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

德國作曲家

羅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年6月8日—1856年7月29日),19世紀德國作曲家、音樂評論家。

自小學習鋼琴,7歲開始作曲。16歲遵母意進萊比錫大學學習法律。19歲又進修鋼琴,當聽到帕格尼尼的演奏,他受到了極大的影響,放棄了法律的學習,專攻音樂。后因手指受傷,遂轉向作曲和音樂評論。

1835至1844年獨自編輯《新音樂雜誌》,並開始創作大量鋼琴作品。1840年獲耶拿大學哲學博士,1843年赴萊比錫音樂學院任教。1844至1850年移居德雷斯頓繼續從事作曲和指揮。因精神疾病日趨嚴重1854年投河被救,兩年後逝世於精神病院。

羅伯特·舒曼是十九世紀上半葉德國音樂史上突出的人物,在他的藝術創作中深刻地反映出德國浪漫主義的優點和弱點。

人物關係


人物經歷


演藝經歷

1817年初隨昆施(gottfried kuntzsch)學習鋼琴,此時便已嶄露出即席創作的天才。
1819年欣賞了莫薛勒斯(moschles)的演奏之後,得到父親的支持,立志成為鋼琴家,從此努力不懈。
1826年父親驟然辭世。
1828年3月在母親的要求下,前往萊比錫改學法律。這個決定使舒曼至感痛苦。
1830年搬進了維克老師的家中潛心學琴。
1834年創辦了音樂評論刊物《新音樂雜誌》並任主編。四十年代他不斷擴大音樂創作的範圍,寫了不少聲樂曲、交響曲、室內樂重奏曲、清唱劇、歌劇等,如著名的《a小調鋼琴協奏曲》《曼弗列德序曲》、聲樂套曲《詩人之戀》《女人的愛情與生活》及第一、二、三、四交響曲。
1840年8月1日萊比錫法庭才終於裁決了他們的婚姻懸案,使這對有情人終成眷屬。
1843年F.門德爾松建立萊比錫音樂學院,舒曼應邀在該校任教。次年隨克拉拉去俄國旅行演出,回國后遷居德累斯頓。40年代舒曼的創作重點從鋼琴音樂和藝術歌曲轉到交響音樂、協奏曲、室內樂、戲劇音樂等大型體裁方面。
1854年因精神病惡化而喪失了理智,甚至連妻子也認不出了。

個人生活


健康狀況

1856年7月29日在愛妻克拉拉的懷中安然逝去,終年46歲。

個人作品


舒曼鋼琴作品的曲工序要有下列三種:

奏鳴曲式

羅伯特·舒曼作品
羅伯特·舒曼作品
(sonataform)此類鋼琴作品計有下列六首:
1、1834年《觸技曲》作品7;
2、1835年《第一首鋼琴奏鳴曲》作品11第一樂章;
3、1836年《幻想曲》作品17第一樂章;
4、1836年《第三首鋼琴奏鳴曲》作品14第一樂章;
5、1838年《第二首鋼琴奏鳴曲》作品22第一樂章;
6、1839年《維也納狂歡節》作品26第五樂章,終曲。

變奏曲式

(variationform)此類作品有如下五首:
1、1830年《阿貝格變奏曲》作品1;
2、1833年《克拉拉主題即興曲》作品5;
3、1834年《交響練習曲》作品13;
4、1836年《第三首鋼琴奏鳴曲》作品14第三樂章;
5、1853年《三首為青年的鋼琴奏鳴曲》作品118之一第二樂章。

套曲曲式

(zyklus von einzelstucken)此類鋼琴作品有如下十八套:
1、1829年《蝴蝶》作品2;
2、1832年《間奏曲》作品4;
3、1835年《狂歡節》作品9;
4、1837年《大衛同盟舞曲》作品6;
5、1837年《幻想曲集》作品12;
6、1838年《兒時情景》作品15;
7、1838年《克萊斯勒亞那》作品16;
8、1838年《敘事曲集》作品21;
9、1839年《阿拉貝斯克》作品18;
10、1839年《花曲》作品19;
11、1839年《幽默曲》作品20;
12、1839年《夜曲》作品23;
13、1839年《鋼琴曲》作品32;
14、1840年《羅曼斯》作品28;
15、1845年《為踏板平型鋼琴而寫的練習曲》作品56;
16、1845年《為踏板平型鋼琴的技巧》作品58;
17、1848年《少年曲集》作品68;
18、1849年《森林情景》作品82。

人物評價


舒曼狂喜的、熱情的精力增加了他音樂的個人特徵。他關注高於他內在自我和靈感的源泉,無論是霍夫曼還是克拉拉。這種思想幾乎是意識流的,造就了奇迹般的具有獨創性的形式——在此之前,從未有像《狂歡節》或者《C大調幻想曲》那樣的作品問世。
羅伯特·舒曼是19世紀德國浪漫主義音樂的典型代表人物,他的浪漫主義精神主要是受到家庭和時代的影響而形成,這個時代流行的唯心主義哲學浪漫主義文學以及浪漫主義音樂塑造了浪漫主義音樂家舒曼。舒曼是屬於十九世紀的,也是屬於後世的,舒曼的音樂創作和音樂評論,更重要的是他那種精神,對後世樂壇產生深刻而長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