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承晟
孫承晟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博士、副研究員,雲南宣威人。1997年畢業於蘭州大學地理系,獲理學學士學位。
200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科學與社會研究中心,獲哲學碩士學位
2005年畢業於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獲理學博士學位
2005年8月起,為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明清時期的科學技術史和中西交流史、法國科研機構史。現主持該所“國家與科學: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研究”項目。
2004年2月,獲北京中國學研究中心(TBC) 2004年度青年學者獎學金。
2004年4月至2005年3月,獲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獎學金,參加愛爾蘭根大學 (Friedrich-Alexander-University Erlangen-Nuremberg)中西知識互動研究項目(International Quality Network: Exchanges of Knowled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Historical and Philosophical Dimensions)。
2006年10-12月,獲法國外交部文化處“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學者”(Jeunes Chercheurs en Sciences Humaines et Sociales)獎學金,為法國國家科研中心REHSEIS小組訪問學者。
“明清時期傳入的西方火器及其影響”,載汪前進等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外交流卷》,北京:科學出版社。(出版中)
“法國國家科研中心及其合作制度”,《科學文化評論》,5卷5期(2008),46-59頁。
“明清之際西方光學知識在中國的傳播及其影響:孫雲球《鏡史》研究”,《自然科學史研究》,26卷3期(2007),363-376頁。
“國家與科學: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研究”,《廣西民族大學學報》,13卷3期(2007),29頁。
“竺可楨,中國可持續發展事業的先驅”,《科學對社會的影響》,2003年1期,35-40頁。
翻譯托瑪斯·比爾克:“閣樓上的研究所”,《科學文化評論》,3卷1期(2006),22-31頁。(與方在慶教授合作)
“Transformation and assimilation: the response of Chinese literati to Western cosmology in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period,” History of Mathematical Sciences: Portugal and East Asia IV/Europe and China: Science and Arts in 17-18 Centuries, Nov 6-8, 2008, Beijing.
明清科學史、中西交流史
法國科研機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