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彥民

中國當代學者、書法家

朱彥民,當代著名學者,書法家。男,1964年生,河南人,藝名朱楨,號美髯公,齋號冰醋齋、懷醑堂、后素軒。師從王玉哲,范曾先生,懷醑堂乃范曾先生所命賞。

現為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先秦史研究室主任、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大學中國畫法研究院兼職教授。任國際易學聯合會理事,中國殷商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先秦史學會理事、天津市國學研究會會長 等多所學術機構負責人和高級研究員。

1985年畢業於安陽師範學院中文系,初習甲骨文字。1992年畢業於鄭州大學歷史專業,獲歷史學碩士學位。1996年南開大學歷史系畢業,獲歷史學博士學位。

主要研究領域為甲骨學(古文字學)、殷墟考古與殷商社會生活史,書法藝術史論,招收先秦史方向碩士、博士研究生。

人物經歷


1985年畢業於安陽師範學院中文系,初習甲骨文字。
1992年畢業於鄭州大學歷史專業,獲歷史學碩士學位。
1996年南開大學歷史系畢業,獲歷史學博士學位。
現為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先秦史研究室主任、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大學中國畫法研究院兼職教授。任國際易學聯合會理事,中國殷商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先秦史學會理事、天津市國學研究會會長等多所學術機構負責人和高級研究員。
北京大學中國畫法研究院首批兼職教授、國際易學聯合會理事,《國際易學研究》編委、中國殷商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先秦史學會理事、天津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社科委員、天津市國學研究會會長、天津市甲骨學會(籌備)會長(天津市甲骨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天津市孫子兵法研究會理事、天津市文化局文博系統“名師教室”導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天津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會員、南開大學書法協會指導教授、南開大學書畫協會常務副會長、南開大學日中大學生書法交流主講教授、鶴壁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甲骨文摹刻藝術研究會研究員、中國甲骨文書法藝術研究會顧問、國際甲骨文藝術網學術顧問、中華易經國際研究院顧問、中華易經書畫研究院榮譽院長、廣東省潮汕文學院顧問、《戰國》電視連續劇歷史學顧問、子貢文化研究會顧問、淇河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河南省姓氏祖地與名人里籍研究中心認定專家、河北工業大學MBA教育中心《管理文化》課程專題講座教授等、太湖書院高級研究員、伏羲學院講座講授、滄州師範學院客座教授等。

研究方向


甲骨學(古文字學)、殷墟考古與殷商社會生活史,書法藝術史論。

主講課程


古文字學概論,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史,中國古代璽印,中國古代書法史,中華文明史。
甲骨學研究,文物考古與中國古代(先秦)社會史研究,先秦史料學,殷墟考古實習,中國歷史研究法,先秦諸子概論、先秦物質文化史、先秦社會生活史專題研究等。

主要貢獻


近年來,多次應邀中國內地、香港、台灣、日本等地講學。書法上溯殷契周銘,下宗魏晉鐘王,瀟灑飄逸,意雅氣濃,多次在鄭州、天津、鶴壁、安陽等地舉辦個人書展,書法作品多次獲獎並被國內外知名大學、博物館收藏。
學術專著
1.《甲骨文精粹選讀》(王宇信、楊升南、聶玉海主編,本人為主要參加者、執筆者),語文出版社1989年版。1996年再版。2004年三版。
2.《殷商社會生活史》(李民主編,本人為主要參加者,承擔其中第六章《商代的衣食住行》,約六萬字,並最後審定全部書稿),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殷墟都城探論》(專著),23萬字,南開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4.《黃河文化大百科全書》(合著),生活卷主編,約100萬字,四川辭書出版社1999年版。
5.《巫史重光——殷墟甲骨文發現記》(專著),29萬字,百花文藝出版社2000年版。
6.《甲骨文精粹選讀譯釋》(合著),80萬字,雲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7.《商族的起源、遷徙與發展》(專著),50萬字,商務印書館2007年版。
8.《楹聯知識與賞析》(專著),35萬字,南開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9.《商代社會的文化與觀念》(專著),40萬字,南開大學出版社2014年2月版。
10.《殷墟考古發掘與甲骨文研究》(專著),25萬字,台灣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2年9月版。
11.《商代服飾研究》(6萬字),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992年6月通過答辯。
12.《商代都城研究》(26萬字),南開大學博士學位論文,1996年6月通過答辯。
13.《甲骨文書法探微》(34萬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書法教育
自2002年開始,在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文物與博物館學系開設《中國璽印史》。
范曾先生題朱彥民教授書法集
范曾先生題朱彥民教授書法集
2005年在南開大學文學院東方藝術係為美術專業學生講授《書法基礎訓練》(一—四);自2003年始,在南開大學開設全校共選課《中國書法史》,該課2006年9月獲得南開大學優秀課程獎;作為南開大學書法協會指導教師,經常為大學生舉行書法講座。最近一次講座是在2006年春,為南開書法協會作《書法漫談》專題講座,並錄製光碟;後來在中日大學生書法交流活動中擔任講座教授。
在社會上,也經常做書法講座。
2009年8月18日晚,在廣東省汕頭市委宣傳部和聯通汕頭分公司聯合舉行的“駝島新論壇·聯通名家講座”上作專題學術報告《論書法藝術的自覺時代》。
2009年10月12日下午,在天津工業大學藝術學院為研究生作專題學術報告《論書法藝術的自覺時代》。
2009年8月8日和8月30日,兩次在天津市國學研究會舉辦的“國學沙龍”上作專題學術報告《甲骨文與甲骨文書法藝術》。
2009年10月18日,在河南省安陽師範學院文學院作了專題學術報告《甲骨文書法藝術簡介》等等。
學術論文
1·《書法藝術探源》(摘要發表),《殷都學刊》1986年第三期。
2·《貞人非卜辭契刻者》,《殷都學刊》1986年第四期。
3·《淺說甲骨文書法藝術》,《甲骨學研究》創刊號,安陽甲骨學會1987年出版。此文又被刊登在《殷都學刊》1989年第四期。1988年版《中國考古學年鑒》在“考古學研究專欄”中發表的郭振祿《甲骨文研究》專門介紹了此文(署名朱楨)。
4·《榜書述論》,《殷都學刊》1987年第四期。
5·《由康侯簋銘文說到周初三監》(與人合作),《殷都學刊》1988年第三期。此文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刊資料複印中心全文複印在《先秦史·秦漢史》1988年第十期。
6·《殷商文化研究綜述》,《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1988年第二期。
7·《商代後期都城研究綜述》,《殷都學刊》1989年第一期。此文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刊資料複印中心全文複印在《先秦史·秦漢史》1989年第八期上,又被收入《甲骨文與殷商文化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一書中。
8·《樂道何須固守貧——說子貢其人》,《殷都學刊》1989年第二期。
9·《談甲骨文中的象形字》,《甲骨學研究》第二輯,安陽甲骨學會1989年版。
10·《祖乙遷邢與卜辭井方》,《鄭州大學學報》1989年第六期。
11·《巾幗最早屬殷商——說婦好、婦井》,《殷都學刊》1990年第二期。
12·《祖乙遷邢地望考》(與人合作),收入《河北邢台歷史文化論叢》(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一書中。
13·《“易經”中關於殷周之際的婚姻制度》,《殷都學刊》1991年第三期。
14·《關於中國古代文明起源研究的評述》,《河南社科通訊》1992年第三期。
15·《卜辭“受酋年”新解》,《鄭州大學學報》1992年第三期16·《從甲骨文看商代後期都城》,此文為中國古都學會第五屆年會提交論文。先被收入《安陽古都研究》一書中,后又被收入《中國古都研究》第五、六合輯(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年出版)中。
17·《從〈尚書·盤庚篇〉看商代的用人制度》,《中州人才》1993年第一期。
18·《讀〈甲骨文所見商代的服飾〉——與杜勇先生商榷》,《中原文物》1993年第三期。
19·《“河洛”新解》,《阜新高專學報》1994年第三期。
20·《“右文說”一例舉隅》,《殷都學刊》1994年第四期。
21·《殷商時代醫學水平概論》,《山東醫科大學學報》1995年第二期。
22·《“殷人尚白”問題試證》,《殷都學刊》1995年第三期。此文被《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1995年第六期摘要,再被《新華文摘》1995年第十一期摘要,又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刊資料複印中心全文複印在《中國古代史(一)》1995年第十期上。
23·《魏晉時代的書法藝術理論》,《鄭州大學學報》1995年第四期。
24·《“河洛”神話產生真相新探》,《齊魯學刊》1995年第六期。。
25·《金甲文中的“基”、“己其”與箕子封燕考》,《北京建城3040周年暨燕文明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專輯》,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年版。
26·《從考古資料談商族的發展》,《中國文物報》1997年第51期(總第565期)。
27·《商代用人制度芻議》,《天津師大學報》1997年第5期。
28.《殷墟都城城牆之我見》,《殷都學刊》1998年第1期。
29·《“殷”“商”名辨》,《南開學報》1998年第1期。
30.《王玉哲》,《南開人物誌》第二輯,南開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31.《商族遷徙試論》,《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一卷,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32.《商族的遷徙與冀中南地區之亳》,《三代文明研究》第一集,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
33.《商族遷徙與魯西南地區之亳》,《夏商周文明研究》,中國文聯出版社1999年版。
34.《榜書通考》,《天津書法論文選集》,中國文聯出版社2000年版。
35.《政治宗教研究新成果——〈權利的謊言:中國傳統的政治宗教〉評介》,《天津社會科學》2000年第6期。
36.《〈明義士牧師家藏中國文物展〉中兩片甲骨的考釋》,《文史哲》2001年第2期。
37.《建設大學數字化博物館芻議》(與郭長虹合作),《中國博物館通訊》2001年第12期。
38.《殷墟卜辭“受酋年”新考》,《古文字論集》(二),《考古與文物》叢刊2001年版。
39.《甲骨卜辭亳地考》,《文物考古與博物館學研究論文集》,《南開大學》增刊2001年版。
40.《論商族對古代車馬起源與發展的貢獻》,《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四輯,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
41.《一部百科全書式的甲骨學研究巨著——〈甲骨學一百年〉》,《考古》2002年第1期。
42.《商湯“景亳”地望及其它》,《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2年第4期。
43.《“景亳”新考》,《紀念甲骨文發現10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
44.《1978年以後甲骨學有了更深廣的發展》(譯文),《殷都學刊》2003年第1期。
45.《三星堆出土青銅人像與殷墟玉石人俑服飾的比較》,《四川文物》2003年第4期。。
46.《殷墟玉石人俑與三星堆青銅人像服飾的比較》,《殷商文明暨紀念三星堆遺址發現七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8月版。
47.《甲骨卜辭“隹”、“叀”用法之異同考》,《殷都學刊》2003年第1期。
48.《甲骨卜辭“隹”、“叀”用法之異同考》,《首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崇文書局2003年版。
49.《殷卜辭所見先公配偶考》,《歷史研究》2003年第6期(在該期首篇)。
50.《殷人尊東北方位說補正》,《中原文物》2003年第6期。
51.《殷墟甲骨刻辭文例二題》,《殷都學刊》2004年第3期。
52.《鄭州商城亳都研究之述評及我見》,《鄭州商都3600年學術論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53.《評王玉哲教授新著〈中華上古史〉》,《人文論壇》2005年第二輯,中國社科出版社2005年版。
54.《殷墟考古資料に現はれる中原地區の気候および生態環境の変遷》,《中國交換研究員論叢》,第22號,愛知大學國際交流センター2005年3月;此文被日本國“論說資料保存會”編輯入《中國關係論文資料》第49號,2007年。
55.《商族起源研究綜述》,《漢學研究通訊》第二十四卷第三期(總號第95期),2005年8月。
56.《卜辭所見“殷人尚右”觀念考》,《中國史研究》2005年第3期(在該期首篇)。該文入選《中國學術年鑒》(人文社會科學)2005年版中國古代史“成果代表作·論文”一欄,放在首篇。
57.《關於商代中原地區野生動物諸問題的考察》,《殷都學刊》2005年第3期。該文被《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5年第6期《學術卡片》欄目摘引。
58.《痛悼恩師玉哲翁》,《天津孫子兵法研究》2005年第2期。
59.《千古一跳,終有識人——讀范曾先生〈王國維和他的審美裁判〉一文有感》,《文藝報》美術專刊2005年7月19日版。
60.《〈詩經·豳風〉“七月流火”之我見》,《文藝報》美術專刊2005年8月12日版
61.《商族起源新論》,《史海偵跡——慶祝孟世凱先生七十歲文集》,新世紀出版社2006年版。
62.《〈中華遠古史〉評介》,倉修良主編《中國史學名著評介》第五卷,山東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63.《從考古發現看商族發展過程中的經濟轉型》,《殷都學刊》2006年第2期。
64.《試論商族早期婚姻制度的變遷》,《中國古代文明探索——慶祝李民先生70壽辰論文集》,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5.《商代晚期中原地區生態環境的變遷》,《南開學報》2006年第5期。
66.《“殷人尚右”觀念的再考察——以甲骨文字形和考古資料為視角》,《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七輯,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67.《說甲骨文之“左王”》,《慶祝殷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功暨127甲骨坑發現7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大會宣讀論文,2006年8月10日—15日,中國河南安陽;收入台灣《中國文字》第32期,藝文印書館2006年。
68.《馬陵之戰的真實性不容懷疑——對〈“馬陵之戰”並非史實〉一文的駁辯》,《千古戰例垂青史——莘縣馬陵之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文史出版社2006年版。
69.《三里河遺址保護與開發利用項目設計方案》,《膠州歷史文化初探》,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70.《傳經歆向遂心愿,授筆鐘王樂杏壇——范曾教授書法教育思想探微》,該文在2007年6月26日慶祝范曾教授七十華誕學術研討會上宣讀,后收入《論范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71.《“七月流火”之我見》,《中國文化研究》2007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8年第1期全文複印;《天津社科通訊》首篇介紹此文。
72.《商代晚期中原地區的草木植被》,《殷都學刊》2007年第3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07年第1期《學術卡片》欄目摘引。
73.《商族起源於京津塘環渤海灣說》,《仰止集——王玉哲先生紀念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11月版。
74.《甲骨文入印的先驅——王雪民先生》,《印說》2007年第4期(總第二十一期)。
75.《論甲骨卜辭之“詠(永)王”》,《董作賓與甲骨學研究續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76.《“殷人尚白”問題試征》、《從考古發現看商族發展過程中的經濟轉型》,《殷商文明論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1月版。
77.《從甲骨文“王”字看帝王觀念的起源》,《中國社會科學院學報》2008年1月30日版。
78.《從甲骨文“王”字看帝王觀念的起源》,《中國社會科學院學報》2008年1月30日版。
79.《近代學術史上的一大公案——關於甲骨文發現研究諸說的概括與評議》,《邯鄲學院學報》第18卷,2008年第2期。
80.《論商族早期社會形態的演進歷程》,《南開學報》2008年第4期。
81.《甲骨文字的來源及其形成路線探索》,《文字學論叢》第四輯,江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版。
82.《論商族骨卜習俗的來源與發展》,《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九卷,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7月版。
83.《論范伯子先生在北方文壇的領袖地位——以〈王仁安文集〉為線索》,《范曾研究》2008年第2期。
84.《王玉哲教授甲骨學研究述評》,《殷都學刊》2009年第2期。
85.《商湯“亳都”地望在大伾山附近考》,《活著的歷史之樹:古地名》,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年4月版。
86.《商代中原地區的水文條件與降雨情況》,《2006-2008年度天津市社會科學學會優秀論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版。
87.《甲骨收藏在天津》,《天津日報》2009年7月13日“文史”版。
88.《從“若作酒醴,爾惟麴櫱”說到商代的酒文化》,《全國第二屆傅聖文化學術研討會專刊》,《先秦史研究動態》2008年第2期(總第48期),2009年8月版。
89.《論甲骨文發現之初的甲骨學家——王懿榮、孟定生、王襄之交往與關係》,王宇信、宋鎮豪、徐義華主編,《紀念王懿榮發現甲骨文11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8月版。
90.《八大山人書法作品中異寫字探析》,在2008年8月1-5日在山東煙台魯東大學舉行的“中國第四屆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宣讀發表;該文入選由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全國第八屆書學研討會”,論文提要收入《全國第八屆書學研討會論文集》,河南美術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91.《關於甲骨文中商族先公上甲的研究》,《甲骨學110周年:回顧與展望——王宇信教授師友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11月版。
92.《小議甲骨文中的“宋”與“商”》,《首屆中國文字發展論壇暨紀念甲骨文發現11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文字博物館》2009年第2期。
93.《甲骨文淇水探蹤》、《商代中原地區的水文條件與降雨情況》,2008年7月21-24日在南開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舉辦的“社會——生態史研究圓桌會議”上宣讀發表;該文被收入《淇水論壇》2009年第2期(總第2期)。
94.《六十年來津門甲骨文書法篆刻藝術發展述略》,該論文入選由天津市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舉辦的“天津書法六十年”學術研討會,發表在《天津書法通訊》2009年下卷(總第29期)。
95.《甲骨卜辭田獵地“衣”之地望考——兼論衣、殷、鄴之地理糾葛》,在2008年10月29日—31日於河南安陽舉行的“世界文化遺產殷墟考古發掘80周年紀念活動暨考古與文化遺產論壇”上宣讀發表;該文又發表在《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0年第2期。
96.《論中國社會價值系統的一主多元特性》,2008年11月8日在天津社聯第29屆理論創新論壇上發言。
97.《“河圖”“洛書”猜想》,2009年3月20日至23日,在廣東潮州硯峰書院“國際易學沙龍”上宣讀發表。
98.《商代中原地區的土質土壤》,2009年3月28-30日,在上海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舉辦的“區域生態是研究學術討論會”上宣讀發表。
99.《甲骨學在天津》,2009年6月28日上午,在天津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與天津市國學研究會主辦的“國學論壇”上作專題學術報告。
100.《論書法藝術的自覺時代》,2009年8月18日晚,在廣東汕頭市委宣傳部和連同汕頭分公司聯合舉行的“拖島新論壇·聯通名家講座”上作專題學術報告;2009年12月6日上午,在天津工業大學藝術與服裝學院作專題學術報告;2010年4月22日晚七點,在天津渤海銀行總部為該行的書法協會及員工書法愛好者作專題學術報告。
101.《甲骨文與甲骨文書法藝術》,2009年8月8日和8月30日,在天津市國學研究會舉辦的“國學沙龍”上作專題學術報告。
102.《甲骨文書法藝術簡論》,2009年10月19日下午,在安陽師範學院文學院為師生舉行了專題學術報告。
103.《滿城風雨曹操墓》,2010年3月25日晚於二主樓A座501教授,為“南開大學博導論壇”作專題學術報告。
104.《甲骨文所見商代自然災害及祭祀禳除活動》,2010年5月6日下午,在南開大學范孫樓230教室,為歷史學院“鄭天挺教授講座”作專題學術報告。
105.《天津市博物館館藏日月食甲骨在古代天文曆法及年代學上的意義》,《天津電視台》第二頻道“藝文評話”訪談節目,2006年8月22日首播,之後多次重播。
106.《甲骨學在天津》,天津電視台文藝部四集專題片(本人總撰稿),2006年6月拍攝完畢,正在後期製作。前兩集已獲天津市廣播電視局優秀電視節目選題一等獎。
承擔科研項目
(一)《殷墟考古發現與殷墟都城研究》,國家社科項目,98czs001,1998—2000,2.5萬元,完成結項。(二)《商族的起源、遷徙與發展》,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98JC770004,1998—2000,1.2萬元,完成結項。
(三)《南開大學中國古代社會歷史數字博物館建設》,教育部科技司“大學數字博物館建設”項目,李治安院。長為負責人,本人為項目召集人和協調人之一,2001年立項,經費40萬元,已完成了第一期建設。
(四)《從殷墟考古發現看殷商時代中原地區的生態環境》,南開大學創新基金項目,資助2萬元。在研中。
(五)《中國古代史》教材項目,本人參與先秦史有關部分,南開大學歷史學院立項,資助7500元,在研中。
(六)“馬工程”《中國古代史》教材項目,本人參與先秦史有關部分,南開大學與武漢大學合作立項,在研中。
(七)《從考古發掘看殷墟都城的生態環境》,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2005年度規劃項目,項目批准號:05JA770015,經費5萬元。在研中。
(八)《卜辭所見殷人的思維觀念與社會習尚》,南開大學“985工程”二期中國思想與社會研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2005年度項目,項目批准號:0538,經費3萬元。在研中。
(九)《甲骨學在天津》,天津市社科“十一五”規劃2006年度項目,TJLS06-1-003,經費2萬元,在研中。
(十)《亳社與商代都城研究》,全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後期資助項目,CZSHQ002,經費7萬元,在研中。
(十一)《商代方位觀念研究》,教育部出國留學歸來科研基金項目,2007年立項,經費1.5萬元,在研中。
(十二)《商族先公考論》,天津市社會科學研究後期資助,ZLHQ-04,2009年12月立項,經費2元。
(十三)《先秦社會生活史研究》,教育部重點高校社會科學研究基地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重大項目,2011JJD770028,經費20萬,2011年8月立項,在研中。

獲獎記錄


1984年春參加第二屆全國大學生硬筆書法大獎賽,獲一等獎;
1984年秋參加在河南省安陽市舉行“殷墟筆會”;
范曾先生繪朱彥民教授像
范曾先生繪朱彥民教授像
1985年行書作品獲安陽市群眾藝術年展一等獎;
1990年鋼筆書法作品獲鄭州大學學生書法比賽一等獎;
1992年春,在鄭州大學舉行個人書法作品展覽;
1993年秋,甲骨文書法作品入選《甲骨文書法藝術大觀》;
1994年甲骨文摹刻作品參加在安陽舉行的甲骨文摹刻藝術國際大展,獲金獎;
1995年春行書作品獲南開大學紀念“12·9”運動六十周年書法展覽特等獎;
1996年6月,在南開大學學生活動中心舉行個人書法作品展覽;
2003年3月,與人合作在南開大學東方藝術系舉行作品展覽;
2005年夏,甲骨文書法作品入選在國家博物館舉行的《中國古文字起源——終日甲骨文書法展》;
2006年夏,與人合作在河南省鶴壁市舉行書法作品展覽;
2007年6月,為慶祝范增先生七十華誕與人合作在南開大學東藝系舉行作品展覽;隨後甲骨文對聯書法作品入選“慶祝范曾教授七十華誕師生展覽”;
2007年9月,甲骨文書法作品入選“華夏情甲骨文書法藝術國際大展”;
2008年春,在河南省安陽市工人文化宮舉行個人書法作品展覽;
2009年8月甲骨文書法作品入選第二屆“華夏情甲骨文書法藝術國際大展”,作品獲二等獎;

書學書風


范曾先生題寫懷醑堂齋名
范曾先生題寫懷醑堂齋名
歷年來在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文博系和文學院東方文化藝術系開設“古文字學概論”、“中國書法史”、“中國璽 印史”、“書法基礎訓練”等多門書學課程,並擔任南開大學中日大學生書法交流活動主講教師。2004—2005年度赴日講學期間,參加愛知大學“傅山書法理論講讀班”。在南開大學主講全校共選課“中國書法史”,2006年度獲得南開大學優秀教學成果獎。
書風
書法作品上溯殷契周銘,感其天趣古樸;下宗魏晉鍾王,喜其瀟灑飄逸。學米黻風檣陣馬,沉著痛快;效鄭燮亂石鋪街,自然流麗。頗留心字外功夫,愛慕青山秀水佳人名篇麗質之美;不刻意筆下技法,陶冶古儒先賢治學為文書卷之氣。曾在鄭州、天津、鶴壁、安陽等地舉辦個人書展六次,書法作品多次獲獎並被國內外知名大學、博物館收藏。

各方題贈


朱彥民教授與范曾先生一起散步
朱彥民教授與范曾先生一起散步
與彥民往還十載,初唯知其窮契文之學,以青年不厭枯索,積漸成家。於殷墟都城、巫覡之史、商族源起 與殷先公偶配之學,咸有創說發明。一日見彥民書法,大詫異。乃詢其所師法,自謂少時於鄉間無擅文者,更無論精書翰。凡見舊帖,喜不自勝,心追手摹。於二王、米芾尤所心儀。余觀其書,飄逸有出塵之致,非時流逐怪追異者可同年而語。其結體神會殷虛書契,自有上古遺韻。昔觀堂、叔蘊書中亦曾有感。而彥民於行草中,更增漢晉簡牘、金文意味,則前未之見也。要之,心為書主,書為心畫。苟有詩心為書羽翼,彥民之書當赴絕塵。近年與余相晤,必以詩鐘、聯語為戲,久之漸窺門牖,且有從余學畫之志。彥民書法集付梓,囑為詩,余有厚望於朱君,詩以勉之:
大哲之門幾度春,推敲甲骨究天人。清寒淇水懷鄉曲,犖確伾山鑄此身。
觥斝常為佳句滿,翰毫信待墨池屯。傳經劉向遂心愿,十翼同儔探古醇。
甲申春彥民赴日講學前夕
江東范曾於南開大學西南村
彥民不僅術業有專攻,他登高能賦,下筆成章,格律倚聲,均是行家裡手,古典文學功底也非常深厚,所以,他不僅是學者,更是一個文人。彥民以學者而能書,故其書法底蘊,迥不同於一般的所謂書法家。縱觀他的書法作品,無論真、草、篆、隸及甲骨,皆能文與意合,情與景會。彥民兄據德遊藝,書法特其餘事。然而騷客幽懷,才人塊壘,有不得不發者。當其臨楮揮灑,意興神馳,所抒發者,不過其胸中數卷書爾,所謂“煥乎其有文章”,其人其書,何能以點划之工拙、習俗之眼目而拘之?今彥民兄書法集付梓,故不揣譾陋,謹為序,並成一律,以為彥民兄賀:
椎輪玉轂並馳驅,磊落才人腕底珠。眾美初集瓊琬絢,新煤乍落靄霞出。
文章自古千秋事,風物何曾百代殊。豪情更借傳神筆,寫將家山入畫圖。
郭長虹2002年9月19日於聽雨待虹齋
相關報道
呂國平《承古風而抒新意——記朱楨及其書法藝術》,《中國礦業報》1994年5月11日第036期第四版副刊;
佟有為《博士書法家朱楨》,《家庭報》1996年7月5日第27期第12版;
張淑英、高建春《考字研史之餘寄情翰墨——朱彥民博士書法展在南大舉辦》,《天津日報》1996年6月20日;
水長《南大一博士生舉辦書法展》,《今晚報》1996年6月19日第二版;
南開書畫苑、研究生會《朱彥民“告別南開園書法展”圓滿結束》,《南開周報》1996年6月28日第582期第三版;
丁昊《此處書畫意正濃——朱彥民、尹滄海書畫展觀記》,《南開周報》2000年4月5日;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韋承金攝影李星皎)《朱彥民尹滄海書畫聯展舉行》,《南開新聞網》2007-06-18 08:5;
楊穎《朱彥民教授書法藝術賞析》,《南開周報》2007年6月20日;
趙煥《鍾情於課堂的大鬍子教授》,《天津教育報》2007年11月7日;
逸馬《趕路的月亮——朱彥民先生和他的書法藝術》,《潤》2012年第4期。
學術
2004年獲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優秀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2005年四月獲南開大學優秀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2005年9月榮獲首屆中國南開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優秀成果獎;2006年榮獲第十屆天津市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1.《甲骨文精萃選讀》(王宇信、楊升南、聶玉海主編,本人為主要參加者、執筆者),語文出版社1989年版。1996年再版。2004年三版。此書榮獲1991年河南省優秀社科圖書二等獎。
2.《殷商社會生活史》(李民主編,本人為主要參加者,承擔其中第六章《商代的衣食住行》,約六萬字,並最後審定全部書稿),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此書榮獲1993年河南省優秀社科圖書一等獎。
3.《殷墟都城探論》(專著),南開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中國文物報》、《殷都學刊》等先後發表王宇信、李維明、陳絜、郭旭東等人四篇書評,香港城市大學《九州學林》發表黎婉欣《評朱彥民〈殷墟都城研究〉》,都對此書給予了較高的評價。2002年該書榮獲天津市第八屆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2003年榮獲南開大學優秀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
4.《殷卜辭所見先公配偶考》,《歷史研究》2003年第6期。此文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先秦史·秦漢史》2004年第2期全文複印;《中國史研究動態》2004年第8期,發表《2003年先秦史研究動態》,對該文進行了評述;2004年獲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優秀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2005年四月獲南開大學優秀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2005年9月榮獲首屆中國南開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優秀成果獎;2006年榮獲第十屆天津市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5.《商代中原地區的水文條件和降雨情況》榮獲2006—2008年度天津市社會科學學會優秀成果獎。
6.《商族的起源、遷徙與發展》,商務印書館2007年版。2009年12月獲第五屆中國南開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優秀成果獎。
7.2011年7月,被天津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評委2009—2010年度天津市社會科學界學會先進工作者。

影像訪談


2010年7月28日,應鶴壁市淇河文化研究會、鶴壁市電視台、鶴壁日報社邀請,在鶴壁市電視台演播廳,作題為《悠久的歷史,璀璨的文明——淇水兩岸先秦歷史文化覽勝》的學術報告。
受邀參加《天津電視台》第二頻道“藝文評話”訪談節目,縱論《天津市博物館館藏日月食甲骨在古代天文曆法及年代學上的意義》,2006年8月22日首播,之後多次重播。
受邀參加天津電視台文藝部四集專題片《甲骨學在天津》的錄製,作為總撰稿並參與出鏡訪談,2006年6月拍攝完畢,已製作並播出的前兩集,已獲天津市廣播電視局優秀電視節目選題一等獎。
受邀參加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國慶60周年獻禮巨片的拍攝,為8集大型人文紀錄片,接受採訪,參與訪談。

詩賦作品


朱彥民教授不僅潛心治學,術業專攻。治學之餘且雅好詩賦,登高吟嘯,攬勝抒懷,誠文人風範也!
詩賦作品有《淇水賦》、《大伾山賦》、《萬槐園記》等。
美髯著作
美髯著作
美髯書藝
美髯書藝
美髯學術活動
美髯學術活動
美髯師友
美髯師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