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文朝榮的結果 展開

文朝榮

貴州省畢節市海雀村原黨支部書記

文朝榮,男,彝族,貴州赫章人,1942年3月出生,1971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2年3月至1982年2月任赫章縣海雀村黨支部副書記,1982年3月至1995年12月任海雀村黨支部書記,2000年1月至2014年2月被聘為海雀村黨支部“名譽書記”。

文朝榮同志從村黨支部書記崗位上退下來后,一直擔任義務護林員。2014年2月11日,文朝榮同志因積勞成疾醫治無效去世,享年72歲。 2017年6月30日,被授予貴州年份英雄十大人物“年份英雄”稱號。現今,在畢節市、甚至貴州省掀起“遠學焦裕祿、近學文朝榮”熱潮。

簡介


1971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72年3月至1982年2月任赫章縣河鎮鄉海雀村黨支部副書記
1982年3月至1995年12月任海雀村黨支部書記
2000年1月至2014年2月被聘為海雀村黨支部“名譽書記”,並擔任義務護林員

成就


基本成就

1988年,赫章縣河鎮鄉海雀村森林覆蓋率只有5%,農民人均純收入僅有33元。時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文朝榮提出“山上有林才能保山下,有林才有草,有草就能養牲口,有牲口就有肥,有肥就有糧”的思路,帶領群眾奮戰3個冬天,使全村13400畝荒山從風沙四起的“和尚坡”變成了萬畝林海,價值超過4000萬元,被全國綠化委員會評為“全國綠化千佳村”。
文朝榮帶領幹部群眾用良種良法解決吃飯問題,苦幹實幹求生存、謀發展。海雀村從試驗區建立之初到201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到5460元,貧困人口從730人降到250人,人均佔有糧食從107公斤增加到318公斤,森林覆蓋率上升到70.4%,人口自然增長率從13‰降為2‰。

海雀村愚公

1985年5月29日,赫章縣海雀村,苗族老大娘安美珍一家4口人,只有3個碗,已經斷炊5天。新華社記者劉子富無意中踏入海雀村,記錄下了當時極貧的海雀:“記者走進一戶苗族人家,安美珍大娘瘦得只剩枯乾的骨架支撐著腦袋。她家4口人,丈夫、兩個兒子和她,全家終年不見食油,一年累計缺3個月的鹽,4個人只有3個碗,已經斷糧5天了……”
隨後的20多年,劉子富六進海雀村,見證了海雀的發展,認識了“海雀的愚公”文朝榮。
海雀村是苗族、彝族聚居地,坐落在海拔2300米的高寒山區,山大、山多,土層薄,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開荒開到邊,種地種到天”,曾是海雀人為求生存而野蠻毀林開荒的真實寫照。那時,村民們只能從這瘦瘠破碎的土地里刨食。只有800來人的海雀村曾經的耕地達到1.68萬畝。由於過度開墾,全村森林覆蓋率不到5%,
水土嚴重流失,導致種一坡收一籮,大多一年辛苦半年糧。
當時的海雀,滿山都是光禿禿的,石漠化極其嚴重,晴天風一吹,沙塵四起;雨天,洪澇災害時有發生,導致水土流失、土地貧瘠。經過反覆琢磨思考,文朝榮意識到海雀村貧困的根源在於毀林開荒。
“山上有林才能保山下,有林才有草,有草就能養牲口,有牲口就有肥,有肥就有糧。只有戰勝風沙,我們海雀才會有希望。”文朝榮下定決心后,動員村民種樹。剛開始,很多村民不理解:飯都沒得吃,還種什麼樹?文朝榮一家一戶做工作、講道理,終於得到大家的支持。
海雀村村貌及文朝榮印象
海雀村村貌及文朝榮印象
1987年冬天,文朝榮帶領村民們開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轟轟烈烈的植樹“革命”。在文朝榮 的帶領下,經過3個冬天的苦戰,他們完成了30多個山坡的種樹任務,植樹12000畝。在接下來的10年,文朝榮一直帶領村民分批次堅持種樹。
一代新人換舊人,荒山長出綠樹林。植樹造林讓海雀實現了生態與經濟“雙贏”,探索出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路。畢節試驗區“三大主題”之一的“生態建設”,在海雀得到了近乎完美的成功實踐。
1995年,海雀——這個曾以生態環境差而聞名全國的村竟獲得“全國造林綠化千佳村”榮譽稱號。
從毀林開荒到“全國綠化千佳村”,海雀村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改善,村民的日子有了指望,文朝榮開始帶領大家摸索如何“養山吃山”。
在海雀的喀斯特土地里種植糧食,產量並不高,文朝榮帶領大夥走上了用良種良法解決吃飯問題的征程:多積農家肥,改種雜交糧食。文朝榮走遍村裡的家家戶戶,要求村民把地里的農家肥鋪得厚厚的,一些農戶連買種子的錢都沒有,他就自己掏錢買種子送。地膜種植、雜交優勢讓農業生產有了保障,海雀的糧食產量從畝產100多斤增加到300多斤。
山上成“綠色銀行”,山下增糧增畜。生態環境的改善,科技興農的實施,產業結構的調整,海雀村如今變成了“天上人間”,森林覆蓋率從不到5%飆升為70.4%,年人均純收入從29年前的33元猛增到如今的5460元。
如今的海雀,已成為畢節試驗區實踐“三大主題”的一個成功範本。但這一切,來得何其艱難。二十多年時光,既有各個方面的大力幫扶,又有海雀人自身艱苦卓絕的奮鬥,更離不開海雀的“脊樑”,文朝榮日復一日的堅持和奉獻。

老支書的心愿


初夏的海雀,早已經滿眼翠綠,蒼翠挺拔的華山松,從村頭一直綿延到山頂,鬱鬱蔥蔥、一望無盡。山下,是錯落有致的新民居,白牆、青瓦,整個村莊就如同一塊光潔溫潤的玉石,鑲嵌在綠意 盎然的林海當中。老支書文朝榮就葬在這片林子里,靜靜地守著林子、守著海雀、守著他牽掛一生的心愿。
“老支書也該休息了,就讓我們來幫他守著這片林吧,一代一代守下去。”一邊說著話,王光德看向遠處老支書墓的方向,綠蔭之中,老支書依然靜靜地守著林子、守著海雀、守著他牽掛一生的心愿。

社會影響


近日,省委書記趙克志到畢節市赫章縣河鎮彝族苗族鄉海雀村調研。他強調,全省上下要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指導蘭考縣委專題民主生活會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紮實開展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遠學焦裕祿、近學文朝榮,艱苦奮鬥、無私奉獻、愚公移山、改變面貌、造福子孫,挖掉貧困落後、石漠化、官僚主義“三座大山”,為科學發展、后發趕超、同步小康不懈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