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地瑪堂區
澳門半島最大的一個堂區
花地瑪堂區(葡語:Freguesia de Nossa Senhora de Fátima,英語:Our Lady Fatima Parish)位於澳門半島最北面,是澳門半島五個堂區中面積最大的一個。本堂區的土地大部分由填海所得。
花地瑪堂區位於澳門半島北部,是澳門半島面積最大(3.08平方公里)、人口最多(16.7萬人,佔澳門半島人口總數的42.7%)的一個區。包括青洲、台山、馬場、黑沙環、望廈、筷子基等地,大部分土地均為填海所得,目前仍在繼續進行大規模的填海拓地工程。南面以美副將大馬路與聖安多尼堂區和望德堂區相鄰,平民房屋也集中於此。六、七十年代以後,澳門經濟起飛,本區也迅速發展成為新興工業區,主要行業有紡織、制衣、塑料、玩具、皮革、電子、電力等。據1989年編,全澳41%的工業場所均集中於此區。本區北岸珠海,也成為來往澳門與內地陸路交通的主要通道。
花地瑪堂區包括青州丶台山丶黑沙環丶筷子基和水塘。
澳門市的花地瑪堂區即是以花地瑪聖母堂為區域中心,並以該教堂的名字命名的。
花地瑪堂區開發最遲,過去一直是以農牧業為主的郊區,平民房屋也多集中於此。20世紀60~70年代以後,澳門經濟起飛,此區也迅速發展成為新興工業區,主要行業有紡織、制衣、塑膠、玩具、皮革、電子、電力等。據1992年統計,全澳43%的工業場所集中於此區。
花地瑪堂區位於澳門半島最北面,在聖安多尼堂區和望德堂區的東北面。面積3.1平方公里(佔澳門半島35.6%)。形如一長靴,東北一西南走向。
堂區北接珠海,也成為來往澳門與內地陸路交通的主要通道。
醉龍節只在很少的地方有慶祝活動,但在澳門卻是一個重要的節日。這是漁業行會的傳統節日,漁業人士每年都舉行獨有的醉龍醒獅大會慶祝。他們以舞龍的方式到全澳各區巡遊。舞醉龍與中國各地盛行的方式很不同,醉龍只有頭和尾,用堅實木料製成,沒有龍身,由兩名藝人各執頭尾舞動。他們一邊舞龍,一邊喝酒,舞步似醉非醉。
在每年的農京郊最愛郊遊方式PK盛夏,親吻海之蔚藍探訪中國的少數民族全球最奢華旅遊專列歷四月初八”浴佛節”(此日為澳門的“魚行團結日”)舉行,為澳門的一項傳統性活動。這種龍很特別,由只用木頭製成的龍頭和龍尾兩截組成,重約20斤,由兩人各持一截舞動。舞龍前,表演者要喝一定量的酒,腳步輕浮,形醉而意不亂,乘著酒興,舞弄起來,上下翻滾,左右飛舞,煞是好看。
花地瑪堂區
蓮峰山又名蓮花山。山南有望廈村,故又名望廈山。位於澳門半島北部。清同治年間(1862~1874)編修的《廣東圖說》稱:“蓮峰山,在(香山縣)城東南一百三十五里大海中,有望廈汛。”一說,明時稱澳門為蓮島,故此山則稱為蓮峰;另說,此山形似蓮花而得名。山高62米,東近濠江,西臨大海,南望澳門,北朝大陸,在蓮花莖的盡頭,突兀拔起,宛如花球,山又多奇石,千形百態,舊日山頂岩石,遠望如觀音端坐蓮臂,其他岩石烘托如雲,更像是蓮花盛開。北麓有蓮峰廟,南麓有觀音古廟,均有幾百年歷史。東南麓有澳門電視台,山頂有古望廈炮台,現已廢棄。1997年澳門市政廳在此建成望廈公園。現山下有澳門旅遊學院及小型酒店。
新口岸水塘位於澳門半島東北部花地瑪堂區,20世紀20年代後期進行新口岸填海工程時圍海而成。用以貯存淡水,可蓄水200萬立方米,供澳門居民使用。1995年,號稱亞洲最大的澳門電腦音樂噴泉建於水塘之中,1998年電腦音樂噴泉遷至南灣湖中。
教堂於1828年重修,是澳門最典雅最美觀最具代表性的巴洛克式教堂。今天壯觀的規模,乃源於此。自從1929年經教宗准許后,每年5月13日,澳門天主教徒都參與一年一度的花地瑪聖母遊行。沿途歌唱聖詩、念祈禱文。隊伍緩緩經主教座堂,由南灣大馬路上西望洋山,在主教山教堂舉行彌撒,最後把聖母像顯示給山下市民瞻仰才結束禮儀。
板樟堂供奉花地瑪聖母,是葡國人很崇拜的神,堂內存有許多富有奇趣的油畫及雕像,尤以耶穌基督像最為著名,從中可窺見古西班牙的宗教藝術特異之處。
聖堂內的天花板上飾滿圖案裝飾,其中有一皇冠圖案,圖下便是主壇,大門雕工精細;聖堂內部色彩繽紛,形狀不一的彩色玻璃組合而成的圖案,予人以明快之感;祭典壇上有聖母聖嬰像,聖堂內則設放花地瑪聖母像,每年五月十三日的花地瑪聖母出遊即以此聖堂為起點。
教堂通常於下午開放,可先按門鈴,然後經旁邊閘門進入,再繞過一條長廊便可進入聖堂內部,聖堂後面設有一小博物院,內藏聖保羅大教堂所遺留下來的早期著名雕刻及遺物。
玫瑰堂屬於舊聖道明會院。聖道明會院由來自菲律賓於1587年到達澳門的西班牙修士興建,其後不久由葡萄牙信徒管理。教堂為供奉玫瑰聖母而建,最初用樟木建成,後來換上現今的抹上灰漿的實心磚,屬於葡萄牙十七、十八世紀在東方流行並採用的建築風格。
教堂有三殿,主殿深而寬,一道用實心磚建造的拱門將主殿和堂身份隔開。聖堂內部色彩繽紛,大門雕工精細,還有形狀不一的彩色玻璃組合而成的圖案,給人明快之感;聖堂內的天花板布滿裝飾圖案,其中有一皇冠圖案,恰好就在主壇上;祭壇上置有聖母手抱聖嬰的塑像,聖堂內則擺放著花地瑪聖母像,每年五月十三日的花地瑪聖母出遊即以此聖堂為起點。
澳門政府在1997年對此教堂進行了全面維修,還在三層高的鐘樓內設立了一所聖物寶庫,收藏了不少藝術品式的彌撒用品和木雕聖像等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