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江新區

環江新區

環縣環江新區規劃總面積4.3平方公里,中心區規劃面積2.92平方公里,規劃結構為“一心、三縱、九橫、一帶”(一心就是整個規劃以文化廣場為中心,功能區向四周輻射;三縱就是環州路、環江大道、濱河路三條南北走向的交通主軸;九橫就是城北路、城西路、育才路、興隆路、翼龍路、文化路、成業路、文昌路、南環路九條東西方向的城市主次幹道;一帶就是以環江兩岸自然生態為依託,修建濱河綠化帶)

環江新區簡介


走進環縣這片熱土,讓人感受到的不僅是大西北的蒼涼和“道情皮影”這一民間藝術久遠的歷史及深厚的文化底蘊,更讓人自豪的是拔地而起的環江新區。
環縣是1936年解放的革命老區,解放後到2002年60多年間,縣城沿211國道兩側而建,長3公里,寬800米左右。(環縣街道一張弓,一個嗽叭全城聽,街道只有八盞燈,盤旋路是個垃圾坑。)長期以來,城區以路為街,以街為市,既無專業市場,又無綠地景觀,更無廣場公園,城鎮布局極不合理。“臟、亂、差”問題比較突出,交通事故時有發生,人居環境十分滯后,因此加快城鎮建設、改變縣城落後面貌成為環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廣大幹部群眾的強烈願望,是縮小與周邊地區發展差距的現實選擇,是項目建設的平台和載體。環縣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果斷決策,開發西灘、建設環江新區,再造一座新縣城。

新區建設展宏圖


環江新區
環江新區
環江新區規劃總面積4.3平方公里,中心區規劃面積2.92平方公里,規劃結構為“一心、三縱、九橫、一帶”(一心就是整個規劃以文化廣場為中心,功能區向四周輻射;三縱就是環州路、環江大道、濱河路三條南北走向的交通主軸;九橫就是城北路、城西路、育才路、興隆路、翼龍路、文化路、成業路、文昌路、南環路九條東西方向的城市主次幹道;一帶就是以環江兩岸自然生態為依託,修建濱河綠化帶)。新區開發預計總投資10億元。按照“一年完成前期、兩年形成框架、五年全面建成”的總體目標。

新區修建時間

2004年7月全面開工建設,截至2008年底,共開工實施各類建設項目120個,累計完成投資9.4億元。重點實施了中心區文化廣場,環州商貿城、農貿城2個市場,華強、金鵬等3條商業街,西苑、東苑、濱江等6個住宅小區;新建了道情皮影博物館、環縣四中、紅星小學、體育場、世紀大廈等8個投資千萬元以上的重點項目;新修市政道路10條12公里,配套實施了電力、電信、給水、排水、供熱及綠化、亮化、硬化等工程。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做強新區、做大縣城、做特小城鎮、做優中心村”的總體思路和著力加快新區及西山開發建設步伐的舉措,環江新區計劃新建續建項目20個(其中新建項目9個,續建項目11個),完成投資1.2億元,現已完成投資1.1億元;在建設過程中緊抓四個關鍵環節。一是聘請專家充分調研論證,廣泛徵求社會各方面意見,高起點編製了《環江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圍繞“一心、三縱、九橫、一帶”的規劃結構,將新區功能定位於陝甘寧毗鄰地區商貿集散中心和農產品加工基地。二是關注民生大計,妥善安置群眾。採取戶口農轉非、發放生活補貼、建設市場等有效措施,妥善安置了群眾,使被徵用土地后千餘名群眾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長遠發展之計有項目支撐。三是樹立經營城市的理念,採取招商引資、啟動民資、社會融資、爭取投資、盤活土地資產“五資並舉”的辦法,解決了新區10億元的建設資金困難問題。四是堅持依法行政,嚴格按照國家現行法規政策辦事,有效化解了開發建設過程中的一些主要矛盾;在工程建設中嚴格執行預決算、招投標及工程質量監督等政策法規,保障了新區建設合法有序快速推進。

新區面積及人口

據了解,環江新區的開發建設,使縣城面積由原來的2.2平方公里增加到6.5平方公里,擴大了三倍,人口由原來的3.5萬人增加到5.8萬人,全縣城鎮化水平由2002年的6%提高到25%,有效帶動了全縣各項經濟指標的快速增長,實現了再造一座新縣城的預期目標,結束了環縣“自古一條街”的歷史。採訪中,環縣縣委書記趙連印如是說:“新區開發的快速推進,不但促進了發展、改變了面貌、樹立了形象,同時也凝聚了人心、轉變了觀念、帶動了全盤。”

開發西山提升人居環境


繼環江新區開發建設之後,環縣縣委、縣政府為全面貫徹落實十七大關於推動新時期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精神實質,教育啟發全縣上下牢固樹立“科教興縣”的戰略思想,促進全縣文化旅遊事業科學發展、和諧發展,進一步對西山進行了開發建設。
西山公園簡介
西山開發規劃分為“文昌閣景區、窯洞山莊景區、西山翠屏景區、翼龍飛渡景區、民俗園景區”5大景區,一次性規劃、分步實施,並聘請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與環境研究所王軍、左國保等國家級專家教授實地論證把關,規劃總面積3平方公里。
西山一期工程於2007年5月開工建設,按照“山水林草路綜合治理,人文景觀項目同步開發,政府配套基礎設施,招商引資實施經營性項目”的建設思路,通過招商引資、社會融資、項目帶動等多種渠道籌措資金,採取相關部門分別承擔、齊頭並進的措施,實施了綠化、給排水、電力、環江護岸、上山公路、跨河石拱橋、上山人行台階路、窯洞賓館、文昌閣、山頂廣場10大工程。截至2009年10月,文昌閣、窯洞山莊、西山翠屏、翼龍飛渡四大景區10大工程基本建成。
西山的開發建設,極大地改善了城市人居環境,為居民提供了休閑娛樂的場所,據粗略統計,每天早、晚登山鍛煉身體的居民、幹部職工有500多人,節假日更是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社會效益非常之好。尤其是縣城幾所學校的學生、幹部職工經常結伴或集體組織上山,品味儒道文化的厚重歷史,感悟環縣解放70多年來,尤其是環江新區開發建設以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和全縣水電路基礎設施大建設,煤炭、石油等礦產資源大開發,種草養畜、地膜種糧等農業產業結構大調整及經濟社會各方面取得的輝煌成就,展望環縣未來5年經濟社會提速發展的美好前景,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
西山的開發建設對環縣城市品位的提高、經濟社會的發展,尤其對文化、旅遊、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強大的推動作用和深遠的意義,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惠及民眾的實事,在環縣人民心中樹起了一座新時代的精神豐碑。夜晚是銀西公路沿線一道壯麗的景觀,50年、100年後將成為環縣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西山公園功能


西山的建設主要是為環縣的居民提供一個休閑、娛樂、鍛煉身體的場所,就社會效益還是達到了我們的預期目的。”
揚帆遠航正逢時,跨越發展在今朝。在環江開發新區叫響“只為發展想辦法,不為落後找理由;不比基礎比精神,不比條件比幹勁;一切工作具體化,大家都來抓落實”,真抓苦幹,為開創全縣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的嶄新局面而努力奮鬥。站在新起點,確定新理念、抓住新機遇,謀求新發展,實現新跨越,永不滿足的環縣人,正迎著一輪噴薄而出的朝陽,眾志成城,與時俱進,用智慧和汗水,打造商貿流通、招商引資、農村勞務輸轉的平台——環江新區。

新區地圖


環縣環江新區
環縣環江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