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黑

面黑

簡介


● 英文名稱:Darkish Complexion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診斷學—望診
● 又稱:面色黧黑
● 常見病證:腎虛,寒證,水飲,血瘀,劇痛

古籍摘選


● 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蒼。(《素問•脈要精微論》)

名詞解釋


● 面部均勻顯露晦黑色,缺少光澤的表現。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望面色

● 望面色是中醫診斷疾病的重要方法,屬於四診中的望診的內容,主要觀察病人的面部顏色和光澤變化。很多疾病在面部顏色上都會有明顯不同於正常的表現,這是中醫判斷疾病性質的一個重要手段。一般面色有青、赤、黃、白、黑五色,因此,望面色又稱五色診。

面黑的病機、表現

● 面黑,癥狀名。腎主色為黑色,故顏面發黑表示腎功能異常,無論是腎陽虛還是腎陰虛均可以出現面黑。如果是腎陽虛,因陽氣不足,腎的蒸騰氣化功能減弱,不能正常運化水液,導致水寒內盛,血液失去溫養,氣血運行不暢,在面部可以表現為黑色。腎陽虛的面色多見黑而且顏色比較淺淡,黑為陰寒之色,陽氣不振,腎病水寒,凡黑而暗淡者,不論病之新久,多為陽氣虛。
● 腎陰虛導致的面黑多伴有消瘦,因為腎精不足,滋養濡潤功能減退,不能制約陽氣,導致陽氣相對偏於亢盛,化熱生火,是為虛火,會更加消灼體內的陰液,導致腎水枯竭,故而腎陰虛的面黑為黑而干焦。
● 此外,腎虛者還可見眼眶周圍發黑,有些是睡眠不足導致的,在病變則多與水飲有關。眼部周圍皮膚比較薄弱,水液容易聚集,所以一般容易出現眼眶周圍發黑,並伴有水腫。
● 如果面色黧黑,同時見有肌膚甲錯,多考慮為瘀血內阻。皮膚需要依賴氣血津液的滋養濡潤,以保持榮潤與光澤,體內瘀血日久,導致新血化生不足,故而出現皮膚乾燥、粗糙,同時會伴有面色黧黑。
● 如果腎病病人面色發黑並且枯槁晦暗,沒有任何光澤,就像鍋底灰的顏色,這是腎的真臟之色外露,說明預后不好。

生理性面黑與病理性面黑的鑒別

● 需要注意的是,黑而且晦暗,沒有光澤,才屬於病態;有些原本皮膚色澤就偏黑,有光澤,神氣飽滿,是健康的表現。
● 正常人在某些情況下也會出現黑面色,按照中醫的五行理論,水形人面色會稍黑。而冬季在五行屬水,主寒,應腎,在這個季節人的面色也會稍見黑色。但是,這些都是生理現象,需要注意區別。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 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鄧鐵濤。中醫診斷學.5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