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於達的結果 展開

於達

畫家

1965年生於中國湖南嶽陽,1989—1991年進修中央美院油畫系,北京油畫學會理事。作品多次參加省美展,全國美展和中外文化交流展並有作品獲獎。近年來主要從事江南水鄉創作,多幅作品被國內外畫廊、美術館和友人收藏。現任北京乾元藝術機構秘書長。

人物簡介


於達圖集
於達圖集
於達,1965年生於中國湖南嶽陽,1989—1991年進修中央美院油畫系,北京油畫學會理事。作品多次參加省美展,全國美展和中外文化交流展並有作品獲獎。近年來主要從事江南水鄉創作,多幅作品被國內外畫廊、美術館和友人收藏。現任北京乾元藝術機構秘書長。

人物生平


於達的江南水鄉
於達的江南水鄉
於達是一個認同自己生存背景的畫家。他痴迷於自己所感受到的美,也眷戀產生這種美的地域。這是一種承接。對於形成其個性的每一種淵源,他都不忘懷;他相信事物是匯聚,他知道他來自哪裡,因此對每一部分都心存感激。這其實是千百年來中國藝術家完善自身的不二法門:從普遍還原個性,又由個性走向普遍。在物我之間出入無礙,觀照一個更圓滿的世界。
但在當代中國繪畫界,尤其是講求否決個性淵源的油畫領域,擯棄承接關係幾乎成了投身藝術的入門證。於是,於達的這種樸素的態度反而顯得超群拔俗,清澈嘹亮,一如他筆下的江南。
江南,所謂“煙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那是過去。但在洗盡鉛華之後,江南的風物與人情之美,非但依然有傳統形式的存在,且因時代變革的反差,更顯得純凈、悅目。說它是歷史的沉積也好,自然的天造地設也好,它的美卻是活潑的現在。只是很少有人將它當作活水源頭。
於達有中國傳統藝術家的見解與品位,這或許是他發現江南的前提。但無論是他的作品所呈現的凝練、蘊藉的審美特徵,還是他游弋於江南勝地的人生經歷,都表明,江南以水為原點的靈秀氣質,正好契合了他性情的培育與人生歷程。於達出生於湖南嶽陽,也是人文薈萃之地,他成長於洞庭瀟湘,奮發於珠江羅湖,但都遊走於江南,與水結下了不解之緣。水,滋潤萬物,可以使上致下,更有泯沒一切的反作用力。水是充滿了矛盾的統一。有這樣一位永恆的導師相伴,於達是幸運的。水,在於達的人生中無疑發生過深刻的作用和影響。他向水而悟所得的人生智慧,經由作品所傳達的或許只是點滴而已——藝術家的困難和優勢同在於此,但已足以啟迪人心,煥發睿智,這正是水賦予於達的使命,也是於達對江南的最好回報。另一個角度來看,儘管江南水鄉豐厚多彩的審美資源,可以喚起多種多樣的創作衝動,但於達能夠自如地觸及到水鄉品格的各個層面,既可輕盈明麗、又見沉雄悲愴,這就不僅僅是外因能誘發那麼簡單了。應當說,於達是以他自己對人生乃至生命的領悟,選擇了江南。
於達的水鄉作品所表達的情愫是極為豐富的,但同時呈現出陳陳相因,由表入里的演化軌跡,脈絡很清晰。這說明於達具備了一個藝術家以繪畫進行思考的能力。而在遞進過程中,他所發揚的江南神韻,始終蘊含著一種淡泊、恬靜的襟懷,二者相映成趣。這就屬於身心合一的奇妙境界了。由此,於達的江南水鄉也就成了他人生態度的寫照,能在氣質和修養上與他表現的對象達成同構,是藝術家成熟的標誌。
在開始介入水鄉題材時,於達便是一位生活情趣的發現者。畫舸搖煙水滿塘,柳絲輕軟小桃香。從《搖櫓女》系列中,那些平實的、美妙的、令人怦然心動的姿態,與水天雲樹渾然一體,但卻是一切的中心。於達交給讀者的,除了一雙眼睛,還是一樁公案。最平常不過的動作控制了宇宙,這是可能的嗎?是的。產生在日常的勞作中的美,居然引發了空靈。
藝術的一個標準就是產生驚訝。無論其動因如何,於達顯然是一個能夠產生驚訝的畫家。
接下來,他越過了對於江南的一般認識——那個柔美、纖弱,溫順的江南,往往指示出江南的剛毅、凜冽與拒絕。其根源還在於水——這個互相排斥的屬性的複合體。當陰柔的一面被過多地張揚而終於成為錯覺,那麼探求陽剛的一面來撥亂反正,正是藝術家的責任。於達對於江南品格的表達,雖然形態有異,但多出於對水的感悟。他以此來親身印證江南的千姿百態、古道情長;更由水的性情,投射出深邃的人生智慧。這種反省與觀照,在於達作品中表現最多。這其實是很自然的,水之大,無以為喻也。在當今畫壇,於達就是這樣一位虔誠的水的詩人。
江水磨銅鏡面寒。在《黃金水道》、《波光倒影》、《五月鄉情》、《悠悠歲月》等一系列作品中,於達寄情融理,通過江南特有的風物,盡情揮灑他對江南文化的獨特體認。他筆下的波光水影,總是凜冽、勁捷,如劍出鞘,透出一種剛性美。其他如煙橋石樹,都凝結著睿智,是他生命經驗的吉光片羽。讀於達的作品,始覺古樸靜謐,繼而輕靈飄逸,頗有滌盪塵俗之感。江上團團帖寒玉,月波春水入門流,僅其幽遠超凡的意境,便足以使心靈得到凈化與飛升。
於達的另一類作品是表達傷逝情懷的。《憶江南》、《憶》、《夢鄉》等系列作品,引領人走入情感的幻境。歲月滄桑、白駒過隙的恍惚之餘,頓生韶華易逝,今夕何夕的慨嘆。在那裡,落雁沉魚,流水人家,都彷彿在低回沉吟,訴說著江南的千古幽情。這一類作品,可以說是思想中的事物和實際中的事物之完美結合,堪為逸品。
但總體而言,於達的江南水鄉還是明亮、悠揚的,是從飽含敬畏與感激的靈魂中蓬勃而出的,即使是憂傷也充滿著喜悅。因為無論江南之于于達,還是於達心中的江南,是真知而非虛幻。此外,一個藝術家必須有自己的語言。於達的繪畫語言樸素、自然、純正,他有意識以中國傳統繪畫的情境去處理油畫,畫面氛圍均衡、完整,畫面元素調度有致,秩序井然。創造了一種適宜表達事物精神因素的技巧。於達不是一個簡單風景畫家,他是提升了這一畫種使之具備中國色彩的畫家之一。
對於江南,鄭愁予的詩是無奈的:
嗒嗒的馬蹄是個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只是過客。
但畫家於達則不然,他是自得的,他是歸人。

個人作品


於達[畫家]
於達[畫家]
1991年《拿蘋果的農家小孩》參加湖南省美展獲二等獎
1992年《青石板,童年》參加湖南省美展獲優秀作品獎。
1993年《窗外的世界》參加長江沿線三省六市美展獲三等獎;《青石板,童年》在中國美術館參加全國石化第二屆美展獲銅獎;《童年的夢》參加中國油畫作品展。
1994年《織女》參加全國第八屆美展。
1995年《山野》參加全國第十次新人新作展。
2002年參加中委文化交流展。
2003年參加中法文化交流展。
2004年《悠悠歲月》參加中國國際藝術博覽會獲金獎。
2009年《遠去的記憶》 、 《夢鄉》參加國家畫院美術作品聯展;《霧鄉》 、 《雙橋秋色》參加十一屆全國美展湖南優秀作品展;在海外文摘刊物上發表於達當代水鄉作品。
2010年參加乾元藝術家聯展;參加新世紀中國藝術十年書畫名家邀請展;在《藝術主流》發表於達當代水鄉集;出版《當代藝術家工作室》書刊。
2011年水鄉作品參加《城市圖景》中國當代優秀青年油畫藝術展;水鄉作品參加建黨九十周年繪畫展;水鄉作品參加台北寶勝畫廊聯展。
2012年參加廣州寫實油畫名家邀請展;參加蘇州中國寫實油畫邀請展;水鄉作品參加台北新藝博會;參加湖南省首屆青年油畫展,《夥伴》獲一等獎;在軍事博物館主辦湖南歷史題材展獲銅獎。
2013年“融合與前瞻”油畫精品展,《夥伴》獲一等獎;山西日報專版連載“於達江南水鄉”作品四期。
2014年作品《無聲歲月——母親》參加十二屆全國美展湖南優秀作品展。

江南風景油畫的意境


於達江南風景的意境
於達江南風景的意境
江南文化在一些文化研究學者那裡被學術地叫做“審美-詩性”文化,同時也常常把它名至實歸地稱為“魚稻文化”——審美-詩性文化的源頭終究離不開其特有的物質或物產,而這些,當然首先應歸結為江南特色的自然地理或地域氣候的造化。
從“魚稻文化”這一概念及其相關內涵來看,它確實已在許多以江南鄉土田園為對象的風景畫與風俗畫中得到了獨特的體現。
如果就其所涉地域氣候(如冷熱寒暖溫濕)與天氣(如陰晴雨雪霧風)來說,則首推就是風景畫——它既有人物出現,也有以純自然或外部景觀為表現對象,景物所處的氣候與天氣狀況,就不能不是作品重要與主要的觀照元素。事實上,對氣候與天氣的關注與描繪,一直是構成風景畫表達其審美-詩性特色即抒情特色的最富表現力的元素。
油畫家於達的作品多是純風景畫,他在《黃金水道》、《秋韻》中首要把握的正是景物所處地域氣候與天氣的特色或變化。畫面中雨水充足,畫面同時也告訴我們秋天是豐收的季節。
於達油畫作品中的《黃金水道》、《秋韻》、《與夢鄉》、《憶江南》我們所見的恰恰是翌日雨後天氣,並似乎還感覺有濕潤的潮氣。而“雨”作為江南天候的惠顧也是江南人家的期盼,它還巧妙地通過畫面正中伸向遠方,藉助小河曲徑通幽的延伸,由之而引導到一片襯托在天空里的遠樹林,作品有效地表達出透視空間的縱深感,贏得了相當寫實的空間關係。這裡,恰恰是對江南小河的描繪,使作者所選擇的“曲徑通幽的延伸”圖式——田園風景畫最經典的圖式。使我們看到了天空與雲朵和霧氣,換言之,曲徑通幽的小河具有鏡像的功能——天空與雲朵和霧氣在畫中實際佔據的空間,卻有幸在水面諸多里又被映照出來——本是一體而分別於天壤的雲與水,好像在此相望與相思……
畫家在這裡的描述作為審美解讀的體驗好像也來了詩性,實際上它還是來自於畫面的客觀景物,這說明了畫家在藝術創造中訴諸作品內涵意蘊的深度與豐富;而風景畫固有甚至獨有的抒情詩般的審美-詩性價值,也在此獲得了有力的驗證。
江南,所謂“煙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那是過去。但在洗盡鉛華之後,江南的風物與人情之美,非但依然有傳統形式的存在,且因時代變革的反差,更顯得純凈、悅目。說它是歷史的沉積也好,自然的天造地設也好,它的美卻是活潑的現在。只是很少有人將它當作活水源頭。
這些年畫家於達遊走於江南,與水結下了不解之緣。水,滋潤萬物,可以使上致下,更有泯沒一切的反作用力。水是充滿了矛盾的統一。水,在畫家於達的人生中無疑發生過深刻的作用和影響。向水而悟所得的人生智慧,經由作品所傳達的或許只是點滴而已——藝術家的困難和優勢同在於此,但已足以啟迪人心,煥發睿智,這正是水賦予他的使命,他的作品也是對江南的最好回報,也是田園抒情詩。

水鄉的守望者


近年,當代著名油畫家於達創作了一批反映中國江南風土人情的油畫作品,他以嚴謹、細膩的寫實手法,輕快、素雅的色彩調子,柔和、抒情的藝術語言,表達了他對江南水鄉的眷戀之情,亦反映了油畫家的藝術風格和美學觀點。
業內的油畫家對於達的江南水鄉題材油畫讚不絕口,稱他是“水鄉守望者”:“幾縷陽光,鬆鬆地灑落。青瓦編第一重網,白牆織第二重網,空氣被濾得清凈,方才穿過橋洞,凝成一份透明和莊重,注入小河的水中。小河也變得凝重,那漣漪帶著綢一般的紋,遲緩緩地盪開。倒影中的水鄉總在夢中。有時,從橋洞的後邊傳來零碎短促的槳聲,槳聲未到,綢質的水面已經剝開層層波粼……這是如夢的水鄉,是著名油畫家於達筆下令我們熟悉的水鄉。”
於達認為,一個藝術家選擇什麼樣的題材並不重要,關鍵是如何表現。美國作家福克納一生作品雖然大多取材於他所熟悉的南方小鎮,寫的都是名不見經傳的凡人小事,但是卻反映了時代的變遷和豐富的人性。於達認為,他就是想通過江南水鄉特定的地域風貌、風土習俗、歷史傳統,以油畫方式來表現中國人特有的情感。江南水鄉已經成為於達畫作特有的符號。
於達油畫中的水鄉像夢。這一富於詩意的水鄉也正在遠去。傳統的江南水鄉,依水而居,依水而市,創造了一種與小河水巷相諧的建築尺度和人居風味。當時的交通工具是船,船道是河,是水網,水畔的棲居既有家園的樂處,又有水泊天涯的鄉愁。於達的水鄉油畫正是抓住了水鄉的這種濃濃的風味,讓這樹這屋罩在有厚度的光中,如霧如夢,而讓水來顯發生機生趣,這是水鄉特有的詩意。隨著現代道路交通的發展,新的生活形態徹底地改造了人們的習俗,水鄉的拱橋、廊街、青石板道,離人越來越遠。
更重要的是水鄉曾有的那種尺度關係、水陸關係、節令關係和夢一般的寧靜被完全改變,像遙遠的記憶留在人們對於大道大樓的瞬息回望之中。今天確有一些江南水鄉成功保護的例子,但在那裡,水鄉也越來越像一個散了戲的舞台,離水鄉真實的生活、離活的水鄉的詩意越來越遠了。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於達對水鄉的描繪顯出了人文守望的意味,顯出了繪畫深處那歷史的道白。也許有一天,我們真的只有站在於達的水鄉繪畫面前,揣度水鄉的真生活,回味那消逝的水鄉詩意。
於達的油畫藝術在國內外享譽很高,他的眾多作品曾多次獲獎。他的作品被美國、日本、台灣、香港、印度尼西亞、加拿大、新加坡等單位及個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