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泄法

發泄法

徠發泄法又稱“精神發泄法”,是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即創造一種情境和渠道,使人能自由表達、發泄由不滿或受壓抑而造成的緊張情緒和感情,以消除不良心理影響。這種方法屬個體心理範疇。始於霍桑試驗。在霍桑試驗中,梅奧等人發現個別談話中工人發泄對工廠管理者不滿之後,生產效率反而提高。由此,精神發泄法開始受到重視。

簡介


一種心理治療方法。這種方法現在在一些國家企業中得到應用。如在日本松下電器公司的各個企業單位中,都設有“精神健康室”(亦稱出氣室),當職工受到挫折或有不滿情緒時,就請他進室治療。美國一些企業也有類似的設施。據設計“精神健康室”的人說,這種設施對人的心理健康頗有益處,是企業管理的一種重要方法。

發泄的意義


發泄是心理學中提倡的心理防禦機制之一。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和不快,避免遭受挫折后可能產生的心理疾病,人們常常會採用各種防禦機制,以維持自身的心理平衡。有人認為不能讓情緒隨便發泄,應該有所限制。其實發泄與限制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當一個人在生徠活或工作中受到挫折或打擊后,由於種種原因,人在當時無法將受到的委屈或不滿表現出來,只好把這種負性情緒壓抑下去。但由於人的心理承受力是有限的,不良情緒長期積鬱在心中,人的心理就會出現嚴重的失衡,也很容易導致疾病。為了維持自身的心理平衡,人們就需要去尋找一個恰當的對象將個人的消極情緒予以宣洩,使心中積壓的負性情緒得以釋放,從而擺脫這種負性情緒的干擾,保持心理的平衡。因而,宣洩可以幫助人們排遣不良情緒,但宣洩要合理。你可以找一個知心朋友傾訴,一吐為快,想哭就哭。不習慣哭泣的,可以通過跑步、打球、寫信等方式,將體內因不快聚結起來的能量向外界發泄。而且,我們往往有這樣的體驗,一旦這種負性情緒得以發泄后,內心便會產生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心情就會變得舒暢。
發泄無需任何心理準備或技術要求,發泄經常得不到公正的評價,因而不少人即使是內心非常苦悶,也不敢輕易地流露,從而鬱積在心裡,久而久之會對生理和心理造成一定的傷害。人有苦悶就應發泄,只要手段正確,方式恰當。

發泄的種類


①破壞,正情緒(如高興)和負情緒(如憤怒)的過分膨脹都可能導致破壞行為。如有的人氣憤時砸傢具、摔碗碟、打架、殺人或放火等;看一場緊張的體育比賽,自己的隊奪得冠軍,有人高興得把熱水瓶往地下摔。這種損人損物的破壞性宣洩對他人、對社會會造成危害,應當予以制止。
②爆發,通過行為和語言,或單用語言進行快速的宣洩,它不觸及他人或他物,沒有破壞對象。比如正情緒引起的載歌載舞,負情緒引起的發火跺腳。
③傾訴,用語言將自己的情緒向別人表述便是傾訴性宣洩。傾訴是朋友間最常用的宣洩表達形式,也是保持心理平衡,促進良好適應的較好方法。
④議論,通過複雜迂迴的途徑向別人講述。
⑤投射,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被動投射,這多見於娛樂宣洩,例如看電影、看戲、看小說等;另一種是主動投射,通過自己的行為、語言、活動等進行宣洩,如寫作、記日記、畫畫、聽音樂、體育活動等,都是將自身的情緒通過替代的活動形式表達和發泄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