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莫沙平
阿莫沙平
【用法用量】口服:開始每次50mg每日3次,以後漸加量至每次100mg嚴重病例可增至每日600mg。 【禁用慎用】禁用於嚴重心、肝、腎功能不良者。 【不良反應】不良反應較輕,常見的有消化道反應:口乾、便秘。
● 通用名:阿莫沙平
● 別名:氯氧平、氯哌氧
● 英文名稱:Amoxapine
● 阿莫沙平為洛沙平的N-脫甲基衍生物。為二苯雜三環類抗抑鬱葯。
● 阿莫沙賓士療各種類型的抑鬱症、精神分裂症的抑鬱狀態和焦慮症及緩解多種慢性神經痛。
● 阿莫沙平臨床主要使用片劑。不同廠家的製劑因製作工藝不同,其藥物效果和不良反應可能也不一樣。具體如何選擇請諮詢醫生。
● 阿莫沙平片劑:25毫克;50毫克;100毫克;150毫克。
● 對阿莫沙平或其他成分過敏的患者禁用。
● 嚴重肝病患者禁用。
● 禁用於治療兒童抑鬱症。
● 禁用於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使用MAOIs者。
● 哺乳期婦女慎用,哺乳期使用時應停止哺乳。
● 肝功能不全患者慎用。
● 尿瀦留、前列腺增生、慢性便秘患者謹慎使用。
● 未經治療的閉角型青光眼、甲狀腺功能亢進和嗜鉻細胞瘤患者謹慎使用。
● 有癲癇病史、心血管病史如傳導阻滯、心律失常及剛處於心肌梗死恢復期的患者應避免使用三環類藥物。
● 老年人慎用。
● 孕婦慎用。
● 阿莫沙平與一些藥物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如果你正在使用其他藥物,使用阿莫沙平前請務必告知醫生,並諮詢醫生是否能用藥,如何用藥。
● 藥物是有不良反應的。但也不要因害怕不良反應而拒絕用藥。你可以仔細閱讀藥物說明書或者諮詢醫生,了解阿莫沙平的藥物不良反應,做好一定的心理準備。
● 阿莫沙平為處方葯,必須由醫生根據病情開處方拿葯,並遵醫囑用藥,包括用法、用量、用藥時間等。不得擅自按照藥物說明書自行用藥。
● 開始口服50毫克,3次/日,漸增至100毫克,3次/日。嚴重病情可達600毫克/天。老年患者劑量減半。
● 從開始使用阿莫沙平直至病情改善都要嚴密監護患者,因為自殺是一個潛在的內在的危險因素。
● 治療期應定期隨訪檢查血細胞計數、血壓、心臟功能監測、肝功能測定。
● 使用阿莫沙平時可能引起血糖改變。
● 藥物是有不良反應的。通常阿莫沙平的不良反應不大,可以堅持用藥。如果不良反應較大,應立即停葯,就醫。醫生會根據不良反應的輕重以決定是否繼續用藥,還是換用其他藥物。
● 阿莫沙平罕見急性過敏反應,一旦發生急性過敏反應表現,請立即尋求急救處理。
● 阿莫沙平藥品應該在室內避光、乾燥處密閉保存。
● 不要將該藥物分享給與你有相同癥狀的人使用。
● 藥物要遠離兒童。
● 常見的阿莫沙平不良反應包括
● 口乾。
● 眩暈。
● 便秘。
● 乏力。
● 其他不良反應請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
● 乙醇與阿莫沙平合用,可以增強中樞神經的抑制作用。
● 阿莫沙平可降低癲癇閾值,從而降低抗驚厥葯的作用。
● 阿莫沙平可減低胍乙啶、倍他尼定、異喹胍、可樂定的抗高血壓作用(不過,多塞平的用量如低於15毫克/天時,胍乙啶的療效可不受影響)。
● 雌激素或含雌激素的避孕藥可增加阿莫沙平的不良反應,並降低抗抑鬱效能。
● MAOIs與阿莫沙平合用可產生高血壓危象,且已有導致死亡的報道。一般應在前者停用兩周后再使用阿莫沙平。
● 腎上腺素受體激動葯與阿莫沙平合用可引起嚴重高血壓與高熱。
● 甲狀腺製劑與阿莫沙平合用可互相增效,並導致心律失常。
● 西咪替丁、哌甲酯、抗精神病葯和鈣通道阻滯葯可降低阿莫沙平的代謝,導致血葯濃度升高,並伴隨毒性反應。
● 抗毒蕈鹼葯或中樞神經系統抑製藥與阿莫沙平合用,可使中樞抑制作用增強。
● 巴比妥類藥物和其他酶誘導劑如利福平和某些抗癲癇葯可使阿莫沙平的代謝增加。
● 對一些難治性病例,在專家的監督下,也相互使用幾種不同的抗抑鬱葯,因而也常常發生一些嚴重的不良反應,其中包括5-HT綜合征。
● 抗組胺葯與阿莫沙平合用時可見藥效相互加強。
● 根據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頒布的標準,阿莫沙平屬於妊娠期安全等級C:在動物繁殖性研究有不良結果,但並未在人進行適當、有對照組的研究。本類藥物只有在權衡了對妊娠婦女的益處大於對胎兒的危害之後,方可應用。
● 妊娠期婦女應權衡利弊,在利大於弊的情況下使用;哺乳期婦女慎用,如確需要,應暫停哺乳餵養。
● 藥物必須合理使用,避免濫用。處方葯應該由醫生開具,非處方葯應該仔細閱讀藥物說明書。
● 阿莫沙平為處方葯,必須嚴格按照說明書或諮詢醫師。自行用藥可能會增加你不合理使用藥物風險:浪費藥物資源,貽誤病情,產生耐葯,嚴重藥物不良反應。
● 阿莫沙平需要遵照說明書足量、足療程應用。病情完全控制前你的癥狀可能會有所減輕,但不要輕易減量、停葯,以免形成耐葯、病情反覆或者再次加重。
●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化學葯和生物製品卷.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
● [2]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 [3] 陳新謙,金有豫,湯光。新編藥物學。第1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
● [4] 熊方武,余傳隆,白秋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化學葯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5] https://www.drug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