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螵蛸

海螵蛸

海螵蛸是烏賊科動物無針烏賊或金烏賊的乾燥內殼。海螵蛸為溫性葯,味澀、咸。歸腎、脾經。海螵蛸的化學成分包括碳酸鈣、黏液質、殼角質以及多種微量元素等。其中,碳酸鈣是主要發揮作用的成分。

簡介


● 正名:海螵蛸
● 英文名:Haipiaoxiao
● 拉丁名:Sepiae Endoconcha
● 別稱:烏賊骨、墨魚蓋、烏賊魚骨

功效與作用


● 海螵蛸具有收斂止血、澀精止帶、收濕斂瘡、制酸止痛的功效。
● 現代研究表明,海螵蛸具有中和胃酸、抗潰瘍、接骨的作用。
● 海螵蛸可以用於治療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赤白帶下、遺精滑精、胃痛吞酸、濕疹濕瘡、潰瘍不斂、外傷出血等。
● 目前,海螵蛸還被用於治療慢性腎衰高磷血症。

用藥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 海螵蛸過敏者,禁止使用。
● 陰虛有熱者,不可服用過多海螵蛸。
● 如果您正在服用四環素類抗生素、硫酸亞鐵等藥物,請務必告知醫生。
● 孕婦服用海螵蛸前,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
● 哺乳期女性服用海螵蛸前,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

溫馨提示

● 海螵蛸不宜長期服用,否則容易導致便秘。

如何使用海螵蛸


● 從正規藥店或醫療機構購買的海螵蛸可以煎汁內服,服用時要遵循醫囑,不要自行增加或減少藥量。
● 煎汁內服時,海螵蛸的每日常規用量為5~10克。
● 外用時,可取適量海螵蛸研末外敷患處,治療外傷出血、潰瘍不斂等;也可配伍黃柏、青黛等中藥研末外敷治療濕瘡、濕疹。
● 海螵蛸可以泡酒使用,例如:
● ● 常山鱉甲酒:和常山、鱉甲等中藥配伍泡酒,有截瘧的作用,可用於瘧疾反覆發作。
● ● 鱉甲酒:和炙鱉甲、制附子等中藥配伍泡酒,有截瘧的作用,可用於寒瘧。

服藥期間我應該避免什麼


● 避免和四環素類抗生素、硫酸亞鐵、白蘞、白及、附子等藥物同時服用。
● 生冷、油膩、辛辣刺激的食物及茶類,可能會影響海螵蛸的藥效,食用前請諮詢醫生。
● 如果海螵蛸出現變質跡象,請不要繼續服用。

藥物毒性與不良反應


● 目前,尚未發現文獻有海螵蛸毒性作用的報道。
● 如果長期或大量服用海螵蛸,請諮詢醫生或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 長期服用海螵蛸容易導致便秘。如果發生便秘,請立即停用海螵蛸。停葯后,癥狀沒有緩解者,可適當使用潤腸葯或者去醫院就診治療。

我該如何選購海螵蛸


● 海螵蛸來源於烏賊科動物無針烏賊或金烏賊。
● ● 無針烏賊主要產自浙江、廣東、江蘇等地區。
● ● 金烏賊主要產自山東、遼寧等地區。
● 正品海螵蛸具有如下特徵:
● ● 海螵蛸為類白色或微黃色,形狀多不規則,有些為類方形的小塊,味道比較淡。
● ● 品質好的海螵蛸比較乾燥,顏色白,沒有雜質。
● 海螵蛸儲存時需要存放於乾燥處。

含海螵蛸的中成藥有哪些


● 海貝胃瘍膠囊:有行氣、止痛、制酸的作用,可用於治療氣滯胃脘引起的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 安胃止痛散:具有理氣止痛、和胃制酸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胃氣不和導致的胃部脹悶、發酸、疼痛、吞酸等,也可用於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治療。
● 猴頭健胃靈膠囊:有理氣止痛、疏肝和胃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胃脘脅肋脹痛、吞酸、嘔吐,也可治療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 化積口服液:具有化積除疳、健脾導滯的功效,可以治療腹脹腹痛、厭食、食欲不振、面黃肌瘦、大便失調等。

海螵蛸和桑螵蛸功效一樣嗎


● 海螵蛸是烏賊科動物無針烏賊或金烏賊的乾燥內殼,桑螵蛸是巨斧螳螂或者大刀螂、小刀螂的卵鞘,兩者的功效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點。
● ● 海螵蛸和桑螵蛸都有澀精止遺、止帶的作用,都可治療遺精、滑精、帶下、遺尿、尿頻、白濁等。
● ● 海螵蛸還有制酸止痛、止血固崩、收濕斂瘡的功效,可治療胃痛吐酸、便血崩漏、吐血衄血、外傷出血、濕疹、濕瘡、潰瘍不斂等;桑螵蛸還有補腎助陽的功效,可治療腎虛陽痿等。

用藥誤區


● 誤區:長期服用海螵蛸不會影響身體健康
● ● 雖然目前尚未發現海螵蛸有毒性作用,但海螵蛸具有收斂固澀的效果,長期服用容易導致便秘。因此,使用海螵蛸前一定要諮詢醫生或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其他注意事項


● 請記住:
● ● 請到正規藥店及醫療機構購買和使用。
● ● 使用中藥時,需要中醫進行辨證,合理應用。
● ● 用法用量以及療程應遵醫囑。
● ● 不要隨意使用中藥偏方。
● ● 不要相信非法中醫診所。
● ● 不應聽信廣告宣傳運用中藥。
● ● 不要隨意把自己所用中藥推薦給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藥知識,請諮詢相關醫藥專業人員。

參考文獻


●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中藥飲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
● [2]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 [3]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飲片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4]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下冊。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 [5] 朱建華。中西藥物相互作用。第二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