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常道

蘇常道

蘇常道,屬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行政區劃,為江蘇省下轄“道”。清蘇州、常州二府及通州直隸州故地,民國初置蘇常道,屬江蘇省,治吳縣(蘇州市),轄吳、常熟、崑山、吳江武進(常州市)、無錫、宜興、江陰、靖江、南通、如皋、泰興十二縣,大致相當於今天的蘇州(太倉除外)、南通(海安海門、啟東南部除外)、無錫、常州(溧陽除外)、泰興、靖江。

簡介


蘇常道,為中國歷史行政區劃。中華民國三年(1914年)5月23日以清代蘇州、常州二府及通州直隸州轄境置江蘇省蘇常道。道尹為繁要缺,一等。駐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轄吳縣、常熟、崑山、吳江、武進、無錫、宜興、江陰、靖江、南通、如皋、泰興12縣。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民國16年(1927年)廢。

歷史沿革


1913年1月,中華民國北洋政府頒布了《劃一現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廳組織令》等三個命令,恢復道制,改道官名為觀察使。
1914年5月23日,按北洋政府省、道、縣的設置,江蘇60個縣劃分為金陵道、滬海道、蘇常道、淮揚道、徐海道共5個道。其中蘇常道駐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轄吳縣、常熟、崑山、吳江、武進、無錫、宜興、江陰、靖江、南通、如皋、泰興12縣。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
1927年4月,北伐戰爭發展到江浙地區,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對上述行政區域又重新劃分,原蘇常道改制后仍屬江蘇省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