墜桃草
墜桃草
墜桃草,中藥名。為蘭科植物蔥葉蘭Microtisunifolia(Forst.) Rchb. f.的全草。分佈於長江以南各地。具有滋陰益腎之功效。用於疝氣,白濁,帶下。
全草。
味淡,性溫。
滋陰益腎。
用於疝氣,白濁,帶下。
1、治小兒疝氣、睾丸腫大及氣脹肚痛:配伍八月瓜、陰桃子=算盤子等。
2、治膀胱疝氣,白帶:雙腎草15-30g(鮮品60g),煎湯服。
內服:煎湯,15-30g,鮮品加倍。
4-5月採收,鮮用或曬乾。
塊莖較小,近橢圓形,長4-7毫米,寬3-6毫米。莖長15-30厘米,基部有膜質鞘。葉1枚,生於莖下部,直立或近直立,葉片圓筒狀,近軸面具1縱槽,長16-33厘米,寬2-3毫米,下部約1/5抱莖。總狀花序長2.5-5厘米,通常具10餘朵花;花苞片狹卵狀披針形,長1-2毫米;花梗很短,連同子房長2-3.5毫米;花綠色或淡綠色;中萼片寬橢圓形,長約2毫米;寬約1.5毫米,先端鈍,多少兜狀,直立;側萼片近長圓形或狹橢圓形,長約1.5毫米,寬約0.8毫米;花瓣狹長圓形,長約1.2毫米,寬約0.5毫米,先端鈍;唇瓣近狹橢圓形舌狀,長1.5-2毫米,寬約1.2毫米,稍肉質,無距,近基部兩側各有1個胼胝體;蕊柱極短,頂端有2個耳狀物。蒴果橢圓形,長約4毫米,寬2-2.5毫米。花果期5-6月或8-9月。
生於低山丘陵區的陰濕處。分佈於長江以南各地。
《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滋陰益腎;治膀胱疝氣,白濁及婦女白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