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毛菌亞門

鞭毛菌亞門

鞭毛菌亞門,所屬真菌界,因其無性生殖、產生具鞭毛的遊動孢子而得名。它與接合菌亞門均因菌絲無隔膜而被長期放在一起,統稱藻狀菌。。

鞭毛菌亞門


正文


真菌門的 1亞門。因其無性生殖、產生具鞭毛的遊動孢子而得名。它與接合菌亞門均因菌絲無隔膜而被長期放在一起,統稱藻狀菌。20世紀60年代以來,因本亞門真菌無性生殖產生能動的遊動孢子、有性生殖形成卵孢子或休眠孢子囊,與接合菌亞門產生的不能動的孢囊孢子接合孢子有本質的區別,因而被分為兩個獨立的亞門。
鞭毛為一毛狀細胞器,包括 2套中心纖絲和圍繞在周圍的9套纖絲,所以稱9+2鞭毛。鞭毛分茸鞭和尾鞭兩型:茸鞭主軸兩側生小茸毛;尾鞭平滑無茸毛,頂部短而細軟。遊動時茸鞭向前,尾鞭向後(見纖毛、鞭毛)。
鞭毛菌大多習居水中,僅少數兩棲或陸生。腐生、寄生和專性寄生均有。能寄生於藻類、蕨類、種子植物、昆蟲、魚類以及其他真菌上。霜霉和白鏽菌為害多種經濟植物,疫霉和腐霉為害許多栽培植物,水霉為害魚苗和魚卵,而雕蝕菌則侵染蚊蚴,串胞壺菌殺滅線蟲。
根據遊動孢子鞭毛的數目和著生位置的不同,本亞門下分①壺菌綱:遊動孢子為單鞭毛,後生尾鞭;②絲壺菌綱:遊動孢子為單鞭毛,前生茸鞭;③卵菌綱:遊動孢子為雙鞭毛,前茸鞭,后尾鞭。
以往的多數真菌學家根據鞭毛的數目、有性生殖方式和細胞壁組分等將低等真菌分為壺菌和卵菌兩條演化線。1969年美國的R.H.惠特克提出:鞭毛菌可能起源於單細胞鞭毛生物,演化線有 4條,即①壺菌線:演化出壺菌、芽枝菌和單毛菌;②卵菌線:演化出鏈壺菌、水霉、水節霉和霜霉;③前毛菌線:演化出前毛菌;④根腫菌線:演化出根腫菌。
儘管鞭毛菌的主要共性是具有遊動孢子,但一般認為它是多源的,並不是一個自然群。因此,不少生物系統學家或真菌學家,如L.馬古利斯(1974)、R.L.謝弗(1975)等將絲壺菌、卵菌和根腫菌排除在真菌之外,或將卵菌與其他鞭毛菌分開。
參考書目
F.K.Sparrow, Aquatic Phycomycetes, 2nd rev.ed.,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Ann Arbor,1960.

配圖


相關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