期款上限為15元/冊。
5、為保持閱覽室和書庫的書刊有序排架,讀者在選取書刊過程中,請將閱覽后的書刊放到書車上,由工作人員歸架。閱覽和外借閉架書刊資料,須填寫索書單,交由工作人員提取。
6、請讀者愛護書刊和書刊條形碼(此碼用於電腦辦理借還手續)。讀者辦理外藉手續時,請當面檢查,如發現污損、缺頁等情況,應向工作人員說明,加蓋標記,以明責任。如有遺失、污損、剪割圖書等情況,需購買原種原版圖書賠償,或視情況按有關規定辦理。
7、請讀者按規定辦理外藉手續(自助辦理和人工辦理皆可)。對未經許可及故意不辦理外藉手續而擅自將書刊攜帶出室者,該館將視情況嚴肅處理,對情節嚴重、態度惡劣者,將註銷其讀者卡(押金折抵賠償費用),並移送公安部門處理。
8、遺失讀者卡請及時來館報失,還清所借文獻及交清所欠費用后,交10元工本費可補辦讀者卡。
9、為保持圖書館的寧靜,請將通訊設備調至靜音狀態。
10、為保持圖書館的清潔,請讀者勿隨身攜帶有色飲料、食品入內飲用。 
辦證須知
一、辦理時間
周二至周日9:00~12:00,13:00~17:00,法定節假日另行通知,全年逢周一閉館。
二、申辦讀者卡手續
申請者持本人的有效證件辦理。有效證件包括:二代身份證、港澳台同胞回鄉證、護照(外籍人士)。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持本人身份證或印有身份證號碼的戶口薄,由監護人陪同到館辦理。監護人須出示本人身份證,並為子女的行為承擔責任。
三、讀者卡(首個)的辦理規定
1.讀者可根據需要選擇以下其中一種讀者卡類型(首次辦卡免工本費):
A類讀者卡押金40元,可借中文文獻或光碟7冊(件)。
B類讀者卡押金100元,可借中文文獻或光碟15冊(件)。
C類讀者卡押金500元,可借外文圖書6冊、外文期刊4冊、外文隨書光碟5件,或借中文文獻15冊(件)。
D類讀者卡免押金,無外借許可權,可閱覽館內各類書刊(含特藏文獻)。
E類讀者卡免押金,可借中文文獻共15冊。本證僅限殘障人士憑殘疾證申請使用。
少兒A類讀者卡僅限外借少兒文獻。可借中文文獻或光碟7冊(件)。
少兒B類讀者卡僅限外借少兒文獻。可借中文文獻或光碟15冊(件)。
以上各類型讀者卡均可使用該館網路和數字化資源。
2.讀者可憑有效讀者卡外借規定冊數的書刊,借期31天。所借書刊在借期內如無其他讀者預約借閱,方可續借一次,續借還書日期為續借操作執行日期加31天計算。借書當日對所借書刊提出續借請求無效。如該書刊逾期,則不能續借。
3.如需轉換讀者卡類型,讀者可到一樓總服務台填寫《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讀者卡轉換類型申請表》,提供現有讀者卡及本人身份證或戶口薄,補交或退回押金差額,即可辦理。
4.讀者可在一樓總服務台辦理預存款充值手續,以方便支付逾期款、列印、複印等費用。請在退卡時辦理退預存款手續。
四、辦理退卡、遺失補辦規定
1.讀者辦理退卡,可憑辦卡時的有效證件、讀者卡,並還清所借文獻及交清所欠費用后,申請辦理退手卡續。原卡押金及卡內預存款餘額將退回讀者。如確因特殊情況委託他人退卡時,需同時提供委託人及被委託人有效證件方可辦理退卡。
2.讀者若遺失讀者卡,應及時通過電話或到館辦證處辦理掛失手續。因讀者未及時掛失而造成的損失由讀者本人承擔。讀者通過電話掛失后,必須於一個星期內親自到館辦證處辦理正式手續。可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交工本費(10元)補辦新卡,原讀者卡同時作廢。押金仍然有效。
五、中文借書/刊證、外文證換讀者卡規定
1.持中文借書/刊證、外文證的讀者換讀者卡時,請先還清所借書刊及交清所欠費用,憑中文借書/刊證、外文證及本人身份證到一樓總服務台辦理。
2.中文借書/刊證、外文證押金可轉至讀者卡繼續使用,低於現行押金標準的需補足金額。
六、注意事項
1.每人限辦一張讀者卡。讀者卡只限本人使用,請勿轉借。
2.讀者卡初始密碼設定為讀者出生年月日的八位數字(八位,如19900101)。讀者領卡后應及時登錄圖書館網站,修改讀者卡初始密碼修改,並防範密碼失竊。凡使用密碼通過網路終端的任何操作,均視為讀者本人的有效行為。
3.敬請讀者妥善保管讀者卡,如因保存不當,造成不能使用時,需重新制卡,工本費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