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漢語辭彙,讀音為bì miǎn,解釋為使不發生,出自《澤州靈泉院記》。
使不發生。
唐·司空圖《澤州靈泉院記》:殊不知覉鞅之勞,或能避免,而方寸之內,不形不聲,牙孽互萌,詫其力者愈莫能爭。
《宋史·食貨志下四》:慮令之不行也,嚴避免之禁,申沮壞之制。
巴金《家》六:他極力避免跟她們衝突,他在可能的範圍內極力敷衍她們。
宋
蘇軾《賜宰相呂公著辭免不拜恩命許批答》:君之視臣,譬之於足,方責其大,不強為難,而卿深執謙恭,力求避免,深惟孔子事君盡禮之義,曲從其請,以儆惰媮。
宋 司馬光《辭修起居注第三狀》:鄉者承上庠之乏,充文館之員,補奉常之屬,給太史之役,未嘗敢以片言避免煩凂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