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部骨折

肩部骨折

肩部骨折,包括肱骨大結節骨折、肱骨外科頸骨折、肩胛骨骨折、鎖髓肩峰端骨折等。由於外傷或病理等原因致使肩部骨質部分或完全斷裂。暴力直接作用於肩部骨骼某一部位而致該部骨折,常伴有不同程度軟組織破壞。間接暴力作用時通過縱向傳導、槓桿作用或扭轉作用使遠處發生骨折。長期、反覆、輕微的直接或間接損傷可致使肢體某一特定部位骨折。患者可出現肩部骨折部有局限性疼痛和壓痛,局部腫脹和出現淤斑,肢體功能部位或完全喪失,完全性骨折可出現肢體畸形及異常活動等癥狀。肩部骨折的主要治療方法是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預后與多方面因素有關,一般預后良好,但如治療不及時不充分可引起休克、脂肪栓塞綜合征、骨筋膜室綜合征、墜積性肺炎、壓瘡、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感染、損傷性骨化、損傷性關節炎、關節僵硬、亞急性骨萎縮、缺血性骨壞死、缺血性肌攣縮等併發症。

就診科室


● 骨科

病因


● 肩部是上肢與軀幹的接合部,由胸骨上端、鎖骨、肩胛骨和肱骨上端分別連接組成四個關節——喙鎖關節、肩鎖關節、肩關節和肩胛胸壁關節(圖1)。
● 在骨折時,巨大創傷暴力可能導致骨骼、肌肉、韌帶、血管、神經等同時受傷,可由直接暴力、間接暴力和積累性勞損引發。

癥狀


● 肱骨近端、肩胛骨、鎖骨骨折往往有明確外傷史,肱骨近端骨折有時可以合併肩關節脫位。
● 患者疼痛較劇烈,活動明顯受限,如診斷明確,應避免反覆刺激骨折端,同時應注意明確有無血管神經的損傷。

檢查


● 確診肩部骨折主要依靠體格檢查和影像學檢查。
● 體格檢查
● ● 檢查的目的是了解損傷的部位和程度,可初步判斷病情。
● X線檢查
● ● 由於肺部影像的重疊,使肩部骨折的X線檢查有一定困難,但多平面的X線片可使臨床醫師準確判斷骨折及其移位。

診斷


● 醫生診斷肩部骨折,主要依據病史、典型癥狀及影像學檢查。
● 外傷史。
● 典型的癥狀是局限性疼痛、壓痛、腫脹、淤斑,肢體功能部分或完全喪失,完全性骨折可出現肢體畸形及異常活動。
● X線平片:應拍攝包括鄰近一個關節在內的正、側位片,必要時須加攝斜位、切線位或健側相應部位的X線片,可較全面地了解骨折的類型及特點。

鑒別診斷


● 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會出現局限性疼痛、壓痛、腫脹、淤斑、肢體畸形及異常活動等癥狀,容易與肩部骨折混淆,這些疾病有肩關節脫位、肱骨近端骨折、化膿性關節炎等。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醫生主要通過體格檢查和X線檢查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肩部骨折的治療方法分為保守治療、手術治療和功能鍛煉。

保守治療

● 肩部骨折后需將發生移位的骨折斷端重新恢復正常或接近原有正常位置。骨折複位后,容易發生再移位,因此要採用不同的方法將其固定在滿意的位置上,使其逐漸癒合。
● 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小夾板、石膏繃帶、外固定支架、牽引制動固定等,此固定方法稱外固定。

手術治療

● 對於手法複位不理想或不成功者,禁忌暴力刺激及反覆整復,可應用切開複位內固定術。

功能鍛煉

● 通過受傷肢體肌肉收縮,增加骨折周圍組織的血液循環,促進骨折癒合,防止肌肉萎縮;通過主動或被動活動未被固定的關節,防止關節粘連、關節囊攣縮等,使受傷肢體的功能儘快恢復。

危害


● 肩部骨折患者出現局部疼痛、腫脹、畸形、活動受限等癥狀,會影響生活和工作。
● 肩部骨折可導致的併發症有休克、脂肪栓塞綜合征、骨筋膜室綜合征、墜積性肺炎、壓瘡、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感染、損傷性骨化、損傷性關節炎、關節僵硬、亞急性骨萎縮、缺血性骨壞死、缺血性肌攣縮等。

預后


● 肩部骨折的治療效果與多方面因素有關,如年齡、是否有併發症、基礎身體狀況等。總體來說,早期、規範治療,對於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有重要意義。

預防


● 肩部骨折主要是由於外傷所導致的,故注意生產、生活安全是預防的關鍵。
● 運動要適度,防止摔倒。
● 避免暴力行為的發生。
● 注意自身安全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