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谷
前谷
前谷是手太陽小腸經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於《靈樞·本輸》。在小指尺側,第五掌指關節前方,掌指橫紋端凹陷處,赤白肉際,握拳取穴。主治熱病無汗,頭痛項強,耳聾,耳鳴,目赤,鼻塞,咽痛,痄腮,產後無乳,手指麻木等病症,直刺0.3~0.5寸。
● Qiángǔ SI2
● 來源:《靈樞·本輸》
● 歸經:手太陽小腸經
● 功效:疏風散熱,清利頭目,疏肝清心
● 屬性:滎穴
● 前,與后相對而言;谷,山谷。本穴所在位置凹陷如谷,恰與后溪相對,故名。
● 在手指,第5掌指關節尺側遠端赤白肉際凹陷中。
●
●
● 握拳,小指外側可見明顯的第五掌指關節橫紋,橫紋端與赤白肉際相交處,即為此穴。
●
簡便取穴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取穴方法,是長期臨床經驗總結的方法,操作簡便,便於記憶。一般情況下,簡便取穴的方法只適合日常按摩、拔罐、艾灸等養生防病時運用。如果使用穴位進行疾病的治療,則需要使用精準取穴。
● 皮膚,皮下組織,小指展肌。
● 分佈有尺神經的指背神經,尺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指背動脈。
● 頭面部疾病,例如目生白翳,目痛,耳鳴,鼻衄,頭痛,頰腫,咽腫喉痹,扁桃體炎,急性腮腺炎。
● 頸部疾病,例如頸項不得回顧,項急。
● 局部疾病,例如臂痛不得舉,手指麻木,肘攣。
● 婦人產後無乳,乳少。
● 熱病汗不出。
● 瘧疾,癲狂,癇證。
● 直刺0.2~0.3寸。
● 可灸。
● 指壓按摩:用拇指指腹按揉,每次3分鐘。
● 灸法:艾條懸灸5~10分鐘;艾炷灸3~7壯;麥粒灸3~7壯。
● 《靈樞·本輸》:溜於前谷,前谷,在手外廉本節前,陷者中也,為滎。
● 《針灸甲乙經·卷九》:咳而胸滿,前谷主之。勞癉,小便難,前谷主之。肘臂腕中痛,頸腫不可以顧,頭項急痛,眩,淫濼,肩胛小指痛,前谷主之。臂不可舉,頭項痛,咽腫不可咽,前谷主之。熱病汗不出,狂互引癲疾,前谷主之。
● 《針灸大成·卷六》:主熱病汗不出,痎瘧癲疾,耳鳴,頸項腫,喉痹,頰腫引耳後,鼻塞不利,咳嗽吐衄,臂痛不得舉,婦人產後無乳。
● 配合谷,治熱病汗不出。
● 配睛明、太陽、束骨,治目翳、目痛。
● 配上星透百會、風池、大椎、水溝,治癲狂、癇證,
● 配曲池、合谷、外關,治手痛,前臂麻木。
● 配合谷、曲池、尺澤、少商,治咽喉腫痛。
● [1] 孫國傑。針灸學.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 [2] 劉乃剛。精準取穴不出錯. 南京: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
● [3] 郭長青。人體經絡穴位使用大圖冊。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6.
● [4] 劉乃剛。超簡單取穴不出錯。南京: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