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潔癖

道德潔癖

道德潔癖是指在道德上面極端苛刻,不承認人的基本的生理、心理上的需求,在道德上不允許有一點的“不道德”,不然的話就反應過度,甚至反目成仇。

評析


區分正常的道德要求和道德潔癖是困難的,以功利主義或者說實用主義的觀點來看,達成一個更好的效用,犧牲一些道德訴求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反詰者也總是可以找到理由來反對。
國家煙草專賣局在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設立金葉基金,並捐款1000萬元,引起相關方面的反對。同時也有評論說這是“道德潔癖”。同樣有爭議的話題還有“賣淫養家”。
在中國,“道德潔癖”是一種根源深厚的社會文化心理,即要當一個好人、一個英雄、模範、清官、慈善家,那就必須通體無暇,毫無陰暗面,從外在行為到內在動機都要嚴絲合縫地符合最嚴格的道德要求,永遠偉光正、高大全。
這種文化心理的形成,既受到20世紀一味鼓吹“大公無私”的革命文化傳統的影響,也受到傳統儒家深厚的道德理想主義的支持。

影響


“道德潔癖”的泛濫,製造出大量的偽君子。而且,狂熱的“道德潔癖”分子動不動要求別人自證清白,要求別人從裡到外向外界袒露,以一種社會運動的方式脅迫每一個人都符合其要求。“道德潔癖”蘊含著導向極權主義的種子,是一種相當不健康,也很危險的社會心態。近來有關夏俊峰案的種種爭議,從中都可以看到這種在中國社會文化心理中根深蒂固的“道德潔癖”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