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苦檻藍的結果 展開

苦檻藍

苦檻藍科苦檻藍屬植物

苦檻藍(拉丁學名:Myoporum bontioides)為苦檻藍科苦檻藍屬下的一個種。常綠灌木,高達1-2m;莖有分枝,無毛,棕色。葉互生,肉質,倒披針形至矩圓形,長6~9cm,寬1.5~3cm,頂端短漸尖,基部漸狹,全緣或先端有少數淺鋸齒,兩面無毛,側脈3~4對;葉柄長1~1.5cm,無毛。花1~3朵腋生,直徑約3cm;花梗細,長1.5~2厘米;花萼短鍾狀,裂片5,三角形至卵形,宿存;花冠紫色,裂片5,矩圓形,有紫色斑點;二強雄蕊,生在花冠筒基部;花柱1,柱頭頭狀,子房卵形。核果球形,直徑1~1.5厘米,頂端尖,4~8室,每室有1種子。分佈於廣東、福建、台灣、浙江;日本也有。生海邊潮界線上。根供藥用。

形態特徵


苦檻藍
苦檻藍
常綠灌木,高1-2米。莖直立,多分枝,小枝圓柱狀,直徑3-5毫米,具略突出的圓形葉痕,淡褐色。葉互生,無毛;葉片軟革質,稍多汁,狹橢圓形、橢圓形至倒披針狀橢圓形,長5-10厘米,寬1.5-3.5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常具小尖頭,邊緣全緣,基部漸狹,中脈在上面微凹,於下面稍凸起,側脈每邊3-4條,不明顯;葉柄長1-2厘米。聚傘花序具2-4朵花,或為單花,腋生,無總梗;花梗長1-2厘米,先端增粗,無毛。花萼5深裂,裂片卵狀橢圓形或三角狀卵形,長4-5毫米,先端急尖,質厚,微具腺點,無毛,宿存。花冠漏斗狀鐘形,檐直徑約3厘米,略反曲,5裂,白色,有紫色斑點,外面無毛,內面從裂片下方至筒部散生短柔毛;筒長12-15毫米,口部直徑5-6毫米,基部上方直徑約3毫米;裂片長8毫米,卵形至寬長圓形,先端鈍圓。雄蕊著生於冠筒內面基部上方約1厘米處,無毛;花絲長15-18毫米;花藥寬卵形,長2毫米,開裂時基部極叉開,黃褐色。雌蕊無毛;子房卵球形,長約2毫米,具5-8個分隔室,先端漸尖;花柱長達25毫米,絲狀,柱頭小頭狀。核果卵球形,長1-1.5厘米,先端有小尖頭,熟時紫紅色,多汁,無毛,干后具5-8條縱棱,內含5-8個種子。花期4-6月,果期5-7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濱潮汐帶以上沙地或多石地灌叢中。

分佈範圍


苦檻藍
苦檻藍
產浙江(洞頭)、福建(長樂、莆田、龍海、廈門、東山、詔安)、台灣(澎湖、台中、台南、高雄、屏東)、廣東(廉江、台山、珠海)、香港、廣西(合浦、防城)、海南(萬寧、西沙群島)。日本(九州、本州、琉球)、越南北部沿海地區有分佈。模式標本采自日本。

主要價值


在中藥上,苦檻藍的根及干均可利用。
全年採集后曬乾,根可治療肺病及濕病;莖葉煎服,可為解毒劑,有解諸毒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