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岩電視台

龍岩電視台

龍岩人民廣播電台是閩西唯一的綜合性地(市)級電台,節目實現全市覆蓋。兩個頻率(新聞綜合頻率、旅遊之聲頻率)每天18小時立體聲播出,並覆蓋毗鄰的福建漳州、三明、泉州;江西贛州、廣東梅州等地,覆蓋人口超過800萬。

龍岩電視台簡介


龍岩電視台籌建於1989年初。當年9月,經廣播電影電視部批准建立。同年10月1日試驗播出。龍岩電視台系由龍岩地區行署和龍岩市以地、市合辦形式建立的,以地區廣播電視局領導管理為主。
龍岩電視台建立后,從1989年10月到1990年2月,每周播出《閩西新聞》和《龍岩新聞》兩組節目。1990年3月到12月,每周播出4次,逢一、三、五、日播出,每次15分鐘,開設有《時政要聞》、《經濟信息》、《鋪路石》、《科技短波》、《話農家》、《會議簡訊》、《校園綠化樹》、《閩西山、閩西水》、《文化廊》、《黨的生活》、《綠色豐碑》、《田頭話》、《客家風情》、《為您健康》、《魚水情》、《警報台》、《來自計生戰線的報道》等17個欄目。
有新聞綜合頻道、龍岩公共頻道兩個頻道,13個電視精品欄目。
新聞綜合頻道播出時間段為:當日6:54到次日1:38。
公共頻道播出時間段為:當日6:59到次日1:15。

頻道介紹


龍岩電視台目前已設有兩個頻道分別為:新聞綜合頻道、龍岩公共頻道。
新聞綜合頻道設有5個精品欄目:《新聞聯播》、《百姓視點》、《經濟縱橫》、《看龍岩》、《客家風》;
龍岩公共頻道設有8個精品欄目:《記者追蹤》、《警務周刊》、《車市先鋒》、《家 園》、《歡樂購》、《今天我上鏡》、《教育在線》、《閩西黨旗紅》。

部門介紹


兩台現設有辦公室、總編室、新聞部、社教部、文藝部、製作部、經濟部、技術播出部、廣告部、客語部、網路管理部等11個部室,其中客語部、網路管理部為新成立部門,成立時間為:2010年7月,客語部主要負責《客家風》電視欄目製作,網路管理部主要負責網路電視台視頻採集與發布。

電視台標


龍岩電視台
龍岩電視台

龍岩人民廣播電台簡介


電台現場工作圖
電台現場工作圖
龍岩人民廣播電台的前身閩西人民廣播電台於1992年12月31日開播,實現每天18小時立體聲播出。開播以來,該台作為全市惟一的綜合性地(市)級電台,立足閩西,面向基層、面向農村、面向收聽群體,給廣大聽眾留下“聲音的世界也精彩”的印象。龍岩人民廣播電台以“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努力爭創名優節目品牌”為辦台宗旨,不斷創新宣傳管理和宣傳方式,努力擴大廣播覆蓋,努力推進海峽兩岸客家交流,取得明顯的成效,使龍岩廣播又逐漸成為閩西聽眾的收聽熱點。
龍岩人民廣播電台新聞綜合頻率(FM92.5 FM106)於2009年6月18日正式實施節目改版。頻率口號:岩城輿論的前沿陣地、天下新聞的動態平台、百姓民生的服務窗口。頻率宗旨:宣傳龍岩、服務閩西。新聞綜合頻率始終立足閩西,面向基層、面向農村、面向廣大岩城百姓,播新聞資訊,話龍岩百態,談社會變革,述風雲人物,展百姓心聲,繪閩西風采,用我們的真情與熱忱服務百姓、服務龍岩、服務社會。頻率定位:FM92.5始終站在新聞的最前沿,關注民生民情民意,替聽眾說話,為百姓辦事,與岩城百姓共同關注岩城的社會百態,共同見證這座紅色魅力城市的不斷發展。節目設置:主要開設了《龍岩新聞》、《整點播報》、《一同關注》、《早安龍岩》、《布穀聲聲》、《空中立交橋》、《陽光法制時間》、《就業創業與你同行》、《簡單快樂》、《一路陽光》等欄目。節目突出新聞本土特色,注重信息量,強化感染力和親和力。
龍岩人民廣播電台旅遊之聲頻率(FM94.6)於2009年11月份試播,發射頻率為94.6兆赫。頻率口號:游海峽兩岸有我同行;攬大好河山為你添色。頻率宗旨:堅持“以人文山水傳遞親情,從風雨雷電感悟人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製作播出富有特色和鄉情親情的廣播節目為支撐點,充分展示神州大地風貌,展示祖國大陸特別是海峽兩岸經濟社會文化的改革和發展成就,為發展兩岸關係努力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頻率定位:立足閩西,放眼閩台兩地乃至全國,突出閩西地域文化特色,推進兩岸經貿文化交流,發掘閩西歷史文化、現代文化以及同台灣的淵源關係,推介客家民俗、風情、起居、飲食、旅遊、風光,謳歌客家人的勤勞、勇敢,純樸、善良,弘揚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優秀文化,推廣台資企業成功經驗,真誠為兩岸同胞的溝通交流服務。節目設置:主要開設了《行走天地間》、《我們客家人》、《跨越海峽》、《大牛運動匯》、《旅遊快車道》、《旅遊散文》、《I LOVE 游》、《健康進行時》、《啟明的音樂魔方》、《開心生活秀》、《石頭剪刀布》、《熱力百分百》、《都市夜未眠》等節目。節目定位時尚、休閑、突出了龍岩旅遊文化、客家文化等特色。集資訊類、文藝類、交流類等節目之長,實現節目的可聽性、輕鬆性和交流性。
龍岩人民廣播電台非常注重兩岸客家文化的交流與協作,充分利用兩地客家具有的“五緣”優勢,以《我們客家人》欄目為載體,精心打造了對台新聞交流合作的平台和窗口。專門為台灣客家聽眾製作的《我們客家人》欄目,用客家話播出。從2008年4月開始在台灣落地播出,每周六晚22:00播出,每周1期。是大陸廣播界最早在台灣落地播出的客家話節目。到目前,《我們客家人》欄目已從在一家電台播出擴展到在台灣寶島客家電台、苗栗正義廣播電台、雲林姐妹電台、高屏溪廣播電台、花蓮客家電台等共五家台灣電台播出。《我們客家人》欄目堅持深入採訪,挖掘客家文化深厚內涵;尋找兩岸客家人的精神共鳴,以此增進兩岸人民感情;努力提升閩西客家祖地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增強客家文化在連接兩岸同胞感情的文化紐帶作用。2009年度《我們客家人》欄目製作了《客家姓氏族譜演藝》十集系列節目、《濃濃海峽緣 悠悠客家情》、《生態游好去處——武平梁野仙山》、《閩西客家人的年夜飯》、《“畫仙”李燦的傳說故事》、《深山裡的客家村》、《“客家陶淵明”——清初舉人林寶樹》、《公祭客家母親河》、《台灣茶農漳平創業 官田鐵冠聲名鵲起》、《上杭古田,台灣花農》、《血脈情濃穿海水,群賢戳力築騷壇》等深受台灣聽眾喜愛的節目。在節目中,我們不僅著力為台灣客家聽眾傳播客家文化,對龍岩培育“海峽客家”品牌,舉辦第七屆海峽客家旅遊歡樂節、世界客屬第十五次公祭客家母親河大典、第二屆國際客屬龍舟文化節、海峽兩岸客家山歌表演賽、第二屆海峽詩詞筆會等一系列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活動也及時進行宣傳報道。除了精心策劃、選題、製作外,與台灣聽眾的互動交流也是《我們客家人》欄目極為重視的工作內容。在台灣,我們為欄目開通了熱線電話,專門收集聽眾的日常反饋意見。2009年,還派員赴島,與台灣業者溝通,了解兩岸節目製作方面的差別;與台灣各地客家團體組織交流,了解節目在台灣客家族群中的反響;深入桃園、新竹、苗栗等台灣客家族群聚居的區域,了解客家民眾對《我們客家人》欄目的認同度。2009年底,由台中市客家公共事務協會寶島調頻聯播網為我們提供了《我們客家人》欄目09年第二季、第三季收聽率調查報告。在受調查人群中,表示收聽過《我們客家人》節目的達到80.3%。在沒有收聽過節目的聽眾中表示願意嘗試收聽的達到90%左右。這表明入島節目《我們客家人》在台灣聽眾中的影響力是比較高的。台灣聽眾對節目的接受程度也是比較高的。從調查結果顯示,在收聽過節目的聽眾中,認為節目整體好、較好的達到57%以上。通過節目入島,建立了兩岸客家鄉親增進了解、加強溝通、相互往來的紐帶和平台,為傳承中華文明,弘揚客家精神,提升龍岩文化和經貿交流發揮了積極作用。