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中樞
控制心血管反射的神經元部位
心血管中樞(cardiovascular center)是指中樞神經系統內參與心、血管反射的神經細胞集團。廣泛分佈在中樞神經系統內(脊髓至下丘腦).但調節心血管活動最基本的神經中樞位於腦橋和延髓內的網狀結構中,稱腦幹心血管中樞。其背外側部為升壓區,電刺激該區能引起交感神經興奮,血壓增高和心率增快;其腹內側部為降壓區,電刺激該區可引起交感神經抑制,血壓下降和心率減慢。但在正常動物,腦幹以上的各級中樞(中腦、下丘腦、大腦)也參與心血管功能的調節。
心血管中樞
延髓頭端腹外側部是整合心血管反射的興奮性區域,分佈有心交感神經元和交感縮血管神經元,即心交感中樞和交感縮血管中樞。在維持交感縮血管神經和心交感神經緊張性活動中發揮基本調節作用,也稱為縮血管區。
位於延髓尾端腹外側部A1區(在C1區的尾端)的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元,在興奮時可抑制C1區神經元的活動,導致交感縮血管緊張降低,血管舒張,血壓下降。
延髓的疑核及迷走神經運動背核接受外周壓力感受器的傳入衝動和來自孤束核的興奮性纖維投射,是心迷走神經緊張性活動的發源處,又稱為心迷走中樞。
是心血管內感受器傳入中樞的接替站,延髓孤束核位於延髓背側門兩側,接受來自頸動脈竇、主動脈弓壓力感受器和心臟感受器經舌咽神經及迷走神經傳入的信息,然後至延髓和中樞神經系統其他部位的神經元,影響心血管活動。
在延髓以上的腦幹、下丘腦、小腦和大腦中都存在與心血管活動有關的神經元。例如,下丘腦是機體內臟活動調節的高級整合中樞,在調節體溫、攝食、水平衡、性行為、睡眠與覺醒以及發怒、恐懼等情緒反應的過程中,都表現出相應的循環功能改變。動物實驗可以看到,電刺激下丘腦的防禦反應區,可引起警覺狀態,表現為骨骼肌緊張性明顯加強。同時出現心率加快,心肌收縮力加強,骨骼肌血管舒張,皮膚和內臟血管收縮,血壓升高等一系列心血管反應,以適應當時機體的狀態。
大腦特別是邊緣系統、小腦都參與調節下丘腦、延髓等心血管神經元的活動,使心血管活動與機體各種行為的改變相協調。
心交感中樞、交感縮血管中樞和心迷走中樞具有下列特點:
①具有緊張性活動。
②交互抑制:當心交感中樞和交感縮血管中樞的緊張性活動增強時,心迷走中樞的緊張性活動減弱。安靜狀態下,心迷走中樞佔優勢,故心率保持在較低水平;運動和緊張時心交感中樞佔優勢,心率加快。
③隨呼吸周期性變化:吸氣時心迷走中樞緊張性較低、心交感中樞緊張性較高,故心率加快;反之,呼氣時則心率減慢。這種心率隨呼吸時相周期性變化的現象稱為竇性心律不齊。多見於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