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凹村

中凹村

徠渡口上邊,一直到山腳下,沿著台階上去,半山腰有個很深的洞,名叫老君洞。

簡介


運城市鹽湖區解州鎮中凹村村委會
地 址: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解州鎮中凹村
郵 編:044001
職工人數:8
聯繫人:武立娃
經營範圍:村委會
省市:山西
縣市:運城
沙河市漸凹村
分站在河北沙河市西四十公里處,這地方叫廣陽山,海拔九百七十四米。環境幽雅,山下有秦王湖水庫,漆泉寺,九龍廟溝,奶奶頂和北武當山。山頂上豎立著機房,避雷針,還有幾個大鍋(天線)。山上有十幾個人,年紀都比較大了,問他們在山上所呆的年齡,最近的也是72年來的,他們說這些年,第一次有年輕人願意來這鬼地方。山上工作不累,很輕鬆,上班上半晌,值夜班可以睡覺,白天休息。另外還有個好處,那就是上半月班可以回家休息半月。山上的老師傅們全都有家屬,就我自己是單身。跟老師傅們沒有話說,我喜歡上夜班,白天休息的時候就到處轉,山下有個小村子,名字很怪,叫漸凹。差不多有七八百口子人,很窮很落後。沒人合兩畝多山地,全靠天下點雨水種點莊稼收糧食。我去的時候,正好是快進入秋天了,滿山都是柿子樹,火紅火紅的。山裡人很淳樸,我看著柿子很眼饞,想摘幾個吃,跟地邊幹活的農民商量,準備買一些來吃。他們很奇怪地看著我說,你不是我們這兒的吧?山上的東西跟自己家的一樣,摘幾個吃還要花錢?沒聽說過。廣陽山下邊還有個很大的鎮子名叫渡口。村子里竟然有道觀,裡面有幾個道士,還有坤道,有時候我過去玩,問一些丹道的問題,他們直搖頭,後來聽說他們專門有一套自己的暗語。據說是當年太上老君專門修行的地方。道士們說,這地方整個稱為老君台,山上還有玉皇大帝的廟,老君洞里石壁上刻滿了道德經文,下邊有介紹說居然是楮燧良的真跡。洞口還有唐朝宰相宋憬親筆的神道碑。道士說,廣陽山的地勢雄偉,如雙龍環抱,大龍心臟所在之處是漆泉寺,小龍心臟所在是老君台,我們單位分站,居然在大龍背上。
漆泉寺始建於唐朝,因門前有一泉眼而得名。此泉一丈見方,出水漆黑如墨,但是出了泉眼這個範圍,水質卻清澈甘甜。在歷史上這裡高僧輩出,據說志公禪師就是在此出家。這麼有名的地方一定要去看看,這天下午正好不上班,專程過去。但是等我到了那兒卻大失所望。到處是斷壁殘埃,不過從整體的規模和周圍的松柏來看,當年這裡的香火非常鼎盛。一個老頭趕著一群羊,羊在山上吃草,老頭在石頭上抽煙,我過去從兜里拿出一合石林,打開抽出一支遞過去,老頭客氣了一下接過去了,我坐在一邊跟他閑聊,老頭說:這漆泉寺是寺院的正名,當地的老百姓都管這裡叫“七千寺”。因為香火最鼎盛的時候,這個廟裡最多住過七千和尚。當年八路軍在這一代活動,廣陽山因常年被雲霧遮蓋,小鬼子怕雲霧遮住他們的太陽旗,一直不敢進山,日本人信佛,那時候經常有邯鄲,沙河城的日本大官來這裡參拜,後來因為八路在這裡鬧得太厲害,殺了好幾個來參拜的日本人,他們從鄭州調來飛機,把這一片,包括老君台整個炸毀了,漆泉寺從此衰敗下來,寺院的老和尚解放前夕往台灣走,告訴徒弟,寺院周圍埋有東西,共有九處,和尚一共記住五處,還有四處根本沒來得及挖就解放了。和尚們被遣送回家,這裡也就荒廢了。老頭咳嗽了幾聲,吐出一口濃痰,接著說:前幾年有人在這裡開荒地,挖出了幾罈子銀圓,賣了不少錢。他指著渡口村西的一片新房子說:喏~!就是那兒,蓋了新房子,買了三馬(三輪車)。家裡倆小子都娶了媳婦。人家命好啊~!唉~!我掏出煙合,又抽了一支遞過去,還幫老頭點著,問:那您知道不知道,除了銀圓之外還有其他東西沒?老頭看了我一眼接著說:怎麼沒有,據說還埋著漆泉寺的鎮寺之寶,紫金缽,綠玉佛和金羅漢。
老頭說完起身拍拍屁股上的土,趕著羊群走了。剩下我自己在那兒看著這一片發獃,我在想,真的有這些東西嗎?要是有的話,恐怕早被人挖走了,自己想也是白想,說不定根本就沒埋,也有可能老和尚帶走了。我正在胡思亂想,一陣風吹過來,感覺有點冷,看看天色,太陽快下山了,我趕緊往山上走,六點半要開飯的,去晚了沒飯吃。路上想,管他呢,明天抗個鐵鍬過來看看再說~!

參考資料:


http://www.xzqh.org/quhua/14sx/0802yh.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