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南城鎮的結果 展開

南城鎮

江蘇省連雲港市新浦區南城鎮

南城鎮位於雲台山西南隅,與孔望山相望,是連雲港市和雲台區的南大門,鎮東與雲台山接壤,南臨寧海鄉,西接海州區錦屏鎮,北與市區毗連,總面積4.8平方公里,人口為10985人。

南城為南北朝時所築,曾名臨海鎮、東海州、鳳凰城,因隔雲台山與北城(今墟溝)相對,故名南城,曾為齊郡、北海郡治所,1948年設鎮。

概述


南城鎮
南城鎮
南城鎮位於雲台山西南隅,與孔望山相望,是連雲港市和雲 台區的南大門。

自然資源


南城被稱為海上蓬萊,是東瀛勝地,亦為海防重鎮。清初始與陸地相連。早在南北朝時南宋元徽年間,刺史劉善明在南城壘石為城。唐貞觀十三年,自此南城中興,成為雲台山區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現存有明代玉皇宮、古鳳凰城樓、城隍廟遺址、石門、天池等。
該鎮靠港近城、交通便捷、水電通訊等配套設施先進,是蘇北古城。204國道、寧連、徐連高速公路縱橫穿越,婦聯河貫穿東西,鳳凰東山、鳳凰西山側卧於古城左右,是商家寶地。
現有28個工商企業,其中中外合資企業三家,主要分佈在“三區五業”,三區“瀛州路私營工貿小區,新大街私營商業小區和寧連公路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五業即:建材、食品、機械、輕紡、化工等。
鎮有中學1所、小學1所、幼兒園3所、衛生院2所、城區公益事業配套齊全。

旅遊資源


古鳳凰城 古鳳凰城內還保存一條古街,它是明清時代南城的縮影。古南城的文化精華都濃縮在這條街道的兩側,古建殘存,古風依舊。街道長兩華里又九十九步。街寬六尺,這是過去縣城街寬的標準。因為獨木輪車長期碾壓,街心留下了二寸多深的車轍。路兩旁的民居,鱗次櫛比,首尾相連,卻都是東西向大門。除了部份為磚砌牆體,大部份仍然保留了南城典型的建築風格——亂石砌牆。不用水泥,而歷經風雨一二百年卻一如當初。青瓦屋面,斗拱出檐伸向街心。街心兩側門面過去大都是鋪面,保持了明清時代“前店后坊”還有後花園的傳統住宅模式。一般每戶都有兩三道穿堂,三五進庭院,住房卻又是南北向,大都是“金”字木樑,磚椽,有的帶抄手廊,屋內羅磚鋪地,屏風隔斷,保持了清代的建築風格。在這裡時光似乎把我們拉到一百年前,這裡是古代市井的縮影。在我們的眼前呈現出那繁華的當鋪,斜矗的酒旗,勾欄里的調笑。我們應該把這個濃縮的古代世俗生活背景的“蛋糕”切割下來,“密封保存”,它是南城未來的重要的旅遊資源。
普照寺
歷史上南城是蘇北地區有名的佛、道勝地,城內有大小廟宇27座。而普照寺建築歷史最長,發跡於宋。據州志記載,始建普照寺者為一藏禪師,淮安南建義村人。常往返於東陬山和宿城一帶。東海縣安撫使張漢英多次使人徵召,禪師遂來南城。於宋咸淳間(1265—1275)在縣衙后建廟建塔,廟名“普照寺”,結集僧徒於此念佛,遂成名剎。元末,王信率農民起義,佔據南城,毀塔拆廟,改築防守工事。清康熙卅二年(1675),政府提倡建城隍廟。於是在普照寺的舊基上築城隍廟。城隍是守護城池的主神,道教稱其為“剪惡除凶、護國安邦”之神。古代稱有水環護的城為“池”,無水環護的城為“隍”。唐宋以降名城皆祭城隍,建城隍廟。後唐清泰元年(934)封城隍為王。現今的城隍廟正殿供城隍神像,旁有判官周二老爺,為城隍緝兇除奸,是城隍的得力助手。東西廂房為大奶奶二奶奶的卧室。
玉皇宮
南城鎮
南城鎮
在南城東鳳凰山絕頂。玉皇宮始建於隋開皇五年(585),是 海屬地區最為古老的道教宮觀。宮內供奉著主尊玉皇大帝,后被日本飛機炸毀。19世紀末,民間集資修復玉皇宮、觀音殿、三元殿及送子娘娘殿等整體建築。玉皇宮前山門立柱為隋代遺物,至今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玉皇宮西北有“徒然洞”上有“徒然洞”題刻,正楷,上款“民國三十五年(1946)孟春”。下款“阜寧高卓然”。其二在“徒然洞”右上方為詩刻:“觀徒然洞偶感:扶桑倭寇兮擾我邦,穿穴御襲兮徒然忙。血濺八載兮洗國恥。河山重整兮日月光。安危莫忘兮繼奮鬥。縱橫宇宙兮當自強。古燕國楨高捷題。”正楷。其三,在“徒然洞”之右上首:為題刻:“題徒然洞:蠢爾倭奴,殘暴妄動。公理難容,徒留此洞。民國三十五年春高建華。”正楷。其四,在洞口直上:“題徒然洞。徒作藏身想,倭奴計已窮。一朝同鼠竊,鑿洞秘山中。民國三十五年春武柏年。”正楷。徒然洞題刻表達了國人對日寇的仇恨以及不可忘記國恥的民族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