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振有詞

漢語成語

振振有詞,漢語成語,拼音是 zhèn zhèn yǒu cí。釋義:形容自以為理由很充分,說個不休。出自《關稅權問題》。

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釋義


理直氣壯的樣子。形容自以為理由充分,說個沒完。

出處


清·梁啟超《關稅權問題》:“今者外人之以排外相誣者,既振振有詞,其烏可更為無謀之舉,以授之口實也。”

典故


振振:理直氣壯的樣子。形容自以為理由充分,說個沒完。梁啟超《關稅權問題》:“嗚呼!今者外人之以排外相誣者,既振振有詞,其烏可更為無謀之舉,以授之口實也。”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五章:“雖然不斷給他提些意見,對方總是振振有詞地巧言爭辯。”亦作“振振有辭”。巴金《探索與回憶.究竟屬於誰》:“這些人振振有辭、洋洋得意,經常發號施令,在大小會上點名訓人,彷彿真理就在他們的手裡。”

近反義詞


近義詞

振振有辭、義正詞嚴、念念有詞、義正辭嚴、理直氣壯

反義詞

啞口無言、張口結舌、詞不達意、理屈詞窮、閉口不言

用法搭配


運用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人的態度

例句

面對如山的鐵證,他仍然振振有詞地狡辯。
小順兒的媽的北平話,遇到理直氣壯振振有詞的時候,是辭彙豐富,而語調清脆,象清夜的小梆子似的。 ★老舍《四世同堂》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