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中

孟中

對比文學創作與電影劇本創作的特點,講解電影劇本創作的基本要素,包括主題設置、故事梗概、人物小傳、情節設置、核心衝突、環境造型、內部動作與外部動作、道具、台詞等單元,使初學者在較短時間內對劇作內容有所了解。

個人簡歷


孟中
孟中
民 族:滿 族
籍 貫:黑龍江
戶 口:北 京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職位: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教育經歷


2000/09—2003/06: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 劇作及理論研究方向 碩士研究生畢業,獲電影學碩士學位
1997/08—1998/06:北京電影學院研究生部碩士研究生課程進修班畢業
1986/06—1990/04:北京聯大文法學院中文系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
1985/09—1987/06:中國電影刊授學院電影文學專業畢業

工作經歷


1990—2000:中央電視台對外、對台影視宣傳片編導;
2003— :留校在文學系任教
講授課程:
《電影劇作概論》
對比文學創作與電影劇本創作的特點,講解電影劇本創作的基本要素,包括主題設置、故事梗概、人物小傳、情節設置、核心衝突、環境造型、內部動作與外部動作、道具、台詞等單元,使初學者在較短時間內對劇作內容有所了解。
《電影劇作基礎》
在傳統電影劇作概論的基礎上,對“劇本和劇作”、“故事和情節”、“劇的元素與劇的結構”、“主題與情感”、“人物和動作”、“細節與道具”、“時空與節奏”、“敘事線與情節線”等問題進行對比思變的討論,並輔之以電影劇本片段分析,使劇作理論中的概念獲得感性認識。
《經典影片劇作分析》
配合電影劇作理論學習,對經典影片中具有劇作研究意義的影片進行案例分析,教學中可分為三個部分:優秀商業電影劇作分析、不同時期有創新價值的經典電影劇作分析、當代電影劇作新現象研究。
《影視劇作風格與流派》
包含三個部分:1、好萊塢類型電影劇作風格的流變;2、部分電影流派的劇作分析;3、現代電影中不同的劇作樣式。
《視聽語言》
從電影心理學角度講解電影語言的心理依據;包括:蒙太奇與長鏡頭的關係;幻覺作為電影語言的核心決定了電影的本質是內心真實而非現實真實;有源聲音與無源聲音的特點及其美學追求;紀實美學常用的電影語言形式;紀實美學的核心是電影反映的內容;好萊塢電影語言與歐洲電影語言的異同;電影語言進行人物造型的方法;用色彩、與道具進行環境造型的方法等等。
《電視片製作》
從編導的角度,實際操作、講解電視片的選題制定、前期採訪(采景)、案頭準備(劇本初稿)、拍攝提綱、外景攝製、撰稿(劇本修改)、後期編輯、錄音合成、送審修改整個過程。
《短片創作》
從實際創作角度講授視聽語言、攝像技巧、短片創作思維和短片案例分析;指導學生在短時間內快速掌握DV拍攝的技巧、建立影視創作慾望與信心,通過實踐形成初步的電影思維。
學術及社會團體:
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協會會員

理論研究與教學


在電影專業刊物《電影藝術》、《電影文學》及“新世紀電影學論叢”《虛構的自由—電影劇作本體論》等發表論文、評論文章三十餘篇二十餘萬字;
參與國家重點科研項目《作為情感傳遞媒介的電影藝術》的研究工作,並負責其中十五萬字內容的撰稿;學院立項科研項目《電影劇作心理研究》等。
承擔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劇作專業課程、短片創作課程教學、學院公共選修劇作課程教學、夜大劇作專業課程教學;

創作情況


已經拍攝播出的影視劇本:
電視電影《數字英雄》、《瞬間罪惡》、《間接謀殺》等;二十集電視劇本《海城機密》(公安局長2);十六集電視劇《老牛局長》文學統籌;九集電視劇《呼喚》等等;
電視欄目、專題片:
亞運會大型外宣片《台灣運動員在亞運》、台灣華視系列專題《海棠風情》之奇人異事、十四集大型經濟專題《十四個沿海開發區》、對台百集宣傳片《中國名鄉之旅》、民俗專題片《楊柳青年畫》、《北京京劇》、《濟南名泉》、《文昌椰子》、《西沙群島》、《歙縣古牌坊》、《北京烤鴨》、《台灣美濃油紙傘》、《台灣三義木雕》、《蒙古賽馬》、《草原上的蒙古包》、《摔跤之鄉》;大型人物專題片《走進心靈深處-日本攝影師新疆隨訪》;二十五集電影專題片《類型電影大觀》(又名:走進好萊塢)等等,以及為俄羅施公眾電視台拍攝《中國春節》、為日本NTV電視台拍攝《中華料理之北京烤鴨》,策劃北京台《合家歡》欄目、中央電視台《東方家園》欄目等等。

文章:


(其中4篇被收入人大書報資料中心轉載索引)
《鄭曉龍給中國電影“刮痧”》2001年4月5日《中國電影報》
《英雄神話締造者-香港導演吳宇森的夢世界》《東方文化周刊》2001年5月18日第二十期
《炮製煙花的“小孩”-香港導演陳果永不成熟的夢》《東方文化周刊》2001年6月1日第二十二期
《漂泊的夢旅人-香港導演陳可辛評介》《東方文化周刊》2001年6月15日第二十四期
《在武俠與神話中飛檐走壁-香港電影導演徐克評介》《東方文化周刊》2001年6月22日第二十五期
《藍色激情調配藍調電影-台灣導演蔡明亮評介》《東方文化周刊》2001年6月29日第二十六期
《一部歐洲風格的好萊塢影片──<蘋果酒屋的規則>評析》《電影藝術》2001年5月2001年第五期
《悲天憫人的瑞典電影導演:拉瑟·霍爾斯特勒姆》《電影藝術》2001年5月中文核心、CSSCI
《張藝謀的<一個都不能少>給觀眾帶來什麼》《電影文學》2002年第六期中文核心
《電影劇本的摹寫》《電影文學》2003年第三期中文核心
《用電影來對抗童年印象——法斯賓德電影創作的“潛意識”分析》《電影文學》2002年11月中文核心
《解讀<四季商人>》《電影文學》2003年1月中文核心
《劇作者與主題》《電影文學》2003年4月中文核心
《生命體驗與人性思考——影片<鋼琴師>的劇作分析》《電影藝術》2003年11月2003年第十一期 中文核心、CSSCI
《六大影帝粉墨登場 無間道黯然謝幕——中國電影的“無間”情結》《電影文學》2004年2月中文核心
《文學改編:一次特殊的電影心理活動》《電影藝術》2004年2月2004年第二期,p9-11;中文核心、CSSCI
《2003年電視劇的基本態勢》《視聽界》2004年2月2004年第2期,P78-80中文核心
《關於武俠的夢想——走在“十面埋伏”的前面》《電影文學》2004年7月2004年第七期中文核心
《新俄羅斯電影,看起來很美》《電影》2006年6月2006年第6期,P74-75中文核心
《衝突一定是“歷史”階段的衝突》2006年10月p3-11《電影劇作觀念》論文集ISBN7-106-02577-1/I.0606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劇作主題》2006年10月p47-66 《電影劇作觀念》論文集ISBN7-106-02577-1/I.0606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影創作中的“潛意識”》2006年10月p245-368 《電影劇作觀念》論文集ISBN7-106-02577-1/I.0606中國電影出版社
《好萊塢電影的歐化傾向》2006年10月p487-495《電影劇作觀念》論文集ISBN7-106-02577-1/I.0606中國電影出版社
《論電影劇作中的情感控制》《電影藝術》2007年3月2007年第三期,p79-82 中文核心、CSSCI,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
《論劇作中的“一波三折”》《電影文學》2007年6月2007年06上半月刊,p31-32 中文核心
《淘汰“特寫第一”的觀念》《電影文學》2007年9月2007年09下半月刊,p102-103 中文核心
《夜晚與故事》《電影文學》2008年1月 2008年第一期,p87-92 中文核心
《論電影劇作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8年2月 2008年第一期、p87-92中文核心、CSSCI
《情感教育與劇作教學》《電影文學》2008年5月 2008年第5期p159-160 中文核心
《論電影劇作教學中的情感教育》2009年11月 p212-130 《北京電影學院師德建設的思考》ISBN978-7-10603138-1中國電影出版社
《電視電影劇作語境與劇作模式的裂變》2009年5月 p73-80 《2008電視電影縱覽》論文集ISBN978-7-5039-3707-1/J.1030文化藝術出版社
《綜論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電影劇本的發展》(第二署名)《電影》2009年4月2009年第4期 中文核心
《低成本喜劇電影的劇作趨向》《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0年4月2010年第二期、p22-24中文核心、CSSCI
《劇作起點:故事的形態》《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0年10月2010年第五期、p49-54中文核心、CSSCI、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
《艱難的抉擇--2010電視電影劇作分析》2011年4月p35--43《2010電視電影縱覽》論文集ISBN978-7-5039-4921-0文化藝術出版社
《2010年中國電影劇作形態分析》《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1年4月2011年第二期、p32-37中文核心、CSSCI
《論電視電影中的現實主義與真實電影》2012年4月p57-63《2011電視電影縱覽》論文集ISBN978-7-5039-5360-6文化藝術出版社2013年
《對話王競:關注社會現實與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13年第二期中文核心、CSSCI
《熱點觀察:2013年賀歲檔的市場分析》《中國電影市場》2013年3月中文核心
《少年侯德榜》《大眾電影》2013年7月
《<天津閑人>:雜糅海派與津味的方言電影》《2012電影頻道出品電影縱覽》論文集文化藝術出版社2013年
《低成本喜劇電影的劇作形態》《喜劇電影創作研討會論文集》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