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廟鄉

褚廟鄉

褚廟鄉位於民權縣城東北30公里處,東與山東省曹縣接壤,西與王橋、北關交界,南跨黃河故地,北靠莊子故里。

概況


褚廟鄉位於民權縣東部,縣城東北30千米處。東與山東省曹縣接壤,西與王橋、北關交界,南跨黃河故地,北靠莊子故里。面積67平方千米,總人口3.4萬人(2006年)(社會人口40443人,分地人口28032人)。轄褚南、褚北、韓樓、利河、張小樓、孫坡、范堂、劉賈、尚樓、趙壩、西張樓、袁庄、朱店、曹庄、陳庄、九股柳、柘桑、秦集、郝樓、謝元20個行政村,77個自然村,178村民小組。民順公路過境。
[代碼]411421208:~201褚南村 ~202褚北村 ~203韓樓村 ~204利河村 ~205張小樓村 ~206孫坡村 ~207范堂村 ~208劉賈村 ~209尚樓村 ~210趙壩村 ~211西張樓村 ~212袁庄村 ~213朱店村 ~214曹庄村 ~215陳庄村 ~216九股柳村 ~217柘桑村 ~218秦集村 ~219郝樓村 ~220謝元村

沿革


褚廟源於唐朝河南郡公褚遂良,相傳,唐高宗時,褚遂良受封河南郡公,為官正直,不趨炎附勢,唐高宗立武則天為後時,褚遂良帶頭反對,並多次進諫,高宗不準諫,褚遂良辭官歸里,來到此地,當時百姓為紀念他,便建廟宇一座,並在旁邊蓋一客店,接待來往客人,后稱褚廟店,現簡稱褚廟。
原屬於考城縣盟台區,1954年歸蘭考縣。1954年6月劃歸民權縣,設褚廟中心鄉。1958年建褚廟公社,1961年屬北關區;1956年廢區,復社褚廟公社。1975年原褚廟公社分為褚廟公社和順河公社。另划張新莊、呂花園、薛橋三個大隊歸老閆集鄉。1983年改鄉。
1997年,面積67平方千米,人口3.4萬,轄褚廟南、褚廟北、韓樓、陳唐、曹庄、九股柳、柘桑、西張樓、劉河、張子樓、坡樓、尚樓、范堂、劉賈、謝元、趙壩、朱店、袁庄、秦庄19個行政村。

景觀


褚廟鄉
褚廟鄉
褚廟文化景觀很多,以褚廟集南2公里永昌武醫點穴按摩院為盛,集東1公里的范堂存得盟台寺為盛,褚廟名吃較多,以清代貢品薛家丸子為最,褚廟名人較多,以醫者仁心的王永昌為最。

行政規劃


褚廟鄉轄褚南村、褚北村、韓樓村、利河村、張小樓村、孫坡村、范堂村、劉賈村、尚樓村、趙壩村、西張樓村、袁庄村、朱店村、曹庄村、陳庄村、九股柳村、柘桑村、秦集村、郝樓村、謝元村20個行政村, 77個自然村,178村民小組。國土面積67平方公里,全鄉總人口3.4萬人(社會人口40443人,分地人口28032人)。總耕地面積4.8萬畝,人均耕地1.4畝。2006 年全鄉經濟生產總值2.6億元,比上年增長23%,人均生產總值7658元,比上年增長21%。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74萬元,財政支出74萬元,國稅地稅收入1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2956元。

經濟發展


近年來,褚廟鄉在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各項事業得到快速發展。全鄉共有中學3所,在校生2040人;小學18所,在校生4006人;在校教師270人,民辦幼兒園3所。糧食生產連年獲得大豐收。2006年,全鄉糧食總產量6479萬斤,比上年增長9%,佔全縣總產量的5.6%,平均畝產829斤,人均糧食佔有量1940斤。畜牧養殖業發展迅速。2007年,全鄉豬出欄21500頭;雞出欄166800隻;牛出欄365頭;羊出欄31500隻。工業發展較快,招商引資項目較多,農民經濟意識增強,人均收入不斷增加。全鄉工業年用電量365300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