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郵政公司
山西省郵政部門的領導和管理機構
山西省郵政公司(原山西省郵政局)是根據國務院批准的信息產業部和國家郵政局“三定方案”的精神,在全國地市縣完成郵電分營后,在原山西省郵電管理局的基礎上,將其中郵政工作分離出來,單獨組建的、獨立的社會公用企業,根據國家郵政局授權,負責全省郵政行業管理,負責全省郵政網的統一建設和經營,承擔普遍服務義務,是全省郵政部門的領導和管理機構,公司成立於2007年1月1日(原省局成立於1999年1月1日)。
山西省郵政公司(原山西省郵政局)實行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和地方政府雙重領導、以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為主的管理體制。全省郵政從業人員近2.8萬人,總資產25.33億元;全省郵政設有11個市郵政局,12個直屬單位,96個縣(市)郵政局;共有郵政局所、代辦點1608處,郵政報刊圖書銷售點981處,集郵品銷售點294處,郵政儲蓄聯網網點1115處(截至2008年6月30日,全省劃歸郵儲銀行一類網點188個,二類網點370個,全省劃歸郵儲銀行人員3167人);全省郵政擁有自備火車郵廂14輛、郵政汽車1608輛,擁有汽車、火車、航空等郵路554條,郵路單程總長度達66166公里,郵政實物傳遞網覆蓋全省、連接城鄉、通達全國、安全快捷;郵政綜合計算機網和郵政金融計算機網功能不斷完善,信息技術廣泛應用於郵政生產、經營、管理和對外服務的各個環節,郵政業務領域和服務領域不斷拓展,已成為社會各界傳遞信息、運遞物品和流通資金的重要渠道,在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保障公民基本通信權利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長期以來,山西郵政始終堅持質量第一、顧客至上的服務理念,把質量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中心工作來抓,通過運用全面質量管理、方針目標管理等科學管理方法,實施規範化服務、顧客有獎投訴、服務質量三晉行、民主評議行風等措施,促進企業通信質量和服務質量的穩步提高。從2006年起,山西郵政在全省郵政企業開展貫徹ISO9000族標準工作,旨在運用國際先進的質量管理理念,以標準化、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為目標,建立並完善郵政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進一步樹立山西郵政的優質服務品牌、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作為太原地標建築的郵政大廈位於太原市迎澤大街五一廣場。
山西省郵政公司組織機構 | ||
省公司機關部室 | 省公司直屬單位 | 市郵政局 |
辦公室 | 太原郵區中心局 | 太原 |
市場經營部 | 山西省機要通信局 | 大同 |
網路運維部 | 山西省郵政信息技術局 | 朔州 |
計劃財務部 | 山西省郵政綜合服務中心 | 陽泉 |
人力資源部 | 山西省郵政基建工程辦公室 | 長治 |
安全保衛部 | 山西省郵政儲匯業務局 | 晉城 |
審計部 | 山西省郵政保險業務局 | 忻州 |
紀檢監察室 | 山西省郵政報刊發行局 | 呂梁 |
黨群工作部 | 山西省郵資票品局(山西省集郵公司) | 晉中 |
工會 | 山西省郵政函件廣告局 | 臨汾 |
| 山西省郵政電子商務局 | 運城 |
| 山西省郵政分銷業務局 | |
| 億鑫通商貿有限公司 | |
| 龍城國際飯店 | |
山西是中國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郵政通信發生、發展的歷史源遠流長。從周代起,山西即已“置郵”,出現了國家專設的 郵驛機構。秦、漢時設置了南北驛道,唐代,太原府成為唐驛由長安通雁塞的貫通點,元朝山西驛道廣為擴展,到明、清,驛站、驛道已遍布全省。清乾隆年間,山西驛站118所,驛路共長7475華里。古郵驛通信組織原為軍事而設,後來也僅限於傳遞軍情和官署文書,一直為歷代官府的主要通信機構。而山西省內辦理商賈平民通信匯款的“民營信局”直到封建社會的晚期才出現,成為“山西票號”發展的前提之一。山西近代郵政通信始於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8月清政府設立太原郵政局,並於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升為副總局,管轄全省郵政。1901年首先開辦了函件業務,1904年開辦了包裹、匯兌業務,1905年開辦了立券及總包新聞紙業務,1909年開辦了快遞掛號業務。大清郵政時期,山西函件、包裹和匯兌業務都有較大發展。到1911年,全省所轄局所達到297個,郵路總長8014公里,其中,火車郵路達到203公里。辛亥革命后,1912年大清郵政改為中華郵政,太原副郵界改為正郵界,太原郵政副總局升為正總局。1913年,全國以行省劃分郵務區,太原郵政總局改稱山西郵務管理局,1935年又改稱山西郵政管理局。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山西逐漸形成三種不同性質的郵政通信組織。即: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晉冀魯豫、晉察冀、晉綏邊區抗日根據地戰時交通郵政;晉西國民黨統治區的中華郵政;太原為中心的日偽郵政。抗戰勝利后又形成直到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之後,山西郵政事業始統一於人民郵政。這一時期,抗日根據地戰時交通郵政,在發行黨報、傳遞黨的公文信件和書刊的基礎上,逐步附帶捎寄革命幹部、戰士私人信件,進而開始創辦民郵,業務種類包括:信函類、新聞紙、印刷品、包裹、匯兌等,業務量增長很快。郵政事業的飛速發展,為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中華郵政則除大清郵政所有業務繼續開辦外,郵政業務範圍不斷擴展,先後開辦了軍事郵件及官電、保險信函、代售印花稅票、郵政儲金、郵轉電報、國際保險信函、航空郵件、國際匯兌、航空匯票、電報匯票、代訂刊物和代購書籍、簡易人壽保險、國內報值掛號函件、特快包裹、國際航空包裹等業務。各項業務量變化較大,部分業務有較大幅度的增長。日偽郵政恢復開辦了函件、包裹、匯兌等業務,並開辦國際脆弱包裹業 務和代理國庫業務,但由於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且管轄區日益縮小,業務量都逐漸下降。
山西解放后,郵政事業發展進入社會主義的新時期。在黨和人民政府領導下,1949年11月1日,太原、太行、太岳三個郵政管理局合併成立了“山西郵政管理局”,負責郵政通信的組建和恢復工作。1952年12月1日,山西郵政管理局與太原電信指揮局合併,組成“郵電部山西郵電管理局”(1955年改稱郵電部山西省郵電管理局)。除1969年11月至1973年7月間實行了郵電分設處,“郵電合一”的管理體制自此開始,直到1998年底郵電分營。人民郵政是在舊中國遺留下來的官僚資本主義的落後條件基礎上開始建設發展,隨著全省政治、經濟等各項事業的全面振興發展,郵政事業蒸蒸日上。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郵政通信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基礎產業,其重要性越來越被人們認識。在國家“四個一起上”和“十六字方針”的政策指導下,郵政通信建設步伐不斷加快,通信能力不斷增強,全網的規模、技術層次以及服務水平都發生了質的變化,郵政生產網路四通八達,郵政服務局所遍布城鄉。同時,郵政業務範圍不斷拓展,業務量收穩步增長,企業效益不斷提高。
2006年以來,在黨的十六大精神鼓舞下,在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山西各級郵政部門緊緊圍繞三大經濟目標,全面落實“四個轉變”和“五抓五上”的總體思路,全省上下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堅定信心,奮力拚搏,使開局之年各項工作都實現了預期目標:全省郵政業務量收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傳統優勢業務增長強勁,新興業務影響迅速擴大,業務發展的市場空間不斷拓展,全年郵政業務總收入達到7.78億元,業務總量達到4.58億元,分別完成年計劃的101.3%和101.8%,增幅分別列全國第5位和第15位;郵政通信建設步伐不斷加快,綜合計算機網完成了廣域網的建設,綠卡工程順利完成二期擴容工程,新增綠卡網點168個,ATM機28台。郵件處理中心及生產樓建設全面推進。以商函製作系統和帳單製作系統為代表的一系列先進作業手段先後投入使用;郵政企業管理逐步納入規範,全省上下狠抓扭虧增盈,三大經濟目標全面實現,全網運行更加快捷順暢;企業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同步推進,取得了雙豐收。
繼1999年圓滿完成三大經濟目標之後,2000年我省各級郵政部門認真貫徹全國郵政工作會議精神,振奮精神,再鼓幹勁,拼搏進取,紮實工作,立足於“三年扭虧”的總體目標,著眼於當前各項工作,業務量收克服諸多不利因素取得好成績,郵政各項工作穩步推進,為山西郵政跨世紀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隨著郵政業務範圍的拓展、郵政生產能力的增強、技術裝備的改善,特別是全省各級郵政部門堅持把服務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加強對服務工作的領導,形成服務工作的合力,完善對服務質量的監督檢查,全省郵政質量明顯得到改善:到1999年底,全省新建樓房通郵率達90%以上;縣以上城市規範化服務窗口達到80%以上;郵件準時率、處理合格率達到90%以上;省報當日見報縣達到65 個,省內各郵區間特快專遞達到次日遞;郵政服務綜合滿意度達到80分以上。
1、到1999年底,全省郵路總長度達到9.44萬公里,郵路總條數726條。全省派押火車6條,分別是太原--廣州、太原--成都
太原--瀋陽、太原--青島、太原--北京、太原--大同。全省自動汽車郵路74條,單程14899公里,其中,一級幹線汽車郵路3條,分別是太原--鄭州、太原--西安(普)、太原--西安(報),省內幹線8條,郵區內郵路63條。擁有航空轉運站1個,火車轉運站1個。全省擁有郵政汽車1068台,其中,郵運汽車540台。擁有火車郵廂23輛。
2、全省普遍推行了郵區中心局體制,共設郵區中心局12個。其中,經國家局批准的有9個,分別是太原、大同、朔州、陽泉 離石、臨汾、侯馬、運城、長治。省內輔助中心3個,分別是晉城、忻州、介休。除太原、大同是二級中心外,其餘10個均為三級中心局。
3、建立起了覆蓋全省城鄉的營投服務網路,全省郵政局所達到1737年。其中,郵政報刊圖書銷售點647處,集郵品銷售點373處,郵政儲蓄網點1026處。全省信箱信筒達到3615處,住宅區郵政信報箱群2687處。
1、郵件處理繼續向機械化、自動化推進。截止1999年底,全省配備商函製作系統3套,信函分揀機1套,郵資機48台,包裹分揀機4套,報刊分發流水線1套,轉運微機制單系統11套,掛號郵件微機自動登單機95台,生產用微機2172台。
2、完成了覆蓋省內各郵區中心局的綜合計算機骨幹網的建設和全省儲蓄計算機網建設。建成綠卡城市中心4個,覆蓋11個地 市、107個縣市,建成聯網網點248個,其中已有96個實現全國範圍儲蓄業務通存通兌。全省電子化支局達到242個。
山西郵政多年來一直處於虧損狀態。1995年虧損1.4億元,1996年虧損1.25億元,1997年虧損2.08億元,1998年虧損已達到5.9億元。1999年山西省郵政局成立后,全省上下按照“三年扭虧,五年形成自我發展能力”的總體目標要求,加快發展,強化管理,加大扭虧力度,1999年全年減虧2.2億元,實際虧損2.7億元。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4.86萬元/人。黨務、工會及其他情況按照黨群工作屬地管理原則,省局設黨務工作部,對省局機關和在並直屬單位的黨組織實行統一領導,執行省直機關工委和省 局黨組的部署和安排。省局直屬機關黨委設1個黨總支、18個黨支部,共有黨員324人。全省郵政工會共有113個基層工會組織,工會會員13243名。其中,110個企業已建立了職工代表大會制度,104個企業建立了民主協商、簽定集體合同制度。到2005年底,全省郵政從業人員總計15357人,其中,在崗職工12059人。職工工資總額全年累計19358萬元,人均工資15763元。人均業務收入(全員)48567元/人,百元業務收入工資含量24.9元。職工文化素質,大學本科以上佔總數的4.18%,專科以上佔11.61%,高中及相當學歷以上佔42.42%,初中及以下佔到總數的41.79%。全省專業技術人員共計1570人,佔在崗職工總數的13.02%。其中,高級專業技術職稱44人,中級專業技術職稱427人,初級專業技術職稱1099人。
2006年1月1日山西省郵政公司成立后,全省各級郵政專業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全面加強企業精神文明建設。到2006年底,省局機關獲得省級文明單位稱號,省局機關、省機要通信局、省郵政儲匯局、省郵資票品局4個單位獲得省直文明單位標兵稱號省郵政工會還被省總工會評為職工生活保障工作先進單位和工會法律工作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