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殘端癌

子宮頸殘端癌

子宮頸殘端癌是少見的婦科疾病。子宮頸殘端癌發病年齡在36~84歲,平均60歲,中位年齡53歲。子宮頸殘端癌是子宮次全切除術后,殘留宮頸發生的癌。與宮頸癌病因相同,與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持續感染密切相關,其中,70%與HPV16和HPV18型相關。子宮頸殘端癌早期多無癥狀,常在體檢時發現,隨病變發展,出現白帶增多伴異味、不規則陰道出血、腰背酸痛、下腹墜脹等。子宮頸殘端癌治療以手術治療和放療為主。子宮頸殘端癌預后差,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危及生命。子宮頸殘端癌預后差,影響因素包括臨床分期、治療方法、腫瘤大小和病理類型等。

就診科室


● 婦科。

病因


● 子宮頸殘端癌是子宮次全切除術后,殘留宮頸發生的癌。與宮頸癌病因相同,與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多個性伴侶、吸煙、性生活過早(<16歲)、性傳播疾病、經濟狀況低下、口服避孕藥和免疫抑制等因素相關。
● HPV感染
● ● 約90%宮頸上皮內病變和99%子宮頸癌組織發現有高危型HPV感染,其中70%與HPV16和18型相關。高危型HPV產生病毒癌蛋白,使抑癌基因失活或降解,繼而通過一系列分子事件導致癌變。
● 性行為及分娩次數
● ● 多個性伴侶、初次性生活<16歲、早年分娩、多產與子宮頸殘端癌發生相關。與有陰莖癌或其性伴侶曾患子宮頸癌的高危男子性接觸的婦女,也易患子宮頸殘端癌。
● 其他因素
● ● 吸煙可增加感染HPV效應,避孕套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癥狀


● 早期多無癥狀,常在體檢時發現,隨病變發展,出現白帶增多伴異味、不規則陰道出血、腰背酸痛、下腹墜脹等。

檢查


婦科檢查

● 患者在非經期可以進行婦科檢查,醫生用擴陰器充分暴露宮頸。
● 宮頸可光滑或有糜爛樣改變。隨病情發展,可見宮頸息肉樣、菜花樣贅生物,或子宮頸肥大、質硬,子宮頸管膨大,晚期出現潰瘍或空洞,伴惡臭。
● 陰道壁受累可見贅生物生長或陰道壁變硬。
● 如宮旁受累,可觸及子宮頸旁增厚,呈結節狀、質硬或呈冰凍骨盆狀。

子宮頸細胞學檢查、HPV檢測

● 發現宮頸癌細胞。
● 高危型檢查陽性。

陰道鏡檢查

● 可見宮頸、陰道壁病變。

組織病理學檢查

● 子宮頸細胞活檢、癌灶取材、宮頸病變錐切術后切除組織組織病理學檢查是確診子宮頸鱗狀上皮內病變的可靠方法。

周邊組織和全身檢查

● 通過胸部X線檢查或CT檢查、超聲、盆腹腔增強CT或MRI檢查、PET-CT檢查可提示盆腔包塊、侵犯範圍等,明確有沒有其他癌症原發灶的存在。
● 靜脈腎盂造影、膀胱鏡檢查、直腸鏡檢查,明確有無鄰近器官的轉移。

診斷


● 醫生通過了解患者病史、臨床表現,結合組織病理學檢查及其他輔助檢查,通常可做出診斷。
● 有子宮次全切除術病史。
● 早期多無癥狀,常在體檢時發現,隨病變發展,出現白帶增多伴異味、不規則陰道出血、腰背酸痛、下腹墜脹等。
● 婦科檢查:宮頸呈光滑或糜爛樣改變。隨病情發展,可見宮頸息肉樣、菜花樣贅生物,或子宮頸肥大、質硬,子宮頸管膨大,晚期出現潰瘍或空洞,伴惡臭。
● 宮頸細胞學檢查和(或)HPV監測、陰道鏡檢查、子宮頸活組織檢查可確診。子宮頸有明顯病灶,可直接取材確診。

分型


● 以鱗狀細胞癌為主,佔88.5%~91%,其次為腺癌。

分期


● 子宮頸殘端癌分期同FIGO(國際婦產科聯盟)2009年子宮頸癌的臨床分期標準。
● Ⅰ期 腫瘤局限在子宮頸
● ⅠA 鏡下浸潤癌(所有肉眼可見的病灶,包括表現浸潤,均為ⅠB期)間質浸潤深度<5mm,寬度≤7mm
● ⅠA1 間質浸潤深度≤3mm,寬度≤7mm
● ⅠA2 間質浸潤深度>3mm,寬度≤7mm
● ⅠB 肉眼可見癌灶局限於子宮頸,或者鏡下病灶>ⅠA
● ⅠB1 肉眼可見癌灶>4cm
● ⅠB2 肉眼可見癌灶>4cm
● Ⅱ期 腫瘤超越子宮,但未達骨盆壁或未達陰道下1/3
● ⅡA 腫瘤侵犯陰道上2/3,無明顯宮旁浸潤
● ⅡA1 肉眼可見癌灶≤4cm
● ⅡA2 肉眼可見癌灶>4cm
● ⅡB 明顯宮旁浸潤,但未達到盆壁
● Ⅲ期 腫瘤已擴展到骨盆壁,在進行直腸指檢時,在腫瘤和盆壁指檢無間隙。腫瘤累及陰道下1/3。由腫瘤引起的腎盂積水或腎無功能的所有病例,除非已知道由其他原因所引起
● ⅢA 腫瘤累及陰道下1/3,沒有擴展到骨盆壁
● ⅢB 腫瘤擴展到骨盆壁,或引起腎盂積水或腎無功能
● Ⅳ期 腫瘤超出了真骨盆範圍,或侵犯膀胱和或直腸黏膜
● ⅣA 腫瘤侵犯鄰近的盆腔器官
● ⅣB 遠處轉移

鑒別診斷


● 子宮頸殘端癌與慢性子宮頸炎、子宮頸柱狀上皮異位、子宮頸息肉、子宮頸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頸轉移性癌等疾病有著相似的癥狀,因此患者在出現陰道分泌物增多、陰道流液,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醫生可以通過宮頸檢查等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子宮頸殘端癌治療以手術治療和放療為主。根據臨床分期、局部腫瘤大小、殘存宮頸管長短、解剖改變、年齡、病人意願和醫療技術條件等制訂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手術治療

● 適用於殘端癌早期(0 期~ⅡA期)。
● 手術優點是年輕患者可保留卵巢和陰道功能。

放射治療

● 放療適用於宮頸殘端癌的各個期別,其總體原則與宮頸癌相同。
● 包括體外放療和腔內放療。

綜合診療

● 早期殘端癌擬手術治療,伴局部腫瘤>4cm時(即局部晚期宮頸癌),目前主張術前輔助治療,包括術前放療或術前化療或術前放化療,同一般宮頸癌。
● 中、晚期殘端癌推薦同步化放療,方案與注意事項同一般宮頸癌。
● 術後有高危病理因素者應輔助放療或放、化療,以減少盆腔複發和遠處轉移,提高生存率。

危害


● 子宮頸殘端癌預后差,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危及生命。

預后


● 子宮頸殘端癌預后差,影響因素包括臨床分期、治療方法、腫瘤大小和病理類型等。

預防


● 積極接種HPV疫苗,阻斷HPV感染。目前有二價疫苗、四價疫苗和九價疫苗,三種疫苗均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推薦在性生活之前接種完畢。
● 定期行宮頸癌篩查,早期發現子宮頸殘端癌,積極治療高級別病變。
● 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強抵抗力。
● 潔身自好,固定性伴侶,正確使用避孕套,避免高危的性生活。
● 在次全子宮切除前應常規做防癌檢查(同一般宮頸癌篩查)。

參考文獻


● [1] 謝幸,孔北華,段濤。婦產科學。第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 [2] 章文華. 子宮頸殘端癌。中國女醫師協會。首屆宮頸癌診治防高研班參考資料.2006,31-35.
● [3] 中華預防醫學會。中國子宮頸癌綜合防控指南: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8,2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