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頸龜亞目
曲頸龜亞目
曲頸龜亞目包括現存的大多數龜鱉類,多數種類的頸部能成S型折回甲殼中。曲頸龜亞目分佈廣泛,世界上大多數溫暖地區的陸地、淡水和海洋中均能見到,而比較集中在北半球的溫熱帶地區。
有14屬23種。分佈於亞洲、非洲和北美洲淡水水域,以亞洲為中心。體表覆以革質皮膚,無角質盾片;兩顎被肉質軟唇,吻端形成管狀吻突;頸長,頭與頸能縮入甲內。背腹甲以結締組織相連,邊緣厚實,稱為裙邊。指、趾長,第四指、趾常有4個或更多的骨節,內側3指、趾有爪。滿蹼。遊動迅速,皮膚可輔助呼吸,能在水下保持較長的時間。肉食性,性情兇猛。我國有4屬4~5種:山瑞鱉Palea steindachneri、黿Pelochelys bibroni、斑黿Pelochelys maculatus(我國學者提出,一般認為是斑鱉的老年個體)、中華鱉 Pelodiscus sinensis、斯氏鱉(斑鱉)Rafetus swinhoei。黿(讀音yuán)分佈於我國南方和東南亞,背甲最長可達1.3米,是體型最大的鱉類,為我國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僅1屬1種,即兩爪鱉Carettochelys insculpta。分佈於印度尼西亞、新幾內亞及澳大利亞北部的淡水水域。體型中等,最大者背甲達70厘米。吻突出平截,酷似豬鼻,又稱“豬鼻龜”。背甲灰色,無盾片,較隆起,中央有一條縱嵴,幼龜兩側各有一排白斑;腹甲白色且扁平,無盾片。前後肢趾有發達的鰭狀蹼,有2個爪,故名。善游泳,除產卵期外,均在水中活動、雜食性、繁殖季節為9~11月,每次產卵15枚左右,卵長園形。常作觀賞龜進行飼養。
僅1屬1種,即棱皮龜Dermochelys coriacea。分佈於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水區域。體大,背甲長1.5米,最大可達2.5米,體重達860千克,一般重300千克,是現存最大的龜鱉類。無角質盾片。頭大,頸短。齶緣銳利,上齶前端有兩個三角形大齒突。背甲由許多細小多角形骨片排列成行,最大的骨片排列成7條縱棱,腹部5行,故名。四肢槳狀,無爪,前肢特別發達,長為後肢的兩倍左右,成體的後肢與尾之間有蹼相連。頭、頸、四肢均不能縮入龜甲。尾短,泄殖孔圓形。以海洋無脊椎動物以及魚、海藻等為食。全年產卵,每產90~150枚,卵徑50~60毫米,埋於沙下,經65~70天孵化。浮遊力強,可隨暖流北上達溫帶海域。數量稀少,瀕臨滅絕。
有4屬6種。分佈於全球暖水性海洋。體型較大,寬扁,近心形。頭大,四肢槳狀,具1~2爪,均不能縮入龜甲。尾短。背、腹甲間以韌帶相連,具下緣盾。背甲內層的骨板上有4~9對肋板,其外側為突出的肋骨,肋骨與緣板相接,在肋板、肋骨與緣板間形成肋間隙。肢帶不與背腹甲癒合以魚、蝦、頭足類動物及海藻為食。卵生,產於岸邊沙灘自掘的穴中,殼白色、球形、革質,每年繁殖期可產2~3次,每次產幾十至200餘枚。我國有4屬4種:蠵龜(紅海龜)Caretta caretta、海龜(綠海龜)Chelonia mydas、玳瑁Eretmochelys imbricata、太平洋麗龜Lepidochelys olivacea。
僅2屬2種。分佈於美洲。大型兇猛食肉性淡水龜類。頭部粗大,顎部強勁,並且呈鉤狀。背甲有3條縱行棱脊,每側各具12枚緣盾,有3條縱行棱脊;腹甲呈十字型,較小。尾長。擬鱷龜(小鱷龜)Chelydra serpentin背甲長約40厘米,具尾棘,無上緣盾,主要分佈於北美洲和中美洲,以美國東南部為盛,有4個亞種。鱷龜(大鱷龜)Macroclemys temminckii背甲長60~80厘米,頭部、頸部、腹部具發達觸鬚,具上緣盾,口腔底部有一蠕蟲樣的附器,常靜伏水中,張嘴,借附器誘食附近魚類,僅分佈於美國東南部。我國已有引進,多為小鱷龜。
有4屬22種。分佈於北美洲。體型小,頭大,吻部圓錐形;腹甲盾片少於12枚,腹甲前半部可以活動,可將殼口幾乎完全封閉,上板與舌板間或上板與內板間以韌帶相連,甲橋很小;尾短。分2個亞科:動胸龜亞科Kinosterninae和麝香龜亞科Staurotypinae,後者有內板,而前者無。棲息於淡水泥濘的環境中,有些種類善於攀爬,肉食性。麝動胸龜屬Sternotherus在寵物龜市場上很常見,稱為蛋龜。
僅1屬1種,即泥龜(美洲河龜)Dermatemys mawii。分佈於美洲,包括墨西哥南部、瓜地馬拉和貝里斯。體型較大,背甲長達50厘米以上。棲息於淡水中,也見於海灣、瀉湖。史前分佈較為廣泛,我國也發現過此科化石。
有33屬94種,分為龜亞科Emydinae和潮龜亞科(淡水龜亞科)Batagurinae,前者主要分佈於美洲,後者主要分佈於亞洲、北非和歐洲。頭背覆以皮膚,或在枕部具細鱗。背甲略隆起;背腹甲通過緣盾以骨縫或韌帶相連,無下緣盾。頭、頸、四肢及尾能完全縮入殼中。指、趾多少具蹼,多為水棲、半水棲生活。我國有8屬23種,常見如烏龜Chinemys reevesii、黃喉擬水龜Mauremys mutica等。密西西比紅耳龜(巴西龜)Trachemys scripta原產於美洲,現已引入中國廣泛飼養,為常見寵物龜和食用龜。
平胸龜科
僅1屬1種,即平胸龜(大頭平胸龜)Platysternon megacephalum。分佈於中南半島及我國南方,有5個亞種。背甲扁平,長15厘米左右,通過下緣盾以韌帶與腹甲相連。頭大,尾長,均不能縮入殼內。頭背覆以完整的角質盾片。顎呈強鉤曲狀,顳部完全為骨片覆蓋,眶周僅圍以上顎骨及眶后骨。四肢發達,指、趾長而具骨髁,有蹼及爪。腋、胯部有臭腺。生活于山區急流的流溪中。甲橋退化允許前肢在較大範圍內活動,故本種善於攀援,可爬樹及攀登崖壁,覓食及曬太陽。飼養條件下吃肉類,螺類、蠕蟲、魚等。一般每次產卵2枚。野外已極罕見。
陸龜科
有13屬50種。分佈於澳大利亞和南極洲以外的各大陸和島嶼。背甲隆起高,頭頂具對稱大鱗,頭骨較短,鱗骨不於頂骨相接,額骨可不入眶,眶后骨退化或幾乎消失;方骨後部通常封閉,完全包圍了鐙骨;上顎骨幾乎於方軛骨相接,上顎咀嚼面有或無中央脊。背腹甲通過甲橋以骨縫牢固連結。四肢粗壯,圓柱形。指、趾骨不超過2節,具爪,無蹼。無臭腺。植食性,可以生活在較乾旱的環境中。我國僅3屬3種:緬甸陸龜Indotestudo elongata、凹甲陸龜Manouria impressa、四爪陸龜Testudo horsfieldi。其它如豹龜Geochelone pardalis、射紋龜Asterochelys radiata、印度星龜Geochelone elegans為寵物市場常見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