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雨不停國
2011年中國台灣文藝迷你劇
《那年,雨不停國》是台灣公視於2010年5月15日播出的文藝迷你劇,由陳慧翎執導,簡嫚書、張書豪主演。
該劇講述了了在八八風災中失去摯親的少女菁菁面對新的生活和學校,與風災的陰影與死亡的傷痛抗爭的故事。
《那年雨不停國》突顯經歷重大創傷后的人所潛藏的心理壓力,編劇通過刻畫女主角菁菁和新同學阿海之間若有似無的青春戀曲,點出“陪伴”這個概念。
那年,雨不停國
阿海從來沒看過這樣的人,撞進別人家沒說半句話就算了,摔車跌得慘兮兮卻也不見她呻吟或檢查傷口,只是坐在地上死命地翻著包包,那慌亂與絕望就像氣喘發作的病人搜尋噴劑一樣,是什麼東西這麼重要,非得現在找不可。謎底揭曉,是耳機。女孩掏出了耳機戴上,摔車的狼狽和傾盆大雨彷彿都不存在了,她進入了自己的世界。
後來阿海才知道,她就是這學期新來的轉學生菁菁。這裡天天下雨,菁菁出門卻從不帶傘,反倒是一定要戴上耳機,好像很怕聽見雨的聲音。
一次偶然的機會,阿海意外發現菁菁居然也會吹薩克斯,她的樂聲里有著他從來沒聽過的東西,如此難懂,卻又讓人如此難忘。然而,當他進一步邀約菁菁加入管樂社,卻換來了菁菁的倉皇逃跑。
這女孩的背後到底有著什麼樣的故事,阿海不自覺地開始跟蹤菁菁,一步步地踏入他這輩子想都沒想過的人生里。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簡嫚書 | 林雨菁 | |
張書豪 | 張福海 | |
張捷 | 阿晃 | |
吳朋奉 | 菁叔 | |
謝瓊暖 | 菁嬸 | |
蘇炳憲 | 老艾 | 簡介 教練 |
陳咨憲 | 芭樂 | 簡介 堂弟 |
劉瑞琪 | 海媽 | |
丁強 | 海爸 | |
柯淑勤 | 菁媽 | |
綠茶 | 陳英俊 | 簡介 社長 |
游安順 | 菁媽同居人 | |
王滿嬌 | 阿嬤 | |
黃連煜 | 菁爸 | |
黃鈺晅 | 小菁菁 | |
吳建豪 | 阿晃表哥 | |
塗百鋒 | 出演 |
製作人 | 吳建豪、洪天祥、塗百鋒、周毅銓、鄭舜元(製片助理) |
監製 | 丁曉菁 |
導演 | 陳慧翎 |
副導演(助理) | 余慧君 |
編劇 | 巫知諭、李懿芳、趙荃、夏康真 |
攝影 | 林國隆、陳宗志、王文志、李孟庭(劇照) |
配樂 | 蘇聖育(樂隊指導) |
剪輯 | 吳姿瑩 |
美術設計 | 陳勇志、廖宴舟(執行)、黃舒、潘胤余、黃聖偉(助理) |
造型設計 | 蔡銀埤、陳威君、郭姵妤、賴婉婷 |
服裝設計 | 歐芷安 |
燈光 | 陳道忠、楊世光、陳惠昌、蔡孟宗 |
錄音 | 吳嘉麗、黃大衛、葉約瑟、杜建宏 |
劇務 | 張玉山、洪議喨、高崇偉 |
場記 | 蔡雨婷 |
(以上資料來源)
林雨菁 演員 簡嫚書 17歲女孩,來自陽光遍地的南台灣,個性機智幽默、活潑主動、帶點小小的霸氣。一場無情的風災奪走了她所有的家人也迫使她來到陰濕多雨的東北角,與叔叔一家同住。她不在乎任何事,也失去了活下去的熱情,她不知道為什麼命運要獨留她一人在這世上,因此決定對這世界關閉心房,直到父親生前訂購的薩克斯風吹嘴意外出現。 | |
張福海 演員 張書豪 17歲男孩,住在陰濕多雨的東北角,從小在幸福家庭長大,個性單純善良,是東北高中管樂社最健康的陽光少年,熱愛音樂的他,一心只想把薩克斯風吹好,直到遇見了林雨菁。她的音樂里,有著他從來沒聽過的東西。雖然是如此難懂,卻讓他想要一直陪著她。 | |
那年,雨不停國 | 周明晃 演員 張捷 17歲男孩,東北高中管樂鍵盤手。阿海的死黨。喜歡穿高腰褲,總是把襯衫扎進褲里,永遠在腰間戴一個霹靂腰包和中年歐吉桑愛用的手機套。阿晃對自己的思考邏輯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信,也因為如此,他從不在意大家異樣的眼光,也常發表被同學們視作白目的言論。對於他,大家最好奇的,還是他神秘的腰包里到底裝了什麼。 |
那年,雨不停國 | 陳英俊 演員 綠茶 社長,視管樂社興亡為己任,想盡一切辦法就是希望招生不振的管樂社不要斷在他手上。 |
那年,雨不停國 | 老艾 演員 蘇炳憲 55歲,東北高中管樂團教練。講話直接不留情面,但每次都能命中事物的核心。有三十年的帶領管樂團資歷,帶過無數天團,現在卻成為過氣教練,來到東北角海岸偏遠的東北高中帶團。面對這群不受教的學生,老艾直覺自己無英雄用武之地,教起書來也意興闌珊。在無意間,他聽見菁菁的音樂里,有著同齡學生缺乏 的情感,因此對菁菁另眼相看,也重燃帶團的熱情。老艾認為一個好的演奏者,應該將音樂和生命歷程合而為一,而不只是一台可以照譜演奏的機器而已。 |
那年,雨不停國 | 小雅、安琪、涵涵 演員 高琪蓉、蘇笠汶、范意翔 正妹三人團,三人小團體,為東北高中管樂社長號手與小喇叭手,熱衷追求流行與美容諮詢,認定管樂社的兩大怪咖是老是穿高腰褲的阿晃和生活在自己世界里的菁菁。 |
那年,雨不停國 | 阿晃表哥 演員 吳建豪 28歲,少年老成的他,對性靈方面的研究特別有興趣,是阿晃的心靈導師,也意外成為開啟菁菁心門的關鍵人物。 |
那年,雨不停國 | 林建文/菁叔 演員 吳朋奉 40歲,沖水間兼游泳器材用品店老闆。是個嚴肅重視規矩的父親。哥哥與媽媽在這次的風災中喪生,他將菁菁接回東北角的居住地同住。他把帶好菁菁視為自己最重要的責任之一,因為唯有這樣才能對得起死去的大哥和媽媽。 |
那年,雨不停國 | 李秀玲(菁嬸) 演員 謝瓊暖 38歲,沖水店老闆娘,看似大喇喇,其實有顆細膩的心,只是在暗中觀察菁菁的需要,默默給她最適切的關心,然而,面對菁菁緊閉的心扉,她也無計可施。 |
那年,雨不停國 | 芭樂 演員 陳咨憲 10歲,菁菁的小堂弟,認為爸爸媽媽對堂姐菁菁偏心,常常發出不平之鳴。他養了一隻楓葉鼠名叫弟弟,是菁菁輕吐心事的唯一對象。 |
那年,雨不停國 | 阿嬤 演員 王滿嬌 65歲,兒子離婚後,與兒子合力將孫女菁菁撫養長大,卻在風災中不幸喪生。活潑開朗的阿嬤總能從兒子的葬儀樂手工作中,作出不少另類的詮釋,這些也都潛移默化的影響菁菁對生命的態度。阿嬤熱愛烹飪與園藝,她的紅豆桂圓小湯圓以及在家門口親手栽種的百合,都是菁菁最難忘的回憶。 |
那年,雨不停國 | 林建雄 演員 黃連煜 菁菁的爸爸,老帥哥。42歲,靠零工以及葬儀樂隊薩克斯風手維生,離婚後,與母親合力將女兒菁菁撫養長大,與菁菁感情深厚,卻在風災中不幸喪生。菁爸幽默風趣,熱愛薩克斯風,卻因為家境貧窮,無法接受正統音樂訓練。但即使只是吹個西索咪,他也非常享受,他曾告訴菁菁他要吹出最好的聲音,因為他參加的可是每個人一生中最後的一場音樂會。他對音樂的熱情深深影響著菁菁。 |
(以上資料來源)
disc 1
曲目 | 曲名 | 演唱 |
片頭曲 | 雨沒停過 | 蛋堡 |
插曲 | 好想 | 林依霖 |
呵愛 | Tizzy Bac | |
片尾曲 | 千風之歌 | 洪天祥 |
disc 2
曲目 | 曲名 | 曲目 | 曲名 |
1 | Title | 11 | Mother and Girl |
2 | Open | 12 | Memory |
3 | Rush Memory | 13 | Pray |
4 | Dropping Silence | 14 | Encounter |
5 | Father's Song (四重奏版) | 15 | Leaving |
6 | Water Girl | 16 | Fruit Store |
7 | 小星星 Big Band 版 | 17 | Father's Song (Sax and Strings 版) |
8 | Conflict | 18 | Father's Song (Big Band 版) |
9 | Father's Song (Piano Solo版) | 19 | A Thousand Winds (Big Band 版) |
10 | Mother | 20 | Coda |
(以上資料來源)
時間 | 頒獎禮 | 獎項 | 獲獎者 |
2010年 | 第45屆台灣電視金鐘獎 | 戲劇節目導播(演)獎 | 陳慧翎 |
頻道廣告獎 | |||
戲劇節目獎 | 《那年,雨不停國》(提名) | ||
戲劇節目最佳女主角獎 | 簡嫚書(提名) | ||
戲劇節目最佳女配角獎 | 柯淑勤(提名) | ||
戲劇節目編劇獎 | 夏康真、巫知諭、趙荃、李懿芳(提名) |
(以上資料來源)
那年,雨不停國
播出日期 | 地區 | 平台 | 時段 |
2010年5月15日 | 中國台灣 | 公視13頻道 | 每周六晚九點至十一點 |
收視排名
集數 | 全台灣省排名 |
第一集 | 77 |
第二集 | 41 |
第三集 | 40 |
第四集 | 36 |
第五集 | 28 |
第六集 | 16 |
幕後特輯 | 53 |
《那年雨不停國》突顯經歷重大創傷後的人所潛藏的心理壓力,編劇通過刻畫女主角菁菁和新同學阿海之間若有似無的青春戀曲,點出“陪伴”這個概念。該劇的氛圍也夠獨特,除了綿綿不斷的雨絲外,劇中東北角海岸魔幻的風景成為這部戲最動人的舞台。《那年,雨不停國》另一項特色則對音樂的追求,在菁菁走出災後創傷的歷程中,音樂可說是故事主軸下一條隱藏的平行線,觀眾可以從音樂的變化中,感受到角色的改變與成長,體驗生命最的悸動。
《那年,雨不停國》是一部以台灣八八水災為背景的迷你劇,用年輕男女間的故事來體現這場影響到全台灣民生的重大災難。故事立意新穎、表現清新,帶來全新的欣賞視角,主演們的表現絲絲入扣,是難得的一部好劇(新浪網 評) 。
《那年,雨不停國》以自身獨有的人文關懷氣質,走入了觀眾的視線。精緻細膩的畫面,清新質感的人物,這些都讓這部劇集煥發出神采,雖然劇情節奏極度緩慢,卻恰恰在緩緩的步調里抒發著人物真誠的情懷,既有沉默卻溫暖的親情,也有淺淡而清甜的戀情,讓觀眾在浮躁的現實生活里抽身片刻,用心來體會,用心來感懷的一部劇集(網易網 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