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舌魚
幾種體型笨重的熱帶河魚的統稱
骨舌魚科(Osteoglossidae)幾種體型笨重的熱帶河魚的統稱。除頭部外,全身被大而堅硬的鑲嵌狀鱗。本科最大的種類為南美的巨骨舌魚(Arapaima gigas),長可達2.4公尺(8呎),重約91公斤(200磅),體綠色,有淡紅色尾鰭。其他骨舌魚類有非洲的異耳魚屬(Heterotis或Clupisudis)、南美的雙須骨舌魚(Osteoglossum bicirrhosum)和東印度鞏魚屬(Scleropages)的兩種。著名的“金龍魚”就是原產於東南亞的骨舌魚科淡水觀賞魚。
骨舌魚被認為是現存最原始的現代硬骨魚。這一目的魚都長有發達的牙齒狀舌骨,並且可以和長在上齶的牙齒咬合。此外,雖然有化石記錄表明,過去曾有部分骨舌魚生活於淡鹽水環境之中,現在所有骨舌魚目都只能生活在淡水中——這也向我們展示了生物形態和行為的多樣性。骨舌魚廣泛分佈於除歐洲和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但絕大部分物種集中在非洲,只有一個科的2種骨舌魚生活在北美洲。
骨舌魚
骨舌魚
骨舌魚
別名:美麗鞏魚、金龍魚
英文名:Asian bonytongue,Arowana
分類:骨舌魚科、鞏魚屬
骨舌魚
完美的金龍魚要保持一對龍鬚筆直整齊(雖然損壞可以再生,但難保長得如意),色澤與體色致;起畫龍點睛作用的龍眼要閃亮有神;各鰭要直,伸展自如,完美的體形才能充分展示其威儀。
金龍魚是遠古遺存物種,國際瀕危保護動物,其繁殖養殖生產受到華盛頓公約(CITES)的約束,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註冊金龍魚漁場出產的金龍魚附有血統編碼晶元。
過背金龍與銀龍、黑龍較容易區別,與紅龍和青龍在魚苗階段則難以區分,一般人需待它長大才能分辨青龍鱗片泛青,一般不具金色;紅龍的金色鱗片只長到由腹部往上第四排,體色逐漸變紅;過背金龍則顧名思義其金色轔片可長過背部覆蓋全身。
骨舌魚
此類的化石在北美洲和歐洲有發現,因此得知在很早的時候已分佈在世界各地的淡水中。鰾有和肺一樣的功能,也有和肺魚相似的願始型特徵。具有美麗且大型的鱗片,常被當作觀賞魚。
輻鰭魚綱
骨舌魚或巨骨舌魚屬於殘存的古生淡水魚類,據推測最早出現於一億年前,由於舌中有長出硬骨牙齒,此類的魚被稱為骨舌魚。類屬於輻鰭魚綱真骨魚部骨舌魚分部骨舌魚目骨舌魚亞目骨舌魚科,是分佈在熱帶的大型魚,主要以各種小魚為食。骨舌魚身體側扁像帶子,在亞馬遜當地叫腰帶魚。亞馬遜原產的有雙須銀骨舌魚和黑骨舌魚,東南亞原產的有美麗鞏魚,非洲原產的有異耳魚,也有澳洲原產的種類。特別是亞馬遜河的巨骨舌魚全長1.5~2.5米,可說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骨舌魚為保護卵而將卵存於口中孵化。下頜須能辨別味道,也有確認東西的作用。
骨舌魚精選
銀龍魚(Osteoglossum Bicirrhosum)——原產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是體形最長,最普通的一種龍魚,全身銀白色,從上向下有五行鱗片。
黑龍魚(Osteoglossum Ferrerai)——產於南美洲,幼魚黑色,身上有白色條紋;長大后黑色逐漸脫落,形態與銀龍魚相似。
珍珠龍魚(Scleropages jardini)學名“美骨舌魚”——原產於澳大利亞,從上向下有七行鱗片,鱗片邊緣為珍珠色。
紅珍珠龍魚(Scleropages leichardti)——原產於澳大利亞,形態與珍珠龍魚近似,鱗片上有圓形紅色斑點。
金龍魚(Scleropages Formosus)——原產於東南亞,渾身金色,身體從上向下有五層鱗片,形似金條,備受華人商業家青睞。金龍魚主要有幾個不同顏色的變種,如“紅龍魚”、“綠龍魚”、“黃尾龍魚”等。
骨舌魚主要包括三大族群。
第一族群是真骨舌魚,成員中既有小巧的齒蝶魚—其用發達的胸鰭在水中遊動的姿態彷彿在空中滑翔,也有骨舌魚——最大的淡水魚之一。
第二族群是弓背魚,這種魚的尾鰭幾乎完全退化,但臀鰭的長度可以達到其體長的2/3。
第三族群是象鼻魚,它們細長的吻部形似大象的鼻子。雌魚與雄魚的臀鰭形狀不同,雎雄象鼻魚會用臀鰭連成杯子形狀,將卵子和精子都產在“杯子”中以完成受精。
廣泛分佈在南美洲,澳洲和東南亞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龍魚性格兇猛,以小魚、青蛙、昆蟲為食,生活水溫要高。
生活水溫要高,尤其繁殖期間,需保持27-28℃,親魚將卵含在口中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