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基礎
淺基礎
淺基礎一般指基礎埋深3m~5m,或者基礎埋深小於基礎寬度的基礎,且只需排水,挖槽等普通施工即可建造的基礎。淺基礎分為擴展基礎、聯合基礎、柱下條形基礎、柱下交叉條形基礎、筏型基礎、箱形基礎、殼體基礎等幾種。
其基礎豎向尺寸與其平面尺寸相當,側面摩擦力對基礎承載力的影響可忽略不計。淺基礎根據結構形式可分為 擴展基礎、聯合基礎、柱下條形基礎、柱下交叉條形基礎、筏形基礎、箱形基礎和 殼體基礎。
![淺基礎施工](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5/6/m5648d73fa0bcdc692f440b66eab29612.jpg)
淺基礎施工
1.牆下條形基礎。(1)剛性條形基礎:是牆基礎中常見的形式,通常用磚或毛石砌築。為保證基礎的耐久性,磚的強度等級不能太低,在嚴寒地區宜用毛石;毛石需用未風化的硬質岩石。砌築的砂漿,當土質潮濕或有地下水時要用水泥砂漿。剛性基礎台階寬高比及基礎砌體材料最低強度等級的要求,有規範規定。(2)牆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當基礎寬度較大,若再用剛性基礎,則其用料多、自重大,有時還需要增加基礎埋深,此時可採用柔性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使寬基淺埋。如果地基不均勻,為增強基礎的整體性和抗彎能力,可採用有肋梁的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肋梁內配縱向鋼筋和箍筋,以承受由不均勻沉降引起的彎曲應力。
2.柱下獨立基礎。是柱基礎中最常用和最經濟的形式。也可分為剛性基礎和鋼筋混凝土基礎兩大類。剛性基礎可用磚、毛石或素混凝土,基礎台階高寬比(剛性角)要滿足規範規定。一般鋼筋混凝土柱下宜用鋼筋混凝土基礎,以符合柱與基礎剛接的假定。
![聯合基礎](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f/2/mf29593a32238015ae11498b352977698.jpg)
聯合基礎
![柱下條形基礎](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d/d/mdda6155e05c3b83afb04c953929edb40.jpg)
柱下條形基礎
這種基礎抗彎剛度大,因而具有調整不均勻沉降的能力。
![柱下交叉條形基礎](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6/4/m6465bbd0559b855893e442dbc8bd6640.jpg)
柱下交叉條形基礎
如果地基軟弱且在兩個方向上分佈不均,需要基礎在兩個方向都具有一定的剛度來調整不均勻沉降,則可在柱網下縱橫兩向分別設置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從而形成柱下交叉條形基礎。
![筏型基礎](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b/7/mb723ad626ad05bc860f4a6473913ec4a.jpg)
筏型基礎
![箱形基礎](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3/5/m35e2250b59ed3c59d2844f4a0bbf1d83.jpg)
箱形基礎
![殼體基礎](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6/2/m621ffdb20dd0a8681e045aa8751f3f35.jpg)
殼體基礎
(一) 容許承載力設計方法地基的容許承載力
(1)基底壓力不能超過地基的極限承載力,並且有足夠的安全度。
(2) 地基變形不能超過允許變形值
(二)概率極限狀態設計方法
以概率理論為基礎的極限狀態設計方法。
深基礎與淺基礎的區別
淺基礎採用敝開開挖基礎的方法澆築基礎后回填側面定的土。因此不能考慮側向原狀上層對地基側面的摩阻力,不考慮對地基承載力的貢獻。而深基礎採用擠壓成孔或成槽的方法,然後澆築混凝土或者採用擠壓定的方法將深基礎直接置入土中即使採用人工挖土的方法也是形成的孔、槽中直接澆築混凝土,這種施工方法使樁、牆、壁的側面天然土直接接觸側向土層的作用非常明顯。深基礎周圍的土體可視為原狀的土體或者比原狀土的強度更強一些的土體可以發揮對承載力的貢獻,而淺基礎的周圍填築的土體完全擾動了質量難以控制,深基礎側面可以傳遞剪力,而淺基礎則不能考慮側向摩擦阻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