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療護
安寧療護
安寧療護方式的開創者是英國人桑德絲( Dame Cicely Saunders)。
安寧療護(姑息治療)的理念是通過由醫生、護士、志願者、社工、理療師及心理師等人員組成的團隊服務,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幫助,在減少患者身體上疼痛的同時,更關注患者的內心感受,給予患者“靈性照護”(該詞源自台灣)。讓患者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段旅程。死者了無牽掛,生者還得堅強地繼續自己的人生。
安寧療護方式的開創者是英國人桑德絲( Dame Cicely Saunders )。1947年,桑德絲照顧一位年輕的癌症病人大衛·塔斯馬,兩人建立起深厚的友誼。由於當時醫生對癌症病人的疼痛束手無策,桑德絲突發奇想:“不知能否為癌症病人的疼痛做點什麼?能否給他們更好的照顧?”於是桑德絲決定為癌症病人建立一個像家而比較不像醫院的地方。1948年大衛去世,並將他的遺產五百英磅都留給桑德絲,自此桑德絲便特別關心癌症病人,且繼續為她的理想到處演講,募款。
20世紀70年代中期,美、德、法等發達國家建立起各種形式的臨終關懷機構。1987年,中國有了第一家臨終關懷醫院。內地一些城市也確定試點醫院,提供臨終關懷床位。而在海南,為海南癌症晚期患者提供臨終關懷服務的機構,僅有寧養院。海南每年新增癌症患者約2萬人,寧養院只能服務其中約550人。
2015年11月,國辦轉發的《關於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指導意見的通知》中,明確提出建立健全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機制,整合醫療、康復、養老和護理資源,為老年人提供治療期住院、康復期護理、穩定期生活照料以及臨終關懷一體化的健康和養老服務。支持養老機構開展醫療服務,養老機構可根據服務需求和自身能力,按相關規定申請開辦老年病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中醫醫院、臨終關懷機構等。鼓勵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統籌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資源布局,重點加強老年病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臨終關懷機構建設,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康復、護理床位佔比,鼓勵其根據服務需求增設老年養護、臨終關懷病床。
2016年12月,國務院印發《“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國發〔2016〕77號),提出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康復、護理床位佔比,鼓勵其根據服務需求增設老年養護、安寧療護病床。完善治療—康復—長期護理服務鏈,發展和加強康復、老年病、長期護理、慢性病管理、安寧療護等接續性醫療機構。支持養老機構按規定開辦醫療機構,開展老年病、康復、護理、中醫和安寧療護等服務。
2017年3月,國家衛生計生委首次就老年健康問題制定國家級專項規劃,聯合12部門印發《“十三五”健康老齡化規劃》,明確提出推動安寧療護服務的發展。支持有條件的養老機構按相關規定申請開辦康復醫院、護理院、中醫醫院、安寧療護機構或醫務室、護理站等,重點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所需的醫療護理和生活照護服務。
2017年,國家衛生計生委印發《關於安寧療護中心的基本標準和管理規範(試行)的通知》《關於印發安寧療護實踐指南(試行)的通知》,明確了安寧療護中心的准入標準、服務管理和操作規範,促進機構規範化建設。修改《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在醫療機構類別中增加了“安寧療護中心”,進一步加強安寧療護機構管理。
2019年6月,從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召開的例行發布會上獲悉,已啟動第二批全國安寧療護試點,將儘快把安寧療護在全國全面推開。
安寧療護
市人民醫院推出“安寧療護”,還是首例。“安寧療護”主要做法是:首先,臨床醫生診斷,患者已處於臨終期,現有醫療水平不可能使其痊癒;其次,護士與家屬溝通,是否接受“安寧療護”,即不進行插管、心肺復甦等無謂的、創傷性搶救措施,而主要針對不適癥狀進行處理,如針對患者的水腫、疼痛、尿失禁等癥狀進行療護;隨後,心理護理跟進,幫助患者平靜地面對死亡,完成心愿。
這一新的醫療服務舉措率先在該院放療科開展試點,已在全院推廣。“並非放棄對患者的積極救治。”放療科護士長褚(chu)海燕介紹,“安寧療護”不是“安樂死”,而是給予臨終患者積極而整體的照顧。該院還成立了一支由心理諮詢師、營養師、醫護人員、志願者等組成的“安寧療護”專業護理團隊。
“國內不少醫院都在實施‘安寧療護’,但在紹興能這樣系統性地實施的醫院卻很少。”為深入了解市人民醫院推出的“安寧療護”舉措,對“安寧療護”施行前後所帶來的變化進行廣泛的調查、採訪、拍攝。“這一新的醫療護理服務正是不少患者迫切需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