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瀟瑛

劉瀟瑛

劉瀟瑛,男,山東肥城人,1928年11月出生,原名劉學亭,曾用筆名魯騷、蕭英、劉蕭,自幼愛好文學,20歲在學生時代即發表詩作,刊於濟南長城月刊,並從事學生運動,參加革命后,又赴朝鮮經歷了炮火洗禮,先後出版三本單行本小說《迎擊》、《九月的炮聲》、《革命風格比天高》,另發表中、短篇小說、報告文學近百萬字,曾任福建省《熱風》文學月刊小說編輯,多篇小說受到當時全國文藝評論界好評。

目錄

簡介


劉瀟瑛 1928年11月出生,原名劉學亭,曾用筆名魯騷、蕭英、劉蕭,男,山東肥城人,自幼愛好文學,20歲在學生時代即發表詩作,刊於濟南長城月刊,並從事學生運動,參加革命后,又赴朝鮮經歷了炮火洗禮,先後出版三本單行本小說《迎擊》、《九月的炮聲》、《革命風格比天高》,另發表中、短篇小說、報告文學近百萬字,曾任福建省《熱風》文學月刊小說編輯,多篇小說受到當時全國文藝評論界好評。文化大革命中受磨鍊迫害,乃效“文王拘美里而演周易”,悉得精奧,深知時代之將變化,雖處困境而仍自得其樂,人以為異,撥亂反正後,立即寫大型歷史電視連續劇《海瑞傳奇》24集,《海青天》18集,在全國播映后深受平民喜愛與好評,隨後發表中篇報告文學《隕落的流星》,在當時文藝界引起一定反響,另發表中篇歷史小說《池州雙女英烈傳》、《抗日飛將》,真實地反映了當時歷史面貌,最近又出版小說選集《六十年風雲》及長篇歷史小說《大阿魂》,用詩情畫意筆法與出明代清它海瑞一生敢罵皇帝,敢抗權貴,愛民如子,不怕死,不愛錢的起初歷史和典型形象。情節曲折,弓人人勝,被評論家稱為“對當前歷史小說創作有一定的突破,是一部難得的好作品,並富有“烘雲托月,一石三鳥,暗渡陳倉,畫中有情的藝術效果。”此外,深入易學研究,先後發表易學論文30篇,其中三篇獲海外《中國六經儒學論文》優秀獎,94年赴淮陽、天水考察伏羲文化,寫出《考察伏羲萬里行》,根據大量古代文獻,和最新考古發現,證實伏羲實有其人,伏羲畫卦實有其事。伏羲首先創造了中國符號文字,伏羲融合中華民族各部落圖騰特點(鹿之角、馬之首、蛇之身)創造出龍的形象,作為中華民族各部落的共同圖騰,將中華民族文化歷史提前6000年,論文發表后,在海外引起強烈反響,在新加坡第十二屆國際易學大會上被推為第二講堂主席。99年又被推為(香港)國際易學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