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貢

土貢

土貢是中國歷史上臣屬或藩屬向君主進獻的土產、珍寶和財物。是賦稅的原始形式。土貢相傳始於夏禹。《尚書·禹貢》孔安國序: “禹別九州,隨山浚川,任土作貢。”自秦漢至明代,土貢一直沿襲下來。《文獻通考·自敘》: “漢唐以來,任土作貢,無代無之,著之令甲,猶曰當其租入。然叔季之世,務為苛橫,往往租自租而貢自貢矣。至於珍禽奇獸,袤服異味,或荒淫之君,降旨取索,或奸諂之臣,希意創貢,往往有出於經常之外者。甚至掯留官賦,陰增民輸,而命之日羨餘,以供貢奉。上下相蒙,苟悅 其名,而於百姓,則重困矣! ”清代雖陸續 取消各地進貢,但臣屬報效如故。

基本介紹


土貢
”相傳夏禹根據各地物產不同規 定不同的貢納項目。在租稅制度逐步健全以後,上貢並未消失,而成為賦稅之外,臣屬或藩君向君主的進獻。某內容多為土產、珍寶、異物。《文獻通考·自敘》:“漢唐以來,任上所貢,無代無之,著之令甲,猶曰當其租人。然叔季之世,務為苛橫,往之租自租而貢自貢矣。至於珍禽奇獸,袤服異味,或荒淫之君,降旨取索,或奸諂之臣,希意創貢,往往有出於經常之外者。甚至指留宮賦,陰增民輸,而命之日羨餘,以供貢奉。上下相蒙,苟悅其名,而於百姓,則重困矣。”清代雖有取消進貢之說,但實際未見其效。土貢制度是古代重農抑商的一種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