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李俊和的結果 展開
- 北京四中英語特級教師
-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李俊和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李俊和(1954.2——),字驤之,室稱勖修堂,吉林省梨樹縣人。供職于吉林省梨樹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社,任科長。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名譽理事,評審委員會副秘書長,中華對聯文化研究院研究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吉林省楹聯家協會副主席、評審委員會主任,四平市市管優秀專家。對書法、詩詞、楹聯、篆刻、刻字和文字學等均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詣。
書法成就
對書法、詩詞、楹聯、篆刻、刻字和文字學等均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詣。
多年來,作詩千餘首,撰聯萬餘副,在各類報刊、雜誌發表詩詞、楹聯、書法作品兩千餘件。有近百幅書法作品作為禮品送往美國、日本、埃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有三百餘幅詩聯及書法作品刻入南京總統府、山西鸛雀樓、江西水聯洞、山東李清照詞園、吉林葉赫那拉古城、湖南嶽陽對聯園、吉林師範大學等全國各地名勝古迹、碑林、碑廊、碑牆、重點建築及被各地博物館、紀念館、藝術館收藏。曾應邀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的楹聯創作。其詩詞、楹聯、書法作品在全國各類大賽中獲獎二百餘次。在北京延慶舉辦的三屆“杏花節”全國詩聯大賽中,獲一等獎三次,二等獎一次,其中,在第二屆“杏花節”詩聯大賽中,詩聯雙奪冠。在全國首屆自撰楹聯書法大賽中,獲得金獎首名,開啟了三柱聯參加全國楹聯、書法大賽的先河,轟動了楹聯界和書法界。做到了詩書並舉、聯墨雙修。到目前為止,連續七年獲得(2001至2007)中國楹聯年度創作獎。2004年被評為弘揚楹聯文化全國先進個人。連續三年(2005至2007)獲“對聯中國”創作大獎。二零零七年獲得楹聯全國最高獎—梁章巨獎。被譽為獲獎“專業戶”。傳略載入《中國歷代書法家人名大辭典》、《中國當代楹聯藝術家大辭典》、《中國當代詩詞藝術家大辭典》等三十餘部辭書。書法作品收入《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作品選集》、《中國當代書法名家墨跡》等五十餘部專集。出版有《鋼筆楷書速成導學》、《李俊和獲獎詩聯墨跡選》。待付梓的有《勖修堂實用楹聯大觀》、《蘭亭序集字聯千副》、《好太王碑集字聯千副》、《論歷代書家七絕詩》、《李俊和詩詞選集》及毛筆字帖和鋼筆字帖多種。
——《李俊和獲獎詩聯墨跡選》序一
劉育新
2006年仲秋,山西永濟鸛雀樓海內外大征聯頒獎大會在雨中進行。幾千名與會者打著雨傘在雄偉壯觀的鸛雀樓前參加大會,越發顯得熱情洋溢,心情澎湃。我和李俊和坐得很近,他說打算出一本關於楹聯書法的書,向我索序,我當即高興地應諾了他。我記得當時細雨綿綿,我們的心情都很好。
鸛雀樓海內外大征聯,可謂雅舉,在16000件應徵的作品中幾經評選,有十八位作者身躋獎壇。俊和的獲獎聯懸掛在鸛雀樓正門。我當時為另外一位聯友頒獎,隨後,俊和在樂聲中走上舞台領獎。看著俊和高大的身影我在思考:楹聯在南方有悠久的傳統,北方卻出了一個得獎專業戶,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迹。
多年以來,我有一個成見:楹聯這一古老的文學形式,在江南有著優良傳統。江南一些古村鎮,只要出門就能在祠堂、廟宇、書院甚至住宅的楹柱上看到古老的楹聯。那裡的傳統積累可謂深厚。東北則不然,由於歷史原因、地政原因等諸多因素,多數地區歷代文化遺留不及南方省份。另外就是語音問題。南方人得天獨厚。我有幾個好友,如陳東成、郭殿崇、王翼奇,利用古韻作聯隨口就來。平仄從無失處。北方人則不然,從小到大說的全是普通話,一律新四聲。尤其是東北,更是古韻的“空白區”。
此前,我收到好友解維漢寄來的一套叢書,更證明了我的偏見。那是包括亭台樓閣、衙署會館、寺廟書院、陵墓牌坊的古今楹聯集,精美的六本。光看目錄,就令人對生長在南方的人羨慕至極。比如廟宇聯,浙江、江蘇被選洋洋數百副,其次是安徽、湖廣、山西、河南。看到吉林只有寥寥三五副。
南方的傳統文化得天獨厚。北方人在楹聯創作上難以與南方人論高下。然而,實事並不完全如此。吉林省的李俊和打破了我這個成見。他的楹聯經常獲獎,成了名副其實的獲獎專業戶。不僅如此,他的詩詞、書法也連連獲獎,這在當今書法與詩聯脫節的情況下更是鳳毛麟角。李俊和這個身材魁梧的關東大漢。說他:“藝才八斗人中俊”,再恰如其分不過了。
現 在,沉甸甸的一本《李俊和獲獎詩聯墨跡選》小樣擺在我的案頭,拜讀有諸多感慨。下面,就俊和的詩詞楹聯創作,談一點自己的體會。
首先,俊和詩聯最大的特色就是創新。文藝創作,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創新,就是標新立異。俊和的楹聯都是經過苦心經營的。每一副楹聯都凝結著奇思妙想。或立意領異,或境界標新,或修辭出奇,或語言獨特,或形式別開生面。不一而足。
比如書中題《葉赫那拉古城五角亭》聯,此聯看似平淡,確是領異標新,僅僅十四個字,是一副獨特的風景畫。此聯粗粗看來並無驚人之語,細細玩味卻別有洞天。聯文不僅可以順讀、倒讀,還可以變換每一個字作為聯首,可以讀成十二副聯。這是一副前所未有的楹聯,可以說她豐富了楹聯文體的藝術形式。是俊和的一個創舉。
在全國首屆自撰聯書法大賽中,俊和獨闢蹊徑,推出一副三柱聯,一舉獲得金獎,開啟了全國三柱聯參賽獲獎的先河,轟動了書法界和楹聯界。
山西永濟鸛雀樓因唐代詩人王之渙的一首《登鸛雀樓》二十字絕句而名滿天下,聲震古今。俊和為斯樓作聯獲獎,他用的是擬人法。上聯的“想它鸛雀棲身,定是沉迷此景”將鸛雀擬人化。下聯“問爾黃河轉首,莫非留戀斯樓?”又將黃河看成有生命的人,因為鸛雀樓高峨壯美,故意拐了個彎掉頭來看“斯樓”。真是巧思奇構,令人讚嘆不已。還有本書所選《題瀏陽達滸花炮聯》:開頭“生曾動地,死更驚天”將鞭炮的生死,與驚天動地聯繫起來,雄放的氣勢,奇偉的胸懷,又是如此貼切!然後,筆鋒陡轉,將給花炮賦予生命,當成有生命的花來寫,自然“無須土育肥摧”確是“偏向寒霄(好一個寒霄!)綻蕾”多麼奇妙的遐想!下聯結句:“何懼身摧骨碎,樂為黑夜增輝”又用了擬人法。縱看全聯,不僅對花炮體物工切,曲盡姿容,物動於情,情附於物,而且傳達了作者的人格魅力,詠物的詩聯做到這個份上,可以和古人媲美了。
榮獲北京延慶首屆杏花節全國詩聯大賽一等獎作品以集詞牌方式成聯。集詞牌為聯,古已有之,不算新奇。但與主題貼切不易,做到情景交融則更難。俊和集了八個極具個性的詞牌,用了“紅黃紫翠”四個顏色詞和兩個動詞的襯字,將延慶繪成一副濃墨重彩的風景畫,展現在世人面前。鮮明、形象地將杏花節的紅火、喜慶表現出來,同時巧妙地嵌入“頌杏花節”四字,而且,每個字都是自然流露出來的,一旦固定在那裡,即如鐵澆銅鑄不容置換。真是入神超妙,天成地化,可見作者功底極深。
李俊和一副詞牌聯獲獎,轟動聯界。一些善於“效顰”的人亦步亦趨接踵而至。之後的幾次征聯,用詞牌集聯者大有人在。李俊和用擬人法,效仿者也層出不窮,我們幾個終評評委半認真半開玩笑地說:這是李俊和現象。
其次,俊和文思敏捷。經常作聯的朋友都知道,長聯難作,短聯更難作。俊和的《題瀋陽怪坡聯》洋洋一百六十餘言,鬱郁蒼蒼,橫潰激蕩。卻不露雕琢痕迹,看來舉重若輕。一副短聯《2006年春聯》,只寥寥六個字,卻字字凝練,以一當十,高度概括,涵蓋豐富,僅僅六個字,便概括出當年全國發生的兩件大事。筆健的原因是氣雄,氣雄的資本是才高。俊和才氣縱橫,全面修養深厚,這是他創作成功的關鍵。我曾在一個公開場合說過:在政治上、經濟上都有暴發戶,尤其是經濟領域更為突出。一個人,前一天還蓬頭赤腳,一夜之間可能變成百萬富翁而西裝革履。但是,唯有文化上沒有暴發戶。在文化上要成功靠的是日積月累,靠的是孜孜不倦,靠的是執著追求。俊和自幼穎異善學,苦讀博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壯年經歷軍旅生涯走南闖北,成名后遊歷大江南北,廣見博聞,這些積累和他的創作有著密切的因果關係。
再次,俊和的詩聯感情深沈。他的詩聯都是“情動於衷,而形於言”有感而發的,而且情真意切。欣賞《七律·重遊延慶感賦》,讀其詩序,便情見於文。當看到“群巒列嶂,幽壑含春,高峽騰蛟,平波漾月”讀者已經被其真情感染了。及至“紅霞漫嶺,綠樹搖煙,翠草摶雲,黃鶯啼谷”已經令人神往其地了。最後讀到“世人盡羨桃園好,然杏花世界遠非桃園虛幻之境可相埒耳。”已被其感情征服。讀了詩文,更受感染。真是情動於心,才有奇章麗句。沒有真情實感,沒有對延慶的真切熱愛,沒有對杏花的特殊情愫,是不會寫出這樣的文字的。
還有,俊和的詩聯創作合律。絕句、律詩合乎法度。書無定法,聯有常規。以楹聯為例,一副楹聯的聯文與文體同在。可以說,沒有聯律的楹聯,就不是楹聯。聯律是楹聯這一獨立文體的本質和核心。俊和的楹聯,無論是平仄、對仗完全合律,作為一個長期生活在吉林的人來說,能做到這種地步確實是難能可貴的。
俊和不是專職搞文化的,他有自己的工作。為了創作,用了所有的業餘時間。正如自刻的閑章所言“無一日閑”。儘管異常辛苦,但他從不敷衍了事。他的創作態度嚴肅認真,以應徵楹聯為例:基本是見到啟示即構思,一連多日苦心安排卻不定稿,然後經過反覆推敲,反覆修改,直到滿意為止。接近至截稿日方才付寄。可以說,他的每一副作品都要經過深思熟慮、嚴格把關的,因而能做到無懈可擊。
俊和精於書法,曾有《鋼筆楷書速成導學》問世,在社會上影響很大。他篆隸楷行草皆能,而最擅長的是篆隸。他的隸書別俱風神,清新雅健,篆味十足,看來他旨在追尋書法演變傳承,融會貫通的情趣。最為奇特的是,俊和的隸書中竟然引進篆意和草意。多麼大膽,多麼險峻!偶爾出現的草字與通篇神形合一,水乳交融,毫無牽強之態,絕無突兀之感。
俊和的篆書也得古人真髓。造型古雅,線條流暢。用筆參以隸意。可見俊和潛心研究書法,不入俗套。是名符其實的實力派書家。
俊和癖嗜金石,善於治印。方寸之間,分朱布白,疏密得體,挪讓有致。舉凡肖形、瓦當、穿壁、泥封形式多樣皆有涉獵,取法高古,妙造天然。鳥篆、蟲書、古籀、鐘鼎、秦篆、漢隸各體皆備,融會貫通,洋洋大觀。其印得古人篆法,刀鋒筆意,韻味雋永。盡展天然之象。
說俊和是當今楹聯界的重量級人物,絕不過分。記得在二零零六年十月,俊和之子李琳結婚時,我曾贈一賀聯“聯豪子弟;書聖家風”。題款有“文有文豪,聯有聯豪,乃父為當今聯豪,亦關東人之驕傲,吉林之瑰寶也”之語。意指俊和是當今聯壇屈指可數的全才人物,是不可多得的實力派聯家。從他獲得的中國楹聯全國最高獎——梁章巨獎便可看出聯界對他的公認和首肯。俊和現 在創作勢頭正旺,希望他今後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來,豐富當代楹聯文化寶庫。
2008年10月6日
(劉育新/中國楹聯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評審委員會主任/中國紀實文學學會常務理事/著名作家/老舍文學獎獲得者)
——《李俊和獲獎詩聯墨跡選》序二
蔣力華
今日晨光曦微時,在家園小區漫步。秋風蕩漾,清爽宜人,草木又是一年秋,身姿搖動著五彩斑斕。我的心情很好。回到寓所后,看到文友李俊和先生寄來的樣書——《李俊和獲獎詩聯墨跡選》,心情更加愉悅。
我與俊和先生相識較晚。2005年底,吉林省楹聯家協會成立。中國楹聯家協會孟繁錦、劉育新等中國聯壇名士均 來長春祝賀。他們一致推舉和稱譽俊和先生。我的老友於濯非先生更是詳細介紹了俊和先生的非凡業績。從此同俊和先生的來往日益增多,對他的了解和才氣感知愈深。
俊和先生是吉林梨樹人。他便是在這片肥沃熱土之上挺拔生長著的一棵梨樹。春天滿樹花開,夏天枝繁葉茂,秋天碩果累累,冬天傲立蒼茫。我說,俊和先生是吉林人的一個光榮,是中國聯壇中的一位奇才。他快馬馳騁幾十載,詩聯迭翠,成績卓著。劉育新先生說,俊和先生是一個奇迹,是一個得獎專業戶,中國楹聯界有一個“李俊和現象”。我們這些說法,並非是文友之間的“按摩”,也不是低級庸俗的溢美之詞。俊和先生的這本集子中所選作品,均是獲獎作品而且省際有獎征聯中的獲獎作品並未選入。據不完全統計,他在全國各類大賽中共獲獎二百多次,這不是哪個人能夠輕易做到的。這是功力和實力,令人仰目相看。俊和先生是全國楹聯最高獎——梁章巨獎獲得者。全國獲此殊榮者鳳毛麟角,非大成就者、非大楹聯家難以戴上此頂桂冠。這是功力和實力,令人肅然起敬。中華楹聯文化研究院院長常江先生對俊和先生讚佩不已,說他是“藝才八斗”的“人中俊”。
俊和先生堪稱“藝才八斗”。他懂詩律,精聯語,善書法,工篆刻。為人凝於神、游於藝者,有一專即可曰“能”,諸般皆通,則是“人中俊”。其詩如何,略之不論;其刻如何,亦略之不說。俊和先生名揚天下者,首推聯墨創作。
楹聯於律詩血脈相連,卻鼎盛於詩詞日漸衰落的清代。一幅佳聯足以流芳百世,一處佳聯絕可聲揚四海。古今佳聯千千萬萬。閑時品析,修心養性;游時賞讀,意蘊無窮。清代大書法家趙之謙有一幅宅院聯,我就特別喜歡吟之誦之。上聯“階前碎月鋪花影”,下聯“天外斜陽帶遠帆”。無生僻字,也未用典。聯語即詩句,字詞如畫圖。僅僅十四個字,便從不同時間、空間角度,攝取下最美好之景物,使華宅風華立呈眼前。翻開俊和大作,此類佳構可謂信手拈來。
題北京延慶首屆杏花節聯獲全國有獎詩聯大賽一等獎。上聯:紅《梅弄影》,翠《柳含煙》,《萬里春》回《芳草渡》;下聯:紫《燕歸梁》,黃《鶯啼序》,《千秋節》頌《杏花天》。集詞牌入聯並非鮮見,但巧妙用之又很難多見。此聯所用詞牌,已經美輪美奐。加之襯字勾連,更增添十分風韻,凸顯了作者高超的語言駕馭能力。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一百周年聯亦獲全國征聯大賽自撰聯唯一的一個一等獎,把小平業績鋪排起滔天巨浪。啟國門,興社稷,奠三代基,負萬年譽。全聯對仗工穩,聲律鏗鏘,確屬傑作。讀者可在作品集中尋讀,我在這裡不再錄出。另外,題吉林霧淞節三柱聯,意境優美如畫,遣詞光昌流麗,彩繪出江城柳浪千重、銀花萬樹的夢幻仙境般奇觀。所以從容捧得中國楹聯界首屆自撰楹聯書法展聯墨雙征金獎。
俊和奇篇佳什難以計數,僅舉以上三例簡說之。現 在試論俊和先生書法。其書篆隸楷行草兼備,以篆隸兩體居多。篆書有草意,隸書有活力。通常寫篆作隸,極易用死墨,筆劃獃滯。俊和先生書法在用墨用筆方面,我特別欣賞,值得細細賞鑒。從用墨上說,他不用濃墨、重墨,多用淡墨。淡墨是加水的結果,墨中有水則墨可出彩,墨韻生動。其中奧妙當反覆體會方能得之。從用筆上說,俊和先生已經把握住了線條運動的玄機,其飛白尤為得法。猶如一棵大樹,刀砍斧斫的痕迹難有美感,自然皮相及其紋理才美得優雅。對於古人所謂“屋漏痕”,恐怕俊和先生很有感悟。他的飛白不是用筆“掃”出來的,他的飛白是極為律動的。“道可道,非常道”。這方面的技巧不是幾句言語能夠說清楚說透徹的,是日月累積的功夫。我還想說,俊和先生的書法,不是單純的書法,是與詩聯緊緊聯繫在一起的書法,是詩、聯、墨的一體化。這在當代書家中也是難能可貴的。不客氣地說,當代一些所謂書家,實際就是字匠。手中揮灑著筆墨,胸中確無點墨。開筆即是“月落烏啼霜滿天”,展紙便是“朝辭白帝彩雲間”。如果離開唐詩宋詞還能寫什麼?最 近書壇有人疾聲呼喚時代需要“經典大家”。我看“經典大家”必須書法一道爐火純青,文化修養滿腹經綸。天下三大行書的創作者筆下書寫的都是自己的文章。書家有“文”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書家。俊和先生是具備這樣雙重條件的。
大家聚在一起都感嘆時光流速太快。我同俊和先生相識已經三年多了。俊和先生取得很大成績,卻沒有絲毫狂放之氣,依然是那樣平靜地微笑著,與友人真誠地相處著。這是一種大氣象。浪拍金沙,閃灼文章。龍吟大澤,燦爛霞光。我衷心祝願俊和先生一路翠微,我熱切期盼俊和先生奮力登攀。不為別的,為中華楹聯藝術的大發展大繁榮,為中華優秀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
2008年10月13日
(蔣力華/吉林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中國楹聯學會常務理事/吉林省楹聯家協會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